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祸害群体的人,人们往往将其称为 害群之马 。如果 害群之马 越来越多,环境和风气越来越差,在这样的群体、机构中,好人也难以立身、做事,有的也堕落为坏人的同伙,这样的 群 ,是名副其实的 害马之群 。为了群体、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警惕 害群之马 ,更要警惕 害马之群 。 本书探讨了一个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机构如何影响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当群体、组织的整体环境被破坏,它们会如何纵容甚至助长其中成员的不当行为,让原本的好成员变成坏成员。本书基于几十年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研究,结合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探讨了群体容忍甚至助长不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过程,说明了社会规范、自我合理化、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对群体和组织的依
我们都害怕一些事情: 怕辜负别人,怕做得不好,怕被评价、被抛弃,怕打扰别人,怕发表意见,怕表达感受 这些阻碍我们生活的日常恐惧可分为四类,每个人都应关心: 对成长的恐惧,或难以获得一个真正独立的成年人的地位。 害怕表达自己或定义自己,很难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对行动的恐惧导致难以投射和构建生命意义。 对分离的恐惧导致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本极具启发性的书中,作者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那些囚禁我们的恐惧。他为我们提供了解放和充实生活的工具,不仅引导我们逐步挣脱恐惧的枷锁,还帮助我们能够自信地拥抱每一个挑战,活出更加自由、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跨文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第3版)系统介绍了跨文化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内容。本书运用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刻而清晰阐释了心理与文化的复杂关系,有力论述了不同文化场景中个体心理表现的差异性、相似性及其共通的基础。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由此领域的国际知名作者团队共同参与,观点客观,视角公正,充分展示了文化与基本心理过程、文化与个性心理等研究等领域的经典研究与新近成就。 本书是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阐述了文化情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三版基于*研究以及理论前沿进行了全面修订,享誉国际的作者团队向读者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实证研究、理论成果、方法论以及实际应用,向读者提供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总体认识。
本书主要聚焦大学生抑郁,探讨大学生抑郁的风险特征,同时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曼陀罗绘画自助干预绘本,并检验绘本的干预效果,用于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本书共7章。其中理论篇3章,主要包括: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大学生抑郁的现状及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心理求助行为、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手段及策略,曼陀罗及象征意义、曼陀罗绘画及表现形式、曼陀罗绘画指标分析、曼陀罗绘画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实践篇4章,主要介绍抑郁大学生曼陀罗绘画作品特征研究、曼陀罗自助干预绘本的开发、自助干预绘本效果检验及完善、抑郁大学生曼陀罗绘画系列作品分析等。
《心流》“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很好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很好喜欢
本书主要涉及集体智慧在协同创新中的生成机制、计算机模拟与支持、评估与干预。 ,梳理集体智慧理论模型,将其区分为分类模型、属性模型、基因模型、网络模型和过程模型五种,为整合理论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二,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混合方法设计探索了协同创新中集体智慧存在明确的统计学证据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创新观点的产生中,社会影响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在困难问题解决的判断与决策中, 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 明显,较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左右;个体认知中的结构化信息、内容性信息和行为通过信息节点的交互作用形成分布式认知,并在群体气氛的影响下生成集体智慧,个体性别、社会性别角色及性别组合通过双路径对集体智慧发生作用。第三,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使用软件对协同创新进行了计算
在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传统中汲取资源来建构中国自己的本土心理学,需要以此来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发展
本书主要涉及集体智慧在协同创新中的生成机制、计算机模拟与支持、评估与干预。 ,梳理集体智慧理论模型,将其区分为分类模型、属性模型、基因模型、网络模型和过程模型五种,为整合理论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二,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混合方法设计探索了协同创新中集体智慧存在明确的统计学证据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创新观点的产生中,社会影响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在困难问题解决的判断与决策中, 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 明显,较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左右;个体认知中的结构化信息、内容性信息和行为通过信息节点的交互作用形成分布式认知,并在群体气氛的影响下生成集体智慧,个体性别、社会性别角色及性别组合通过双路径对集体智慧发生作用。第三,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使用软件对协同创新进行了计算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逻辑能力及其运作方式,论证非确定性的、动态累进的知识本质,阐述相关的知识论和科学哲学问题。概念的、逻辑的感觉本质的被证明,对我们思考相关哲学问题具有框架性的基础意义。
《人类伦理思想发微》主张所有伦理思想都是当下的思想。研究人类思想,是为了淬炼我们独立思考的理性能力,提升我们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他者的思想必须转危为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思想当下问题的桥梁,这种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研究人类伦理思想的原则是,打破人为设定的诸多鸿沟壁垒,摒弃国别偏见如西方伦理思想、中国伦理思想,摒弃派别观念如自由主义伦理思想、保守主义伦理思想或道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教派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等,拒斥阶级、地域、性别、地位等差异的狭隘伦理习俗思维,以人类伦理价值和世界胸襟研究人类伦理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