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曼硕诗集三卷,元揭傒斯撰,元后至元六年(一三四〇)日新堂刻本,傅增湘抄补缺叶并跋。揭傒斯诗文俱佳,元明时期影响甚大。其詩文集传本较多,有生前编订者,有身后门生整理编校者,亦不乏基于此二者而传抄再编成书者。该诗集乃揭傒斯门生燮理溥化所编。元代以后,毛氏汲古阁曾据元刻本刊印过此书,然汲古阁本后世失传,难以比较。至元六年刻本《揭曼硕诗集》传世极少,十分珍罕,现只有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各藏有一部,国家图书馆藏本有傅增湘跋。今据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孝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着,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ZUI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孝经注疏》之定本。此次以国家图书馆藏元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刻本原书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杨时(1053-1135),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创立“龟山学派”,是宋代理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其学术思想极为丰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龟山先生语录》一书所录乃杨时在崇宁三年至政和二年之间,于荆州、京师、余杭、南都、毗陵、萧山等地的讲学之语,由其弟子整理、汇编成书。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既涉及杨时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阐释,又有其对时人轶事的评论,是研究杨时学术思想及宋代理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史料。
《列子》,为战国早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唐玄宗天宝年间改题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加称为《冲虚至德真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书中内容涉及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世态人情等多个方面,既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刊刻十分精妙典雅,字体方整,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今据此本影印,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据一九二一年刊本影印,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运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针对当时具体的学科、学派、学者的特点作出了详细的评价。全书突破传统学术史的阐述框架,以“时代思潮”来论述清代的学术思想,其中将清代学术思想分为启蒙期、全胜期、蜕分期与衰落期, 并且以思想与人物结合方面的方式对清代学术精髓进行整体的历史考察,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入门之作。
《玉台新咏》是一部汉代至南梁的诗歌总集,由徐陵于公元6世纪辑成,共收汉至梁代共690首诗,以绮艳的宫体诗为主。明赵氏小宛堂覆宋刻本《玉台新咏》,向为书林名物。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修补本影印。明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初印本曾经涵芬楼旧藏,今藏国家图书馆。此次影印,即据该本原书扫描,又取国家图书馆另一藏本(索书号A01795,有佚名临清钱谦益跋)所存赵均跋文补于卷末,以飨广大读者。
陆机(二六一三〇三)字士衡,三国时吴国吴郡(今属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皆吴重臣。曾任吴牙门将,吴亡退居旧里。西晋太康间,与其弟陆云入洛,名动一时,并称“二陆”。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和中书郎等职,后荐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在“八王之乱”中遇害。《晋书》卷五十四有传,称:“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并行于世。”《陆士衡文集》是陆机诗文作品的汇编。此次据国家图书馆藏清影宋钞本扫描影印,颇具版本及文献价值,自内容而言可视为“宋本”。
《游历古巴图经(精)》是清末傅云龙编撰的“游历图经”系列中的一本,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石印本影印。光绪十三年(1887),傅云龙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由旅途所见从古巴天文、地理、风俗、食货、考工、兵制、职官、政事、文学、叙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巴国的情况,并勘察绘制了图表,据以编制图经。
《使西纪程》 是清代*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所著。是其从上海到伦敦五十天的日记后经由自己整理而成,这些日记是郭嵩焘按照清政府指示 出使各国大臣应随时(向政府)咨送日记等件 , 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事咨报, 自当用心竭力,以期有益于国 的要求所记。全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叙述了赴英途中的所见所闻,并掺入了个人感想,文中言到西洋也有两千年的文明,看到一些港口每天上百艘轮船进进出出却次序井然,不禁叹道: 条理之繁密乃至如此 。还盛赞伦敦: 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 宫室之美,无以复加。 从途经十数国的地理位置、异土民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 重商 对西方富强的作用,等等,日记中全都作了介绍,尽可能
域外地理著作。清 林则徐 主持编译。一卷。清道光十九年( 1839) 林则徐 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广东查禁鸦片时,为了解西方情况,组织幕僚翻译英人慕瑞《世界地理大全》,《四洲志》便是林氏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并加工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国的地理分布及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 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 。《 中国风俗史 》初版于 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劝学篇》,张之洞著于光绪二十四年 ( 1898 ) ,并于同年发表。《劝学篇》 的 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 明纲 ,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 并一再 强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主张 。
是书凡二十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辨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成书于隋开皇间。《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俱作七卷。宋淳熙中,沈揆曾取故参知政事谢公所校五代和凝本,与闽、蜀二本互为参校,刻于台州,称为善本。今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元重刻宋淳熙台州本影印出版。是本卷首及尾皆有“省斋”二字、“共山书院”四字图章,又钤有“同爱堂刘氏珍臧图书记”“安昌镏烳”“孙氏伯渊”“粮驿守巡监五官之印”“嘉石轩臧書”“臣文琛印”“厚斋”“汪士锺印”“民部尚书郎”“平江汪宪奎秋浦印记”“潘祖荫臧书记”等印。原系毛氏汲古阁故物,后经清人何焯、孙星衍、黄丕烈、汪文琛、汪士锺、汪宪奎、潘祖荫递藏,载於《百宋一廛书录》《艺芸精舍宋元书目》《滂喜斋藏书記记》中。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大体上与小仲马着的《茶花女》的内容相同。作品的内容主要讲述了 19世纪40年代巴黎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对恋人 马克和亚猛的爱情悲剧。林译本自从问世之后就很受欢迎 中国人所未见,不胫走万本 ,一时出现 洛阳纸贵 的盛况,严复也曾盛赞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此书曾深深影响了鲁迅和许寿裳等人,对中国的新文学发展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