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汪民安深入探讨 爱欲 这一主题的力作。全书分为 爱欲的谱系 转向 和 爱欲的政治 三个部分。在上篇中作者梳理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奥古斯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构建的 爱欲的谱系 ,从真理之爱、神圣之爱、尘世之爱这三个维度,再现前现代时期人类高贵而神圣之爱。 转向 这部分辨析笛卡尔、斯宾诺莎如何在理性主义的旗号下为爱建立一个科学解释模式。下篇 爱欲的政治 分析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弗洛姆、巴迪欧等关于爱欲的思想,书写人类试图在现代性中摆脱工具理性对爱的驯服,进而实现爱之救赎。
亚文化的意义总在争议之中,而在对其风格的不同定义里,我们看到为激情的碰撞。 本书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本以朋克文化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从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的流行到朋克、雷鬼乐、华丽摇滚的兴起,作者以生动的历史叙事结合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分析等理论方法,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编方式,探索青年亚文化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对时代的意义。
文化是当今哲学关注的热点,文化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文化及其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熔文史哲于一炉,富有哲学的崇高、史学的深邃和文学的优美,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 比斯塔教育三部曲之二。比斯塔深刻地洞察到,过分关注对教育结果的测量,无形置换了对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好教育问题几乎不见了踪影。比斯塔回溯了当前的循证研究、问责文化和消费主义等如何影响了教育实践,邀请我们去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发展出一个以教育的资格化、社会化和主体化为脉络的分析框架,并指出测量的使用看似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但实际是错置了教育目的。比斯塔探讨了为何当今好的教育难以实现的原因,并提出从教育的政治、伦理和民主的维度,以一种更包容、精确的新路径来参与好的教育的具体建议。
《中国古代漆器》一书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瑰丽无比的髹漆工艺世界。书中既介绍了髹漆工艺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与功能、制作方法与工艺特征、价值与作用,又利用大量考古资料对历代漆器特别是秦汉以前漆器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使读者在鉴赏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总体风格的同时对各个时期漆器艺术特征有所认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书中每个时期漆器均注有资料来源,便于读者查阅。不同时代器型迥异的漆器都配有线插图或彩色照片,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传奇女书》将中国岭南地区这支 深山里的野玫瑰 在纸上完美呈现,令即将沉寂的女书又重新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女书的起源与发源地,女书的作用与价值及欣赏等。令读者全面了解女书,并从内心感受到女书积极向上的精神。《传奇女书》由清华教授赵丽明研究女书三十年写就。并得到季羡林、周有光的激情赞誉。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议题,从 两个结合 的基本问题与核心要义、 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深入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及其重大意义、文化的力量等十个方面展开,深入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剖析了文化与文明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影响。书中特别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书中丰富的创新性观点不仅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根脉精髓,也为文化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启示。
你能想象中国菜里没有辣椒吗?在当今的中国,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菜肴精妙和多样化的关键。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口味、地域和适应性,不仅影响了烹饪,还影响了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本书为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和文化影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镜头,通过充分利用各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记等资料,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精心收集的食谱,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变为风靡全中国的,辣椒的传播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 辣 的含义和文化意蕴。
《白鱼解字》一书是流沙河先生历时几十年研究古汉字的心得,系统地展示了作者对汉字起源奥秘的见解,发前人所未发,新意迭出,给予读者相当丰富的思考空间,许多字经他这么一说,意义凸显,也更便于接受。流沙河在揣摩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基础上,综合生活经验、语言学等人文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说文解字心法,令人耳目一新。他还纠正了《说文解字》一书的诸多错讹。 本书是作者手稿的忠实呈现,软笔书法,小字楷书,赏心悦目,见字如晤。白鱼又名蠹虫,借指爱书或爱读书之人,作者博览群书,好思多识,以白鱼自许,何其相宜也。
《知堂谈吃》为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所作关于吃食的文章的结集,由著名出版人锺叔河先生编选。自1990年初版,2005年再版,并多次重印,销量非常不错。 民以食为天 ,关于吃这个人生di一事儿,读者的关注度也是非常高的。更何况是名家谈吃,同样一种吃食,名家的笔下所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们领略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食物背后的知识和精神。正如编选者锺叔河先生所言: 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审读本书,那自然是愉悦的。今本《知堂谈吃》较之前两个版本文章有了大量的增补,由九十四篇增加到一百三十九篇,以文章发表时间为序排列。
20世纪80年代末,弗朗西斯 福山曾提出自由民主可能是 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 与 人类统治的*后形态 ,并导致 历史的终结 。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本书作者珍妮弗 韦尔什立足国际局势*变化,回应并反驳了福山的这一著名论点。韦尔什指出,21世纪的世界并未如福山所预言的一般,成为自由民主的开放世界;战争与难民、政治与经济的国际角力、贫富不均与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本书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由民主的历史,并引导读者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历史正在回归,它具有怎样的当下特色?人们正如何使用历史?自由民主是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如何促进自由民主的发展? 关于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
《遇见最美的上海》从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 导游服务能力(上海市) 的英语口试需求出发,以现场导游讲解为预设背景,分为 上海概况 旅游资源 特色文化 热点话题 四大部分。本次修订对全书旅游资源的信息数据进行了再次核实更新。首先,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与规划, 上海概况 部分同步更新。其次,在完成 旅游资源 部分五大游览区内容更新的基础上,在文后注释中引导考生研读解析考纲,厘清考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对于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的玉佛禅寺游览区,特设导考讲解Plus版,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查看;另外,新增了 中共一大纪念馆 和 一江一河 两个文旅热点内容。最后,结合新形势、新热点,更新 特色文化 与 热点话题 两大部分,力图反映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 本书希望能够助力导游人员讲好上海故事,展示美好的上海形象。
16世纪,意大利西北的弗留利地区盛行着一种奇特的夜间活动,传说生而有胎膜的农民在某些夜晚陷入沉睡时,其灵魂会 飞往 田野里与巫师 战斗 ,以保护庄稼收成。 这些男男女女,名为 本南丹蒂 ,字面意思即 慈善的行者 。本南丹蒂是些什么人呢?一方面他们宣称自己反对女巫、男巫和他们邪恶的阴谋,治愈了一些因巫师的加害而受伤的人;另一方面,和他们的假想敌一样,他们骑着兔子、猫或别的动物参加神秘的夜间聚会。然而,他们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祈求丰收的仪式却被教会斥为异端巫术 历史学家金茨堡依据宗教法庭审判档案,着眼于审判官和被审问者之间的互动,不仅生动描述了这些农民如何在教会权威的压力之下,对自我身份产生混淆,进而把自己归为巫师的过程,还复原了这一时期民间文化和农民的心理世界。 在这部书中我研究了16世纪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 中心思想 进退升沉 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 前途展望 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 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 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罗杰 斯克鲁顿的这本文集,包罗万象,涵盖语言、艺术、文学、建筑、文化、政治、哲学等多种领域,不仅对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大行其道的符号学、解构主义等新潮思想和流派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与反思,也对当时新出现的文学动向、文学研究与译介动态进行了切中肯絮的分析和评论。更难得的是,他的评论和批判性反思往往是在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里进行,足见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这些文章虽自成一体,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呼应,使读者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发生的一些文化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在当时社会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在这个理论热已然消退、保守主义日益抬头的时代,重新品读这些文字或许会有别样的感受,也或许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由于研究方法关涉众多的技术层面,人们很容易忽视其背后更大的图景,如我们为什么开展教育研究,研究在何处以及如何改进教育。本书将引导读者了解教育研究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尤其关注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书对那些在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进行 正统 介绍时被忽略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格特 比斯塔的讨论涵盖了教育研究项目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专业性、民主以及学术出版的社会和政治维度。本书每一章都包含一组设问,以激发读者进一步讨论。
本书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写作的现实研究方法需求为基本撰写思路,以教育研究案例为突破口,讨论量化研究方法,提炼量化研究理念,提供丰富的量化数据,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对教育实际问题及数据的分析。本书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br 引言和第1章,以"什么是科学"为引子,首先阐明教育学的科学性质,引出量化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量化研究方法加以概述。重点对比质性研究,掌握量化研究的特点。 br 第2-4章,探讨"量化研究设计"基本内容,即教育研究问题如何提出、如何根据研究问题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及取样方法、如何进行研究核心变量的概念界定以及如何进行研究假设等。重点掌握概念的可操作性和取样的随机性质。 br 第5-6章,重点对量化研究经常使用的具体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加以深入探讨,重点
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4)》是在一九六四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的基础上经过较大修改、增补,编写而成的。本书结合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采用繁体字编排,精心编选中国历代文学理论的代表篇目,注释丰富,每篇文论原文后都附有对其文论思想的概括说明,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发展过程。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 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入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七大怪谈;各个家庭内部实行的规则;消防员、铁路员工、法官、办公室白领的日常生活;作为社交场所的平民区咖啡店;动漫圣地创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鱼身鸟喙人面的妖怪护身符的大流行;互联网时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 座敷童子 的现代转型等等。 本书简明易懂地介绍了现代民俗学的知识,向读者展现出现代民俗学的魅力。让民俗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并加以运用的技
为什么尊像画可诱导信仰? 为什么佛国诸尊妙相庄严? 为什么菩萨表现出饶益有情? 为什么护法尊者罗汉长驻人间? 为什么佛弟子是佛陀的衣钵传人? 为什么有众多神众护佑佛法? 《解读敦煌 佛国尊像》叙述敦煌每尊(佛、菩萨)塑像、画像的规制、色彩及艺术特点和成就,有的还有关于尊像的背景故事。是研究敦煌佛像的读物。
学者汪民安当代文化研究的全新力作,围绕 情动、物质和当代性 三大主题的一次文化探险,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物质、语言和艺术。三大主题相互关联相互辉映,共同揭示文化问题终影响了人的情感、文学、艺术和商业,影响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渗透和左右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这是一场打破旧有理论框架的文化研究盛宴,是对当代性富有成效的追根溯源,引出令人深思的质询:在当下时代,是否还存在人文主义意义上的人和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否已被物质、符号、机器、流量、数据等摧毁取代?
本书隋唐五代、宋、金、元朝的文学理论选集。入选的作家,范围力求宽泛,各家入选的篇章,也尽量选取*能代表他们的理论主张和有价值的代表作,以求能较清楚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情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