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四川盐法志》是清光绪朝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辑历代史书中有关盐政资料编纂而成,记载了四川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盐政、盐法的大量资料,着重反映了有清一代四川盐业生产的概况、对当时社会的巨大作用。《四川盐法志》整理校注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四川盐法志》为底本,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校注,增添了重要的学术资料。
高甲 是都安当地民众对九渡、拉仁、永安、板岭四个乡镇交界山区的传统称谓。高甲壮语瑶歌即当地瑶族人民用壮语演唱、用汉字记音的方式传承至今的传统歌谣。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介绍,《广西高甲壮语瑶歌译注》再现了该地区壮、瑶、汉等民族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谐共处、共建家园的史实,反映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历程,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这是一部深藏百年、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的经典文献。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的笔记小说。是关于魏晋历史与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校释,历时六年,结合前人各家注本之解说,出以己意,可谓《世说新语》各注本中“后出转精”之作。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次出版。此次本次修订,作者又加入了不少原来没有见到的新材料,如日人冈白驹的《世说新语补觹》、田中大壮的《世说新语讲义》等,并附录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世说叙录、世说旧本叙录题跋等。
《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道教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于为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本书以最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
《十三经古注》共254卷,包括《周易》十卷,王弼、韩康伯注;《尚书》十三卷,孔安国传;《毛诗》二十卷,毛亨传,郑玄笺;《周礼》四十二卷,郑玄注;《仪礼》十七卷,郑玄注;《礼记》二十卷,郑玄注;《春秋左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
《仪礼图》十七卷,附《仪礼旁通图》一卷,南宋杨复撰。以图治礼,素为礼家所倡。礼图之学渊源甚早,但此前多集中于器服名物,少制度仪节。杨复《仪礼图》以《仪礼》经注为本,分章析节,以仪节图研习礼经文本,以名物图作为说明。全书体大精深,滥觞乎张惠言《仪礼图》。 《仪礼图》现存最早刊本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元刻明递修本,此外北大图藏有明嘉靖十五年卢尧文刊本,清康熙年间《通志堂经解》本,北大图藏日本宽政十年刻本。 此次校点以哈佛燕京学社影印《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元刻本、卢刻本对校,另以他书作参校。校点者为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马延辉博士。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V一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本书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为底本,并与景苏园影宋本、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本、《全唐诗》本、《全唐文》本、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本以及《唐文粹》、《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又玄集》、《才调集》所收杜牧诗文一一对校。校勘尽量保持底本原貌,列岀对校本大抵可通文字。并作详细的注释,考证,系年,作品后附历代评论资料。本书除收入《樊川文集》二十卷、《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各一卷外,为了尽量保存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之需,尽管前人视为杜牧诗文而收为杜牧之作中,其实尚存在不少非杜牧之作,但仍予收入本书中,编成的《集外诗一》、《集外诗二》、《集外诗三》以及《集外文》,所收诗文来源均在各集前做了说明。
《达尼库尔勒》,就是蒙古卫拉特三部重要的中篇蒙古史诗《罕哈冉惠传》《达尼库尔勒》《宝玛额尔德尼》之一。该诗的手稿记录,起初藏于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东方研究院,是以旧蒙古文记录的94页手抄本,被收入苏联科学院语言文化研究院1972年编纂发行的《民间文学集》丛书微型胶卷(Ⅶ卷 Ⅹ册),后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诗蒙古文版本。此次是将本诗译为汉语出版,是对蒙古史料诗歌的整理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献整理和研究价值。原文中出现许多一些卫拉特方言词,对于语言学研究也有重要贡献。
本书撰于唐元和年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唐以前的姓氏族望,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谱系典籍资料,是现存较早、较详赅的古姓谱书籍。此书北宋时开始散佚,清修四库,据《永乐大典》参以诸书校辑而成,清代孙星衍、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