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术文丛: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采用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考古学、文字学等成果,比传统的注疏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作者集释《尚书》文句,博采广涉,不泥于一家一派,亦不拘于陈见,更有自己的裁断。有些论点,至今还被经常引用。通过经作者梳理后的字句注释,读者可以大致通读号称“佶屈聱牙”的《尚书》。
本书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第20届年会成果专集,收录论文50余篇,分为《孙子兵法》与吴文化研究、《史记》军事文化研究、《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史记》文学艺术研究等部分,重点篇目有《孙子兵法——中华文化的巍巍丰碑》《〈孙子兵法〉十三篇题解》《新颖独到的史评方法》《从〈史记·荆燕世家〉看司马迁的“实录”和“爱奇”》《先唐〈史记〉图像传播考述》等。书稿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角度新颖,半数论文出自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之手,表现了《史记》研究的后续力量。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周易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仪礼》凡十七篇,本书篇自为卷,故为卷十七,首又冠以《读仪礼》一卷。本书通过“支分节解”的方式,将经文按仪节爲单位划分段落,加以训释,兼串讲大义。除了直接对经文进行注解,郝敬还以附加按语的形式直抒己见,发表议论。按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经文的质疑,对旧说的商榷,对时事、风俗的褒贬,也有对本节注解中未尽之义的申述,或者对某一名物、制度、仪节的探讨,乃至校勘经文字句(校勘基本袭取敖继公之说)等,
《中外书目著录 文献通览续编》称名《中外书目著录〈史记〉文献通览续编》,是对《中外目录著录〈史记〉文献通览》的补充,《中外书目著录 文献通览续编》中的“《史记》文献”,包括《中外目录著录〈史记〉文献通览》中未收录的涉及《史记》文本的抄写刊印、校勘注释、节抄选编、翻译改写、摘录警句、分类精语、圈点提示、论说指意,以及研究札记、批评随笔,还有据《史记》本事创作韵语而引述史文作为笺注,且为单独成书,或完整成卷者。《中外书目著录 文献通览续编》在对书目著录《史记》文献条目的编排体例上,则采用分门别目、以类相从的方式,即将各种图书目录以其藏者身份、特殊性质等为依据而区分为私藏目录、馆藏目录、鬻贩目录、图版目录等类型。其中,私藏目录可以反映藏书家在收藏过程中的喜好与取舍,鬻贩目录能够反映当
本书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第20届年会成果专集,收录论文50余篇,分为《孙子兵法》与吴文化研究、《史记》军事文化研究、《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史记》文学艺术研究等部分,重点篇目有《孙子兵法——中华文化的巍巍丰碑》《〈孙子兵法〉十三篇题解》《新颖独到的史评方法》《从〈史记·荆燕世家〉看司马迁的“实录”和“爱奇”》《先唐〈史记〉图像传播考述》等。书稿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角度新颖,半数论文出自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之手,表现了《史记》研究的后续力量。
本书系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的一种,由书法史专家何碧琪先生潜心创作。何先生曾于2001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从事“宋拓《淳化阁帖》综合研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作者结合文化史、书法史、文学、帖学,以深入而全面的方式展现了《淳化阁帖》的背景、内容、版本等诸多方面内容,向读者介绍《淳化阁帖》“法帖之祖”的地位,及《淳化阁帖》对书法史的重大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一般读者了解《淳化阁帖》及中国书法史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大帮助,可谓沟通专业知识和一般读者的桥梁。
《孝经集传》,四卷 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清代中葉以后,《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都是一时名著。在这些大家之外,诸如钮树玉、王煦、王玉树等人的著作中,也不乏说解文字的精义。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就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礎上加以去取著成的。 王筠本来想就严、段、桂三家的著作,“或增或删或改”,“不加疏解”,著成一书,“以便初学诵习”。后来,他在朋友的从恿下改变了打算,改而撷取前列诸书的精华,“博观约取”,间下已意,以成一家之言。这样,“阅月二十而毕”,撰成了《说文解字句读》一二十卷。古人在读书时,往往加以圈点标识,谓之“句读”,认为这是读书的基本功。王筠把自已注释《说文》的著作叫做“句读”,是自谦其书只是读《说文》的基本入门书。但是由于他学
《春秋直解》,为郝敬《九部经解》中之一种,全书十五卷,书前另有《读春秋》一卷,可看作是郝敬解《春秋》之“纲领”。正文除僖公部分因卷帙较大分为两卷外,其余诸公每公一卷,卷十四、十五为《春秋非左》二卷,专论《左传》之失。正文体例,先列《春秋》经文,经文大抵以《左传》所附为准,《公羊》《穀梁》经文有异者注于经文后,另间附释音、释地名之小注。所谓“直解”,可看作是不取原有任何传文,直接从经文出发的解释方式。本次点校,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底本,校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两者不同之处,出校勘记说明,以助读者略明《直解》前后修改之迹。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周易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周易正解》为《九部经解》之首,采用王弼本,上下经十七卷,说解较详;《系辞》以下三卷,稍简略。郝始解《易》以义理为主,兼及象数。在易学观上,他提倡以《易传》之学去统合自伏羲以来的整个易学传统,认为卦象与卦爻辞之间仍需要建立象的联系,其取象标准本《说卦》而又有所发挥,亦不同与汉易之象数体例。 《九部经解》的版本较为简单,由其自郝千秋、郝千石刻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经多次剜改修版。此次整理《周易
《中西学术文丛: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采用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考古学、文字学等成果,比传统的注疏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作者集释《尚书》文句,博采广涉,不泥于一家一派,亦不拘于陈见,更有自己的裁断。有些论点,至今还被经常引用。通过经作者梳理后的字句注释,读者可以大致通读号称“佶屈聱牙”的《尚书》。
《论语》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艺术魅力上讲,《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论语》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要详尽,译文通俗易懂,编校精良,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四书五经鉴赏辞典》初版于2005年,2013年本社在该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推出新一版。本版(第三版)以前两版为基础,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前两版以书目为序,本版以主题为序,根据八大主题集中鉴赏相关篇章。仁为本源、修身自强、弘道行义、经世治国、穷神知化、人格风范、树人育才、诗性文化,这八个主题既是四书五经主旨的概括,也是传统儒家哲学的问题意识所在。精挑细选鉴赏篇章,删除了不合时宜的鉴赏篇章和文字。上述修订旨在引导读者带着问题读经典,通过不同篇章的互相对比和呼应,丰富读者对经典的认识。文后三则附录,包括名言和基本概念、注本简介。
本书是明代郝敬经解类著作《九部经解》其中一种,包含《读诗》一卷、正文三十六卷。《读诗》是一部简要的《诗经》概论,系全书纲领;主体部分对《毛诗》原文采取散文式的逐章译解,自出机杼,要而不烦,训诂亦平实可信。全书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毛诗》的主要特点,对郑玄、朱熹等人的观点提出了较为中肯的批评,在处理《诗经》与《诗序》关系的问题上,也提出了较为切实的看法,这对我们深入理解《诗经》文本、领略其意旨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周礼》,汉代初名“周官”,始见于《史记 封禅书》,旧题周公旦著,乃致太平之书。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内容包含先秦饮食起居、服饰日用、祭祀丧葬等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保留大量有关西周的珍贵资料,史料赡备,洵为儒家煌煌大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