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读书笔记,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诸多名人大家所推崇。内容涉猎广泛,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都有涉及,堪称是宋朝的百科全书。《容斋随笔全鉴(典藏版)》选取了《容斋随笔》中的精华部分,并佐以注释、译文等,以方便读者理解与阅读,让读者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内涵。
《茶录(外十种)》作为《宋元谱录丛编》之一,共收宋代十一种谱录类茶学专著,包括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宋徽宗《大观茶论》、叶清臣《述煮茶小品》、唐庚《斗茶记》、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等。俱为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编撰方式系由主编约请各方专家选择精善且常见的版本,并参照其他存世版本,进行酌校整理,点校句读。
笑林广记》,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令人笑口常开、青春长驻的养生妙品。 《笑林广记》是由明代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的《笑府》改编而成。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序》中曾说:“《笑府》,原本十三卷……后改编为《笑林广记》,原本遂不传。”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笑林广记》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连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抵不住它的强力吸引。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本书所依据的底本是乾隆四十六年本,原书为清代游戏主人纂辑,白岭予以校点、今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突出的性色彩是中国古代笑话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书考虑到目前的文化生态,对其中过于直露的篇目作了一些删削,但显然很难彻底清洗,望读者诸君对之能正确看待。
文天祥词作不多,可确定的有七首。本集所选的五首词,或歌咏古代女子之贞节以见其不贰于元的民族气节,或歌咏古代忠烈义举以见其威武不屈的英雄人格。无论内容还是词风,都与其诗歌相去不远。文天祥不以词名家,他是南宋末世最有成就的诗人与散文家。文天祥散文举凡奏章政论,铭箴哀诔,序跋游记,应有尽有,众体皆备。语言晓畅,条理清楚,感情充沛是文天祥散文的基本特征。《 后序》、《文山观大水记》、《萧氏梅亭记》、《衡州上元记》等是其中的名篇。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优选水平”。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陶渊明的作品不但继承了汉、魏、正始之传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冲淡,韵致悠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唐宋两代散文,是先后紧相联系在一起的极其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他们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作了可贵的贡献。 唐宋散文成为后世一切开笔作文的典范。为此,译注者以文体文风的多元化、个性化为原则,兼顾文与道的关系,选编了能代表唐宋八大家艺术成就的散文共六十篇,加以准确、流畅、简洁的注译,冀望与读者美文共欣赏。
本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选择记述北魏时期洛阳的寺院盛况及当时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名著《洛阳伽蓝记》的精华,进行注释和翻译。文笔流畅,优美,是了解魏晋时期宗教文化以及建筑技术的重要著作。
《智囊》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 冯梦龙搜集了明代以前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智慧的故事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无论是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平天下,还是军事家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或者是商贾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全部涵盖其中。携此智慧锦囊.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谋略、胆量、见识、言辞,向成功迈进。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对原著进行了精选。同时。附有译注以便于读者阅读。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本书为苏洵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易论》、《明论》、《用间》、《六国》、《彭州圆觉禅院记》、《名二子说》等古典作品,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书信集,但它不仅仅是书信,还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 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是做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本书对他的书信进行了重新的编排,使分类更加合理和适合当下读者阅读,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对原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和评析。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本书从李贽的主要著作《初潭集》、《焚书》、《续焚书》、《藏书》中选译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且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便于读者对李贽的作品和思想有概括的了解。
《高似孙 纬略 校注》编辑推荐:高似孙是两宋时期浙江重要的文化名人,《纬略》是其早期的名作,以辑录、考据疑义为宗旨,其内容有利于经学史和类书的研究,目前尚无专门整理。《高似孙 纬略 校注》以《丛书集成初编》本(据《守山阁丛书》本排印,并附《墨海金壶》石印本抄补曹学佺序一篇及缺文二则于后)为底本,参以《四库全书》本进行点校,《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其善本。 《纬略》实录原书的作法,使不少今已亡佚的古籍得以略存一二原貌,对后世的辑佚及治学功莫大焉;高似孙还好录诗赋,《高似孙 纬略 校注》有助于这些诗文的保存及流传;《纬略》征引之广博,其引用书目(包括诗、文)不下上百种。除点校外,《高似孙 纬略 校注》将把其引用书目和诗文单列出来,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古籍的保存与亡佚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了解浙东古
陶渊明诗文早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集为八卷。北齐阳休之重编为十卷,据其叙录称当时流行三本: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有序目,而编比颠乱;一本为萧统本。阳休之参合三本,定为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宋徵士陶潜集》九卷,又有集五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录《陶潜集》二十卷,又集五卷。至北宋宋庠,称当时所行本,一为萧统八卷本,以文列诗前,一为阳休之十卷本,其他又数十本,莫衷一是。又称晚得江左旧本,次第合理。其后萧统、阳休之等各本均佚,传世诸本则皆源于宋庠的“江左旧本”。 今存《陶渊明集》有十多种,较具校勘价值的有:(一)曾集刻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刻,有清光绪影刻本)。(二)焦竑藏八卷本(焦氏明翻宋本)。(三)汲古阁影宋“苏写本”(光绪会稽章氏刊)。(四)东坡先生和陶诗本(黄艺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