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发掘福建仓山作为中西交汇点深厚的文化底蕴,重现仓山历史,弘扬中外民间友谊,促进国际交流,展示福州仓山老派的风华,有阅历的雍容典雅和深处的国际亲和力。研究对象包括苍山近现代学校、医院与出版业,写法上采用历史学、社会学与翻译学的跨学科方法,形成新形态汉英双语著作。本书基于耶鲁大学的珍稀历史档案,结合当代的境况,形成历史与当代的比照。本书共分10章,包含从塔亭医院到福州市第二医院、从马高爱医院到福建医科大学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从三一学校到福州外国语学校等内容,本书适合中外历史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规约文献集成》阶段性成果。 本书文献丰富、珍贵,全面系统地收录了中国古代至近代徽州*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间规约,分为《村规民约卷》《宗族规约卷》《社会生活规约卷》《会馆、善堂、公所暨行业规约卷》四卷四个专题,是徽州民间规约集大成之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西北部,与南京接壤,其古称“花山”,亦称“华山”,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宝华山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影响深远,山上的隆昌寺有“律宗 名山”之称,受到各代皇族的垂青。本书为作者历时多年打磨的精心之作,以两个版本的《宝华山志》为基础,考察了宝华山古迹地图及资源现状,隆昌寺建筑格局、建筑风格、艺术特征,宝华山墓塔群遗迹等,从建筑、历史等的角度对宝华山古迹进行“图”与“文”并读,以贴近历史语境的解读方式来追古探今,考察宝华山的历史古迹及其丰富价值。既对宝华山古迹相关古籍史料进行了梳理,又从理论及思想角度进行了多维解读与挖掘,对建筑、艺术、 、文物、人物及文化史的研究,皆有相应的史料价值和参考意义。书稿中含有大量珍贵的插图,部分为作者亲自实地
内容简介: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史发展的鼎盛时期,本卷分为明前期徽州文化的求变与创新、明中后期徽州文化的传承与深化、清前期徽州文化的顿挫与复苏、清中叶徽州文化的博大与精致等章节,内容涉及教育科举、新安理学、徽州版画、新安医学、徽商、徽州科技、徽派朴学、徽州刻书等各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明清徽州文化发生、发展以及演变历程,对徽州文化产生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内涵和基本特征、阶段性演变及其原因、传播与影响、徽州文化与徽州社会、徽州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究其发展规律,并由此观照中国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状况
郭因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精)》内容介绍: 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将原江南省一分为二,设立江苏、安徽两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因安庆、徽州为当时安徽境内江北和江南 的两府,故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名省。又因境内古有皖国,并有皖山(天柱山)与皖水,故安徽简称为皖。 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却十分厚重,曾有“人文渊薮”之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将要展示的,就是这人文荟萃之地的“文化地图”。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文化广西 丛书是全面系统介绍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分文学、艺术、风物、遗存、史传5个系列和1部综合性专著,共32册。编纂出版本丛书,旨在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文脉,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助力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建设。丛书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
《蓬江年鉴(2020)(精)》为蓬江区第九卷,主要记述2019年蓬江区历史进程,系统反映全区各项工作的新变化、新进展和新情况。全书设概貌、蓬江之很、大事记、年度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镇·街
本书是每年为召开的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会而搜集、整理的优秀论文的结集,论文是多个地方的文化专家撰写而成,中心议题围绕“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关系”,涉及方面较为广泛,有河洛文化的,有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的,有客家文化方面的等等,全书较为全面反映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关系问题。
本书是“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时的论文结集。论文的内容主要围绕“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关系、渊源”。河洛文化作为源头文化,对其他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岭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河洛文化的影响,岭南文化自身也有独特的气质,也是河洛地区学习的榜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大范围网络线上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 次大规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本书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关注教育技术演进、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改革转向等;实证研究方面,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我国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学系统建设、教学满意度情况、在线教学(学习)效果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