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山海经》古之为书,有图有文,陶渊明有 流观山海图 之句。但《山海经》原始古图佚失,唯有文字流传了下来。至於明清,文人、画匠、刻工等又依据《山海经》文本展开丰富想象,创作出《山海经》图像千百。它们或古拙精妙,或粗俗夸张,或字斟句酌领会其精神而创,或照猫画虎偶得其灵魂而作,不一而足。可见,《山海经》图文并举,乃是中国叙事的古老传统之代表。 《古本山海经图说》的作者马昌仪尽毕生之力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她遍搜明清古籍珍本中的《山海经》图像十余种, 收录各种版本《山海经》之神怪畏兽图像1600余幅,系统考证了《山海经》图像的传承轨迹、造型流变,并以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为纲,探讨明清以来《山海经》图文关系的范式转换。出版至今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是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收录20000多词条,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官制信息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历代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运行机制。 本书1994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深受各界好评。随着十多年来史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编委们对古代官制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遂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适度增删:增补了若干必须增补的新条目,删除了部分立目不当的词条,补正了部分条理不够清楚或内容有严重缺陷的词条。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的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81 篇。《黄帝内经》提倡 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 内求 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从哲学、医学、养生学三个维度逐字逐句讲透《黄帝内经》。 一、哲学维度:以周易、儒释道、诸子百家的理念,解密《黄帝内经》蕴含的深厚哲理, 调和致中 的理念不止于调养身心,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谐相融。 二、医学维度: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理,解析人体运行保养的规律,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辨证施治,使运转故障的身体恢复健康。 三、养生学维度:法于阴阳,和
徐鉉校訂的「大徐本」所引《唐韻》反切,又逐字注明古音在第幾部,以音明義,即表中所謂「俾形聲相表襄,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气他非常注重對《說文》字系形音義統一關係的闡發,在《叙》注中說:「許君以為音生於義,聖人之造字,有義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必審形以知音,審音以知義上可以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所以成為乾嘉學術的扛鼎之作,清初顧炎武以來的古韻学研究成果是其理論與方法上堅實的基礎.r因聲求義」是其貫通《說文》研究的法寶,其成就是遠超前人的,王念孫在為此書所作的《序》中贊云:「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翠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說文解字注》的版本較為精良,經韻樓本為初刻本,除《清經解》(卷六四一!六六。》所收等少數本子是重排本外,其餘都是經韻樓本的複
锦灰堆 ,又名八破图也叫 集破、 集珍 、 打翻字纸篓 等。 锦灰堆 起于明代,*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人称之为 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为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这一时期印出大量使用百姓日常用语编写成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印出大量通俗易懂的插图本家庭用书和蒙学读本。《天工开物》应连而生,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图书特色。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这是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书中是大量精美插图,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分三卷,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卷叙述各种日用生产技术经验;下卷叙述採矿等方面技术经验。全书反映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所以此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科技经典。
二十四史 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为了弘扬祖国出色的传统文化,方便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 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以繁体字点校本 二十四史 为底本,聘请专家学者,按照国务院公布的 汉字简化方案 和国家语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古籍整理的具体要求,对中华版繁体字本 二十四史 进行字体简化整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或者更后一些。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汉武帝建元(公元前一四O 一三五)初年,
《诗歌名物百例》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 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作者梳理呈示了释解要点,甄选文物图版,定立如下入选标准 一、辞书以及诗歌笺注未曾解释者;二、辞书及诗歌笺注之释而有误者;三、有释而无图、因之仍不得其真确者 。每一词条项下包括:词条名称(以及同一类属下的其他名称)、历代诗例、具体释义、实物图片。全书简体竖排,图文互鉴,末附索引,易读易查。 《诗歌名物百例》是部详细注解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共二百卷,其中帝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了自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李柷天佑四年(公元907年)间近三百年的历史,是率先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史籍。其书原名《唐书》,后为与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唐书》相区分,改称《旧唐书》。由于《旧唐书》修撰时间离唐代很近,所以书中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叙述比较完整,并收有唐高祖至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以道光年间扬州岑氏惧盈斋本为工作本,参校了残宋本、闻人诠刻本、武英殿本、浙江书局本、葄古堂本,择善而从,并参考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同时吸收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是目前*为通行的《旧唐书》版本。
有 诗圣 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 诗史 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 千家注杜 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共8册》,资料极为详尽,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宋宴》 古人餐桌系列图书一部,宋宴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 丰盛 的一本书。 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 吃 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 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 由 吃 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宴》 本
著名学者李零历经十余年,在中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探究古代历史,思考当下问题,推出专题论著集《我们的中国》。 全书分四编 *编 茫茫禹迹 ,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 禹迹 是古人对中国的起初表达,本书通过禹贡九州总论中国地理的全 貌。 第二编 周行天下 ,跟随古代 三大旅行家 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汉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 第三编 大地文章 ,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极重视 老家 ,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 第四编 思想地图 ,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 大一统 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 天下 。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 大一统 。
本书专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以唐开成石经本为底本,参以唐以前的文献、出土文物及石刻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兼采段玉裁、陈乔枞、皮锡瑞诸家的研究成果,对《尚书》文本详加比勘校订而成。每篇均分校释、今译、讨论三项,几乎巨细无遗地汇集了有关尚书文字考释和专项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堪称今文尚书注释的集成之作和有关尚书问题的百科全书。
故宫三书 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由《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组成。这套书全面揭开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一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紫禁城宫殿》 分四大部分将紫禁城内所有形式的建筑一一解剖,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宫殿、坛庙、园林、住宅等),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古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 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
本书为楼宇烈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丛书》之一。 《韩非子》是 战国时期 思想家、法家 韩非 的著作总集,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全书由55篇独立的散文集结而成,其文冷峻犀利,气势磅礴,于先秦诸子独树一帜。本书中对人性观察、对人心揣摩非常深刻透彻,且其以法治国、公平执法等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守常教授致力传统国学研究几十年,是我国新时期 国学 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是研究法家代表作《韩非子》的重要参考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的文化高地。它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并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藏经洞的珍贵文书、绢画和莫高窟的精美彩塑、壁画,储存着跨越时代及地域的人类历史记忆。 约两个甲子前,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宝藏120多年来的散佚与回归,既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困顿与奋发。作品围绕敦煌宝藏的发现、流散与回归,回顾了两个甲子以来敦煌文物的往事,以及数代敦煌学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让国宝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81 篇。《黄帝内经》提倡 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 内求 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从哲学、医学、养生学三个维度逐字逐句讲透《黄帝内经》。 一、哲学维度:以周易、儒释道、诸子百家的理念,解密《黄帝内经》蕴含的深厚哲理, 调和致中 的理念不止于调养身心,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谐相融。 二、医学维度: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理,解析人体运行保养的规律,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辨证施治,使运转故障的身体恢复健康。 三、养生学维度:法于阴阳,和于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元末脱脱等撰《金史》共一百三十五卷,是一部官修金朝纪传体正史,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一卷,记载了从女真族兴起、金朝建立直至灭亡百余年的历史。 《金史》是元末修三史即《宋史》《辽史》《金史》中编撰得*好的一部,记事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蒙古灭金,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史,尤其是志、表部分较为详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金代史料流传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元修《金史》是研究金朝历史*重要的基本史籍。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是点校本 二十四史 系列之一,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北监本、殿本等,择善而从,同时还参考其他多种史籍,吸取前人的考订成果,成为当代《金史》的通行本。
脱脱等撰写的《辽史(1-5)》讲述了辽史一百六十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權二百多年(公元九○七 一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叙了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书、随书等史都有传。唐末,封建军阀篡奪和瓜分農民起义的果实,在中原和南方各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统治,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機(辽太祖)则在祖国的北方疆土上建立了辽朝。它是一个以契丹贵族为主,联合一部分汉族地主和其他各族上層分子组成的政權。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李焘仿照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编撰的北宋编年史,始于宋太祖赵匡胤建国,迄于宋钦宗靖康之变,记载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史事,是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的断代编年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原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本书取材丰富,除宋代实录、国史外,大量采用文集笔记、家乘志状等,并加以考辨,记述详瞻,史料丰富,是研究宋、辽、金、西夏历史的基本史籍。 中华书局点校本以浙江书局本为底本,参校辽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宋本和文津阁本,是通行多年、便于阅读和引用的版本。
《蕙风词话》是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的论词代表作。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当有 词心 ,强调 真 ,但亦不废学力,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这部词话被誉为 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 。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是一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策划出版,反映中国传统空间安置文化的原创大众科普图书,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地理学教授周尚意担任主编。本书按照地理学空间等级自高而低的序列,依次分为宇宙、天下、城市、乡村、园林、家庭6个单元、下设20个主题、89个专题。主要展示可以体现为视觉的、物质性的文化景观,如山水、城市、村庄、农田、园林、院落、庙宇等。本书力图透过不同景观的空间形式,展示其背后的地理道理及文化意义,如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等。如五岳(中国的五座名山)的位置关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五行观相关,又如园林中的一池三山设计手法与道家意境有关。同时,为了使内容更丰富,本书中插入了许多相关知识介绍、详细的局部介绍。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美观精致,设计巧妙。本书展现形式多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缝》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缓》,整理校定焉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81 篇。《黄帝内经》提倡 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 内求 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从哲学、医学、养生学三个维度逐字逐句讲透《黄帝内经》。 一、哲学维度:以周易、儒释道、诸子百家的理念,解密《黄帝内经》蕴含的深厚哲理, 调和致中 的理念不止于调养身心,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谐相融。 二、医学维度: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理,解析人体运行保养的规律,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辨证施治,使运转故障的身体恢复健康。 三、养生学维度:法于阴阳,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