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一词,早在《周礼》一书中就被多次使用,常常和政治制度并列。从先秦时代以来,礼俗就与整个的“礼”不同,它有一定的范围,正如《礼记·王制》篇中所说:“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现代民俗学将之概括为“人生礼仪”,即每个社会成员在各个成长阶段,通过这些礼仪形式扮演着从家庭到社会的不同角色,它表现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伦理人际关系。王贵民编著的《礼俗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的“六礼”及出生、教育、成长、养老、死亡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各个时期自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况,并对古籍所载礼仪的典章名物做了简明的介绍。《礼俗史话》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礼俗文化的全貌,从中看到古代社会的众生百态。
这套丛书是面向当代的,更是面向未来的。全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图文并茂的表现,并且具备鲜活、哲理和深邃的思考,用民俗文化与传统美德,既照亮着今天,又昭示着后来。
这套丛书是面向当代的,更是面向未来的。全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图文并茂的表现,并且具备鲜活、哲理和深邃的思考,用民俗文化与传统美德,既照亮着今天,又昭示着后来。
上卷 愿要大,志要坚,心要细,气要和。当然,愿是利益大众的,是与道义、恩义、情义相应的愿。 处事待人都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性德、道德,那样的人生很痛快、很自在。 遇到了经典,遇到了圣贤的教诲,这是人生难得的一个缘分。知缘,惜缘,才能造缘,把自己人生这个缘创出价值、意义。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真诚心中流露出来。 成就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进而承传自己的家道,带动社会的和谐,承传民族的文化,给世界一个好的榜样,就从这一颗心做起。 下卷 学问在哪里?就在一念之间,提升自己的功夫也在一念之间。 不是学的有多少,记的有多少,是能时时提起来,放在心上的有多少,这是最真实受用处。 真诚才跟道相应,应付、虚伪、不平等,这个就与道不相应了。所谓不平等就是,见到喜
生命是短暂的,每个生命都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泛起的一点涟漪。生命又是绚烂多彩的,她要经历诞生、孩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正是因为生命的宝贵与生命历程的丰富,使人类会以敬畏和虔诚的态度来对待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并将这种敬畏与虔诚外化为种种的仪式,这就是本书所讲述的生命礼俗。生命礼俗是按照人的生命历程而逐步展开的,大致包括祈子、胎教、贺生、贺周、成人、婚嫁、祝寿、丧葬等环节。本书以流畅的叙述和丰富的图片,将这些历代相沿、积淀着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而又有所变迁的台湾生命礼俗,展示给读者。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系列重磅作品之《傅佩荣讲孟子》。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建构了完整的儒家体系。孟子身处七国争雄、众说纷纭之乱世,肩负木铎的使命。周游列国,与各国君主对谈仁政理想,思虑精微,辩才无碍。主张人性向善,犹如水向下流,从人基本的心之四端来开展。用各种寓言、格言、比喻说明人的生命有其价值,要培养浩然之气。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导,使这一生过得充实,慢慢走向。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者不再把目光聚焦于帝王将相及其政治业绩,而是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制图、摄像越益简易,现今的人们也越益钟爱图文并茂的书籍,阅读的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一本配有大量的图画来形象地说明几千年来中国的民众及其家族如何举行冠、婚、丧、祭诸礼,使现今的人们重新对中国传统的家族礼仪有所了解,并可藉以对它们作客观的评价,这应当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