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历史资料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经过及创院人物,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书院在八十年代 文化热 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经历的内部分裂和动荡。其中许多事件为首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编辑过程,我国*本《中国文化研究年鉴》的组织编撰与出版;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 庞朴等 先生如何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以及他们在文化书院的角色和作用,甚至在内部分裂时的态度; 梁从诫 先生是如何离开体制和学术界的 对于如何界定八十年代,如何分析当时 文化热 的形成和走向,如何看待当时民间文化团体与社会改革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看法。本书史料翔实,注释多达五百余条,书后附有五个历史文件的附录,并配以六十六幅历史照片。
本书是英国著名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撰写的图书简史,侧重于介绍图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全书图文并茂,例证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兼具。尤其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更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文字是亘古的桥梁, 阅读是共通的渴望, 书的所在就是天堂之所在。 本书是钟芳玲继《书店风景》之后所书写的另一本 有关书的书 ,记录了她二十多年间步履不停,遨游西方书世界的见闻;仿佛一部为书走天涯的纪录片,表达了一位爱书之人对书与文字的钟情,对书人与书地的礼赞。作者不仅喜爱读书,更扩展到以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去欣赏它们因形体所呈现出的多重风貌。 书中所讲述的主题涵盖古董书与新科技、黑胶唱片与有声书、老杂志、图书馆、书店、书展、书镇、书架、书梯、书衣 全都不脱与书相关的范畴,书名之所以取为《书天堂》,源于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 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 ,而本书作者所呈现的, 正是书本、书人(Book People)与书地(Book Places)构筑出的 书天堂 。 书 的定义虽因
《书店传奇》就是在平凡书店中发现非凡、在非凡书店中发现平凡。每家书店无论规模小或大、历史短或长,皆有一些属于她们独特的故事、一些让人感动的片段。它们可能发生在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英国伦敦老店,也可能来自大楼角落中不起眼的一家小摊。 《书店传奇》是钟芳玲遨游英美书世界的一连串书店奇遇记,也是多年来积累的传奇故事集;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不仅欣赏一幅幅书店风景,进入书天堂,更从中领略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 此次简体中文版首度在大陆出版,与《书店风景》及《书天堂》(增订版)统一风格,构成美轮美奂的 书话三部曲 ,是爱书人的必藏佳品。
近年来,上海实体书店为市民贡献了一份精彩纷呈的成绩单。有从上海之根到上海之巅的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和上海中心旗舰店,是为 大而雅 ;有思南书局实体店这样的城市文化公共书房,是为 小而美 ;还偶有主打诗歌的思南书局 诗歌店以及各类戏剧专营店,是为 专而精 ;再有快闪书店这类移动的文化风景线,以及 知先堂 志达书店 泮溪书店 等沪上高校阅读空间。上海实体书店在走过低潮期、经历回暖阶段后,在扩张与调整中找到了节奏,摸准了市场对文化细分的需求脉搏,前进求索的脚步愈加笃定。本书讲述上海68家分布上海全市16个区的主要实体书店的由来与现状、规模特点、发展经历,展示了经过多年打造的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 的实景和 上海文化 的建设地标。
《书店时光》内容简介:书店,都市的筑梦空间。不论时代变迁、文字的载体更迭,我们仍然不由自主地被书店吸引,享受坐拥书城的静谧时光。书店为何迷人?因为经历时间的痕迹,因为专注阅读的表情,因为非读不可的爱意;因为种种细微而无可取代的感动,他们守护着“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选书宛如一趟全球旅行的多恩特书店;全世界古老的亨利萨瑟兰旧书店;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的马格马书店;十七世纪的贵族宅邸内的罗伯蒂宫殿书店;于古老教堂中构建的书之圣殿瑟莱克西斯书店;充满奇幻色彩的漫画专营店布鲁泽尔书店;电影场景中真实存在的里佐利书店…… 33家各具魅力的书店,等待着与你相遇。
书卷是内心的河山,书店是尘世的天堂。 书店之美,在于它承载了商业、心灵和人文的理想。书店在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得到全新的阐释。它们或以书吧、书屋的形式存在,或以生活馆、书馆等的招牌存在,或以与咖啡、美酒同在的方式混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演绎。演绎人们对生活、对生命、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本书作者考察书店业十余年。为了寻找在这个网络书店称雄、数字阅读勃然崛起的时代里,实体书店能否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作者走遍全国各地的书城、书店或者大大小小各类混合型书店、书吧,写下满满的观察记录,记录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书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