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是安野光雅的随笔画集,以四十幅绝美水彩配优雅文字,为我们记录下被遗忘的中国传统之美。 1985年5月,安野光雅由苏州开启 中国的运河 写生之旅,城镇间小桥流水人家,船儿在河道中来来往往;郊外水田绵绵,山丘上满眼皆是茶园;寒山寺等古刹掩映在茫茫绿树间,游人络绎不绝;上海外滩的街道熙熙攘攘,黄浦江面上波光粼粼、货船客船穿梭如织。 安野光雅用一笔一画,尽展江南水乡的温婉闲适。寥寥几笔,便将水色淋漓、质朴民风的诗意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你找回遗失在历史角落里的美好记忆。
苏州古城立基植根于美丽富饶的苏南平面、太湖之滨的百河水乡之城,是一座经典的泽国水城。如此古老、宠丽、规整的大水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珍稀,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 编撰《天堂水城—苏州护城城河览胜》,意在正名,意在传承。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对苏州护城河的认识和宣传,都很不到位。不识护城河真面目,不识春秋遗物,不识宏大瑰宝。苏州护城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默默地、忠实地守护着苏州的城基城根,对于苏州古城长久、全面持续发展,创造甲富天下的雄州天堂,具有直接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历史作用。
本书为苏州园林美学的散文自选集,形式上,短小活泼、体裁多样,有题词、小品、随笔、漫话、赋赞、论议、序跋、沉思录、古文评注、史料钩沉等,体现为丰富性、趣味性、学术性三位一体的交融;内容上,包括匠心妙构、园中庭院、峰石巡礼、水泉花木、声色光影、园缘散叶、序跋留痕、论议选编等栏目,涉及范围广。从美学的视角,赏析苏州园林在建筑美之外的又一亮点,对《园冶》等古文的评注专业性强,为同行及爱好者提供了美学赏析的范本。
本书共分为:大地上的卷轴画;穿越历史的沧桑;农耕社会的商业文明奇葩;探索历史的原真记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交相辉映的诗情与市景、相辅相成的水意与幻影等。
本书共分为:大地上的卷轴画;穿越历史的沧桑;农耕社会的商业文明奇葩;探索历史的原真记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交相辉映的诗情与市景、相辅相成的水意与幻影等。
《惠山泥人》是 符号江苏 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展现了无锡惠山泥人的文化画卷。作为泥人传统在江南地域的延续,惠山泥人是一个群体和地区的艺术,因艺人群聚惠山而得名。本书探讨惠山泥人 成长 的社会和人文环境,艺人的工艺手法和技艺特征,并重点介绍了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与民间泥塑艺术融合的结晶 手捏戏文 ,结合具体的戏目剧本、角色行当、表演形式引领大家进入手捏戏文的世界,感受戏文泥塑那独特的审美乐趣。
本书共五章,*章导论,概述中国园林包括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特色。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使用和精神需求双重功能。第二章布局,介绍建筑在宅院一体、融于山水、围合庭院中的多种布局形式,强调了空间是建筑布局的精髓。第三章类型,介绍厅堂馆轩、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的形式和结构,显示了园林建筑的形式多样和灵活变化。第四章装修,建筑内外装修既表现了工匠精湛的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第五章风格,苏州园林建筑风格的形成具有多方面因素,具有轻盈、通透、灵活、雅致的风格。 本书选择了苏州园林建筑布局和单体的一些典型实例,从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作了阐述和分析,并附有详实的图纸,希望对园林专业人士、园林爱好者在工作、欣赏园林方面有所帮助。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邗上农桑、杏花村舍、平冈艳雪、临水红霞、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倚虹园、净香园、冶春诗社、长堤春柳、桃花坞、冶春后社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邗上农桑、杏花村舍、平冈艳雪、临水红霞、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倚虹园、净香园、冶春诗社、长堤春柳、桃花坞、冶春后社等。
此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拙政园的通俗读物,由苏州园林专业工作者撰写。作者浸染苏州园林30多年,渐识其形,深得其奥,以专业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笔墨,对拙政园500余年的历史变迁、人文掌故、文化渊源、空间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造园特色和艺术手法进行剖析解读,并辑录历代诗文名篇,下注作者简介,以助读者解读,可谓“一册在手,通览全园”,既有知识性、科普性,又有趣味性、导览性,其中多有*手考证资料,亦是一本可供专业工作者参考的工具书。
此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拙政园的通俗读物,由苏州园林专业工作者撰写。作者浸染苏州园林30多年,渐识其形,深得其奥,以专业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笔墨,对拙政园500余年的历史变迁、人文掌故、文化渊源、空间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造园特色和艺术手法进行剖析解读,并辑录历代诗文名篇,下注作者简介,以助读者解读,可谓 一册在手,通览全园 ,既有知识性、科普性,又有趣味性、导览性,其中多有*手考证资料,亦是一本可供专业工作者参考的工具书。
《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是一部断代温州文化编年史,记载自宋朝建立至清宣统三年950年间在温州发生的文化事件和温州人的文化创造及作品传播。每个朝代前,编著者有总的概述,朝代末则附录有关温州文化的文献索引。宋代部分,编著者以附记形式穿插发表自己的看法,评点温州文化特征。全书收入插图359幅,卷后附有四库系列中的温州书目。本书既可作为史书阅读,也可作为工具书从中查检文化事件。
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层面的具体呈现。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也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有效途径。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宁波市社科联结合自身组织开展宁波地域文化研究和社科知识普及的工作职能,在已有的宁波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内容,组织宁波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撰写,推出了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的宁波地域文化普及读本——《宁波地域文化读本(共4册)》。这对提高社会大众的地域文化素养,弘扬宁波精神,推进宁波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很有意义。本套书由陈利权著,包括:《宁波海洋文化》《宁波望族文化》《宁波水利文化》《宁波慈善文化》。
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层面的具体呈现。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也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有效途径。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宁波市社科联结合自身组织开展宁波地域文化研究和社科知识普及的工作职能,在已有的宁波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内容,组织宁波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撰写,推出了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的宁波地域文化普及读本 《宁波地域文化读本(共4册)》。这对提高社会大众的地域文化素养,弘扬宁波精神,推进宁波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很有意义。本套书由陈利权著,包括:《宁波海洋文化》《宁波望族文化》《宁波水利文化》《宁波慈善文化》。
《长江文化史》所论述的长江文化,正是这么一种大区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历代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工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过去说起中国历史文化,总是讲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摇篮。当时流行的看法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元的,其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由之向外传播,以至各地。还有不少著作,把这种看法同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理论联系起来。西亚的文明初起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埃及的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文明綮盛于印度河、恒河流域,而中华文明则在黄河流域产生和兴起。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的河流一一长江。
本书为江苏文脉工程江苏地方史研究篇系列一种,书稿内容主要是对镇江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再梳理。本书共十七章,近55万字,分上下两篇,分别从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领域维度,全面审视了镇江悠久文化历史及其成因与价值。在历史方面,书稿从旧石器时期的人类遗迹与新石器时期的镇江先民说起,到秦汉文化发展期、唐宋文化繁荣以及新民主改革时期的文化激荡,跨度宏远。在领域方面,书稿从镇江园林文化、教育与科技、文学以及民俗与对外交流着手,详细说明镇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化特质与传统。本书对镇江地域内历史上和今天的人文思想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杭州一瞥》(精编版)是专注介绍杭州文化旅游和城市风貌的英文读物。一套四册口袋书,轻简便携,图文并茂,可读可听。该书由多位中外记者撰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蒋景阳教授主编,浙江七所高校英语专家联合改编、试用锤炼,商务印书馆国际团队精心打造。四个分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杭州古往今来的精彩故事: 《访古探幽》以杭州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为主线,围绕西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讲述了吴越佛国、京杭大运河、南宋皇城的前世今生,马可?波罗游杭州的故事,以及西子泛舟、白蛇传、梁祝等传说。 《云水禅心》以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为主线,介绍西湖十景的形成和审美价值,钱塘江对城市演变的影响,独特的茶园、湿地景观,并寄禅心于山水之间,讲述东南佛国的历史及名寺古刹的今天。书中穿插钱王射潮、济公等当地传说,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