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一生喜欢研读《庄子》,每有所得,则随手批注,以致丹铅满纸。其批注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圈点,有训诂,更有评论。严复评点《庄子》批在晚清桐城派学者马通伯其昶撰、集虚草堂光绪丙午刊《庄子故》上,原为严复长子严璩所藏,后辗转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几十年来 养在深闺人未识 ,许多读者以不能目睹大师手泽为憾。今福建人民出版社将严复手批原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考虑到严复的绝大多数评语是针对《庄子》而发的,所以此次影印将书名定为《严复评点庄子》,并重新释文,附在书后,供读者参考。全书线装,一函四册,朱墨套色印刷,楮墨精妙,装帧典雅。
《安居金镜》是一部介绍居家宅地风水形势的典籍,全书一共八卷,由清代乾隆时期的周南、吕临二人共同编辑完成。全书的宗旨是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居住地,书中涵盖的堪舆知识十分广泛,包括选址、建筑布局等,此外还涉及一些风水宜忌等方面的内容,其思想内核是朴素的择地之术。除了辑录当时常见常用的堪舆文献,如《相宅全书》《青鸟子宅经》《子夏宅经》等外,还配有各种布宅之法以及精美的绘图,直观、了然。堪舆之术相承已久,历史上长期指导都邑、宫殿、陵墓的建设,因此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东坡七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的诗文集110卷。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卷附乐语,《东坡内制集》10卷,《东坡应诏集》10卷,《东坡续集》12卷附校记。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较高的在前,后续三集,基本上包括了他的诗,词,散文,书简,序论等。前后两集编定时间较早,比较可靠。今存较早的七集本,是明成化四年(1468)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 清光绪年间,有缪荃孙校刊本 民国年间有《四部备要》本。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文献的基础典籍,《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经注疏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五经注疏的各种版本中,清阮元刻本体例较为完备,影响亦较为深远(至今仍为学界通行本)。之前已影印出版了《阮刻毛诗注疏》一种,此次拟将其余四种同时印行,组成完整的《阮刻五经注疏》丛书。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雪窗谭异》四十种,其内容为各类志怪故事,兼收笔记及晚明清言小品数种。书前有目录,除第一卷外,其余十七卷目录下均注明出某书,如目录卷二下注 出桂苑 ,卷三下注 出语怪 等。然其书内文中并无分卷信息,每种子目均另起页码。从内文来看,这并非是一种名为《雪窗谭异》的书,而是一部收录各类志怪笔记及清言小品的小丛书,考其原因,大概是书坊为了汇印,急于成书,未仔细详察所致,客观上保存了晚明志怪类小说流传的一个剪影,保存了不少明人所撰小型志怪笔记,颇具文献价值。此为明末(何衙藏板)刊本。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本书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西汉刘向撰,明代仇英绘,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只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 类传 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 孽嬖 ,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 有虞二妃 起,至 熊烈女 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上海图书馆藏是国内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作音注。此为胡注传世*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边,版心黑口,双鱼尾,上记大小字数,下记刻工名。框高二十二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刻工有付友实、江君美、江叔度、叶清甫、胡时中、刘仁甫、虞以德、陈以敬等一百八十余人,开版字体为元代中后期建刻风格。上海图书馆所藏元刻初印本原装一百五十册,计九千五百九十一叶,自首彻尾,无一补版。文字清晰,内容无缺,今为完本仅存,足资考索。故而以原书扫描影印,使读者得见元本真面。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实际是由明朝叶昼托名李卓吾对《西游记》进行的评点。他的评点理论虽不及金圣叹全面系统,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启金圣叹,对《西游记》的奇幻性格,提出了独特见解。其批评文字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却能够直指精髓,发人深思。此次以河南省图书馆藏明刻本原书扫描影印,并且潘建国教授作序导读,供读者参考。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昔在元圣,强着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撮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铁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县[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元末明初,罗贯中编撰了中国小说史上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清初毛宗岗重新加以修改和批评。毛宗岗的评改本是《三国志演义》版本史和批评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此毛本替代了罗贯中原书与其他诸明刊本,成为三百多年来风行的读物。毛宗岗评改的《三国志演义》(毛评本),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四大奇书种》乃是其早的刊本。国图所藏这一版本为六十卷一百二十回,存封面、序、凡例、总目、人物图、读三国志法。刊本每回首叶或末叶的板心下方,刻有 醉耕堂/藏板 五字或 醉耕堂 三字。本书据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改本原貌影印,并由《三国志演义》研究专家陈翔华先生作序,制作成一套适合阅读与收藏的古籍图书。
《白河书斋藏河洛文献系列丛书:邵氏遗书五种》影印《邵氏遣书五种》包括邵雍文学着作《伊川擎壤集》《渔樵对间》《无名公传》《洛阳怀古赋》和其后人缩纂的《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 《擎壤集》以明万历刻版,康熙八年洛阳重修印本菜邵康节先生伊川击壤集》焉影印本底本。 《渔樵对问》以乾隆十六年邵富学修版《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附录》为影印本底本。 《洛阳怀古赋》以道光二十年邵启运修版《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附录》为影印本底本。 《三世明贤》以康熙八年洛阳初印本落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焉影印本底本;其中附录: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御笔《学达性天》御赐匾图及乾隆巡幸中州《御祭祝文》,以乾隆十六年邵富学修版落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焉影印本底本;附录:邵启运《重建安乐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