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著名出版人、资深编辑家聂震宁先生论述精品出版的讲稿50篇。本书以 出版力 为统摄,梳理了中国现当代出版史上200余个经典案例,涉及主题出版、社科出版、文学出版、古籍出版、科技出版、少儿出版等重要领域;兼及精品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源流与演变、特征与规律、逻辑与思维的考察与阐释。 本书既有图书生产逻辑的重新发现,也有精品出版思维的深度探索;既有图书生产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有精品出版方法的实际指导,对于出版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本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 赛先生 与 德先生 ,并在 五四运动 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书以《新青年》为线索,对陈独秀从办报到参与建党一路实践其对国家与社会的革新梦想进行了总体概览,记叙了《新青年》是如何举起 文学革命 的大旗,引发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叙述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瞿秋白等《新青年》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力图还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人生抉择,展现他们对大时代背景下国家走向、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思考和价值追求。
者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阅读法、专家咨询法、考察调研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出版业 走出去 的内涵、实质、动因、主要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以及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出版企业各自的角色和可资实施的、有助于出版业 走出去 的宏观、中观、微观策略。
《国际出版页发展报告(2022版)》是我院品牌科研系列课题 国际出版蓝皮书 的第十五卷。该系列从2003年开始出版,至今已历时20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持续研究世界主要出版市场整体情况的年度报告,是出版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出版业研究与学习的读者了解世界出版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参阅资料。 2021年,各国新冠感染疫情略趋稳定,各行各业都在稳定期得以喘息。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出台措施助力行业复苏;图书出版流程、图书销售渠道逐步恢复;各国书展和书业相关活动或宣布永久线上举办或逐步尝试恢复线下。《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2版)》延续前几版成果的体例,将 主报告 与 国别报告 作为整本书的核心,对11个年度重点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对美、加、英、法、德、俄、西、日、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邹韬奋早年成功实现了从一位自由撰稿人向职业出版人的转型,他在生活书店设立合作经济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开风气之先,为中国新闻出版机构实现现代化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经验。作为一位编写一体的出版人,邹韬奋以其文化自觉和职业责任,对社会时弊、官僚政治不断揭露、批评,并建言献策,体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立场。
本稿收入2015、2016年发自《新京报》的社论,分为论道、论政、论世、论策、论法、论市、环评、热评、专评九个专题。这些社论,都直面当时的热点、焦点问题,秉持新闻的良心,向读者传达公正、法治的声音,引导舆论趋向 正能量 。
《现代出版学精品教材:中国编辑出版史(第2版)》继续体现创新原则,吸收我国出版界的*理论成果,反映出版界改革发展的*动向。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出于对这套教材的爱护,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和疏漏讹误,不吝赐教。我们相信,我们对中国出版业的拳拳之心是共同的。
西方出版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一些出版公司已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为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出版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成功经验。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研究中心主任伊恩·麦高文博士等专门为中国专业人士编写了这本书,书中涉及了出版的各个方面,具体讨论了出版人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详尽地提供了绝大多数西方出版商生存的背景资料。 本书以深入的探索、丰富的资料、反映出世界出版业过去的成功,产分析今天存在的问题以及的明天的机遇,为出版人提供了一部有益的教材。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嬗变(1978—2008)》采取整合性研究思路,将新闻 文体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历时地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报纸 新闻文体的实存状态和发展脉络,从中探寻新闻文体与社会生态环境、媒体竞争格局、 媒介技术、新闻评奖制度、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新闻从业者自身独立的文体意识(包 括对西方新闻文体观念与技巧的引进与借鉴)、学术界的对应性研究等诸多因素间的 关联,借此寻求新闻文体嬗变背后的普适性规律,终从“实然”中探索“应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演变发展,其间,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萱编著的《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以新闻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理论――“媒介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着力探究这一演变的特征、动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从时政期刊文本的话语分析着手,在内容和结构、宏观和微观这两个维度的构建中,对文本的话语特征进行纵向历史性与横向比较性分析,以期系统阐述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的社会性演变特征。 其次,针对时政期刊话语特征的演变,本书分别从时政期刊的新闻制作角度与读者理解角度对特征的演变原因进行探究,以论证促使时政期刊话语演变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