......
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太经济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带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人民日报分别在12日和13日刊发了该两篇讲话全文。该书为此两篇讲话的单行本,
从 黑船来航 到日本战败,近代日本外交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曲折之路?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清晰地展现了近代日本外交起步、发展、扭曲乃至破产的过程,揭示了日本外交的战争导向性、政府体制外势力对外交的干预以及理性与具有民主和平意识的外交官员被排挤等特点,留下了 战争因外交的崩溃而开始,并由外交的复活而终结 的惨痛教训,对以往日本外交通史著作中很少涉及的对近东与中亚的外交、武官制度、中日外交级别升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是CCG主任王辉耀博士、秘书长苗绿博士主编的 中国与全球化 系列图书的又一重磅著作,汇集了来自22个国家驻华大使的原创文章,以及11位驻华大使在CCG品牌活动上的发言。在本书中,各位大使从本国对华关系角度出发,对双边关系前景及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 倡议对各国的发展作用、疫情后经济复苏、中国 十四五 规划等议题分享了思考与洞见。本书编写得到了诸位大使的授权。各位大使在文中回顾了各自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情况,描述了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设想,并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了解决建议,他们普遍认为与中国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前提。本书格局广阔、立意高远,大使们的文字生动有力,有助于读者了解复杂议题。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互利互惠 由八位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使供稿,重点讲述各自国家与中国
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在国领导人会面 高光时刻 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总理塔信等;也记述了作为大使经历和处理重大突发事变,如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灭亡、在新加坡为1100多名工人追回诈骗损失、泰国政变塔信下台等。 本书集思想性、真实性、趣味性为一体,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初心,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从2008年起每年出版一本研究世界形势的报告,宗旨是努力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服务。2018年开始改为每年两本。本书十多年来已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业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受到各方面读者的欢迎,也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教学与研究发挥了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20(下)》选取中外学者的学术论文共17篇,总结和分析了2019 2020年国际格局变化、国际关系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术性强。评论引经据典,基本全部引用正规渠道数据,观点中正平实。二、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得益彰,展示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当代研究的历史深度与跨度。本书专题是 种族主义与身份政治 ,深刻揭示了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与新形势下的现状。
......
......
本研究是基于国家社科基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外交战略与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由各位参与者共同努力完成。本书系统阐述了文化、外交哲学与外交实践之间的理论关联,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的影响。该书充分解释了中国文化、中国外交话语和外交实践之间的逻辑关联,为更好地构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了启示,在驳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外中国外交误读的同时,也为知识积累增加了一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