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实证,探索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与实践推进举措,涵盖的案例遍及北美、欧、亚三洲,从而将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到跨地域的全球层面之上。每个案例都由熟知其始末的本土学者或规划师撰写,以确保探索的深度和准确性。案例整合在统一的结构框架之中,用以对比和呈现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途径及其经验启示。著作旨在分享和传播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关联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对于城市规划师、政策决策者和城市开发管理者以及创意人士而言,它是一本糅合各方前沿视角的深度读本;对于有意一睹欧美亚创意都市风尚的旅行者来说,它又是一本有趣的解码书。
《万里茶道山西段晋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共有七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万里茶道文化线路的研究状况,首章为万里茶道产业的开发依据及意义,第二章为万里茶道山西段晋商文化产业开发基础,第三章为其可行性研究成果,第四章为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选择,第五章为其开发的重点,第六章为其开发的个案设计。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共收录1篇总报告、30篇年度品牌报告和15篇业态报告。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对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的发展做了宏观总结。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借改革红利,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文化品牌亮点频出,创新发展明显,文化产业各门类品牌竞相涌现,对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以文化制度创新为纲,加速文化品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遴选了30个在各门类具有引领意义的文化品牌,它们包括:电影品牌、电视娱乐节目品牌、数字出版品牌、网站品牌、网络视频品牌、数字艺术设计品牌、出版集团品牌、新媒体品牌、报业集团品牌、报纸品牌、文化投资基金品牌、演艺业品牌、广电传媒集团品牌、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品牌、上市传媒品牌、印刷集团品牌、旅游演
文化新业态是文化产业边界拓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在发展实践中,文化新业态的阶段性迭代,展现出的多样性类别、消费模式,适应的是新生代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新形态的影像、网红经济、偶像经济、媒体的转型融合、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等,不断拓展着文化产业的边界,更新着文化表现的内容与形式。面对文化新业态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产业乱象,构建新业态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是提升文化新业态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关键。
本书立足航空文化的根基,吸取国内外航空文化发展的经验,对航空文化的结构、运行及其产业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基于物质、制度、行为、价值的航空文化结构剖析,基于企业、科技、教育、会展、体育的航空文化实践梳理,基于产业链、产业盈利模式、产业集群、 互联网 的航空文化产业规律探索,对于丰富创新航空文化理论体系、做大做强航空文化产业、推动航空经济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和实体唱片、音乐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音乐图书、乐器、音乐教育与培训、音响、广播电视音乐、卡拉OK、音乐评奖和排行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以及音乐对外交流等13个分报告组成。报告既从微观层面,对音乐产业的创作、表演、生产、出版、发行、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和定量剖析;也从宏观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建议。它是我国首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高等科研院校专业项目组完成的音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既填补我国音乐产业无年度报告的空白,也为音乐产业相关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权威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围绕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迈上建设国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崛起,北京市产业格局势必会出现大的调整,而在这一轮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基础和传播、可以对外交流的特质也成为实现产业功能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底,北京文创企业达54700家,其中非公企业48983家,占90%;规模以上企业约8000家,非公企业达6058家,占76%。2012年,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全市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居全国首位。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增加值2407.6亿元
《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与实务》为201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实证评估研究"的终成果。本书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文献分析和实践探索、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之资本化模式研究、韩国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研究、台湾地区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研究、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以及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入手,研究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贺昆原创版画案例等,结合相关研究文本,详述无形资产评估的学理、方法、实践、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与实务》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指标研究和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对策研究,共计十四章。
本书内容介绍: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突破了西部传统资源依赖型发展的老路,对生态保护发挥积极作用。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西部地区的经济过去长期地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煤、矿、森林等,而且由于加工技术的限制,这些资源大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供应给发达地区,产品附加值低,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文化产业开发的是民族文化资源,是人的文化创意,这就大大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使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新的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内涵的核心要素,突出以创意和文化等无形资源的投入,实现创造性智力成果的生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知识产权的转移与利用实现产业辐射力和渗透性的提升,能够增强文化、创意的流动性以及与其他产业要素的重新组合能力,在提升产业自身附加价值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创新性以及强大的渗透性和高附加值特征。在新博物馆学理念的影响下,博物馆的功能和职能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变得更加社会化和多样性,博物馆的价值主张开始定位于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价值理念逐渐凸显对社会发展的包容、参与和融人。因此,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内容的深层次需求和产业形态的渗透式拓展,博物馆不
nbsp nbsp《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分析了2018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和商业模式案例。同时,报告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重点探讨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内比较有 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和商业模式案例,本报告不仅体现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年度盘点的特色,还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跟踪研究的特点。
截至2016年5月,国内从事网络直播的公司已达116家,国内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据估计,2015年视频直播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预计到2020年,直播、广告以及游戏直播等各种商业模式在内的市场规模可达1060亿。视频直播行业全面爆发,各大直播平台已经开始成为BAT和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新入口,竞争之激烈,已达白热化状态。国内外的市场人士都认为,视频直播已经成为未来传媒*的风口。 本书主要针对目前国内不断涌现的直播平台和直播公司及其发展和竞争业态,邀集活跃在直播风口一线的市场人士、高校学者从多角度、不同领域等探讨这一传媒新趋势,既记录当前 直播 的实践经验,也为当下的 直播热 作客观、冷静的思考研判。本书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指导意义,可供业内关注此领域的人士作较
2014年,河南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中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区域文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书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级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河南省l8个省辖市综合文化竞争力排序虽然有所变化,但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表明,文明河南建设初见成效,河南省的文化建设正处于持续提升和健康发展的趋势之中。
本书通过应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企业生态理论、传播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媒介生态学理论等,系统分析影响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的诸多因子,设计了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客观公正地对网络游戏生态系统进行评估与监测而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本书系统全面考察了网络游戏的方方面面,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意义。
本书通过对美国等西方国家 软权力 、媒介垄断及文化渗透等方面的论述,建立起对全球传播的研究框架,分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传播的价值、实质和意义。同时指出,20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在全球形成规模庞大的传播体系,信息文化单向流动的问题愈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传播体系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信息主权和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对于中国来说,大众传媒的发展战略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加大对外信息文化的传播力度,不断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基于辽宁的实践研究》以辽宁省实践为重点研究对象,剖析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及劣势,找出了其制约因素,进而设计出辽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即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现代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详细阐述了政策法规体系、市场运行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投资融资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共五个体系设计的相关内容。后,从创新能力、制度建设、市场运作、服务平台、融资能力、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辽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十几亿的人口,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怎会停留在此刻?历史的车轮仍然在不断向前,中国在改革开放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仍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 文化产业,一种在新时代被赋予新意义的产业形态组合,是新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国彰显综合国力的新竞争点,正在被中国推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何在呢? 全书运用文化实践理论,对文化产业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探讨,通过对文化产业不同类型和模式的分析,尝试思考这样的问题:文化实践对个体生命带来了什么?文化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哪些思路和对策?中国怎样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寻找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延伸路径?中国怎样通过发展民族文化
本书对文化产业的文化权力、文化资本、文化生产方式、文化生产力等范畴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特别是对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动漫、网游、影视等新兴产业的运行机制、产业链、资本转换、再生产等问题进行剖析,以期通过这种融人文理论、行业研究和个案研究于一体的探索来达到丰富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