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暮气的清朝,为何*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 神机营 ,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 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 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
晚清名臣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一百余年来影响国人至深至巨。《曾文正公家书》自光绪五年付梓,坊间不知印行凡几,以迄于今日各家刊本遍天下。不过,各家刊本所依据的光绪五年刻本错漏、删节处颇多,因而使读者至今难窥全豹。 本书依据曾氏后人所藏家书手稿、抄录附件,一一比勘、参校刻本所夺、所讹。其中,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曾国藩及其家人亲笔家书墨迹1047件,湖南图书馆藏曾国藩亲笔家书墨迹25件,均据摄影或复印件整理。2)抄件 湖南图书馆藏曾国藩家书的 录副抄件 (照手迹誊录)和 发刻抄件 (再次誊录后,拟发刻的书信作出标识,拟删节的文字作了钩乙,并将信末所署月日移至信前题目之下)。手迹已经不存,只能据抄件收入本书者,计673件。3)刻本 光绪己卯(五年即公元18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和《家训》,共收家
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语)。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答案尽在书中。
李鸿章,是晚清“老大帝国”*有眼光及能力的大臣。他一生处于内忧外患的狂潮之中,然其精于庙算、善于斡旋,于清廷和列强之间争利害,以期“双赢”;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力挽狂澜,为国为民争利。惜哉时不遇,直至甲午一役、八国侵华,竟功败垂成。晚年声名颓顿,自诩为“大清之裱糊匠”,然则何也?“寰海妖氛浮生梦,残阳大纛故国风”。李鸿章和他同时代其他清廷高官不同之处,在于他有一个比其他人更宽阔的视野,他远远走在那个时代的前面,并且预见到他的国家在即将到来的数年里,会需要那些具有前瞻眼光和进步思想的人。可以说,他既是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预言家,又是一个付诸于行动的实践者。
长期以来,无论褒贬,封侯拜相的曾国藩都是被作为成功人士的典范来示人的,在他的身上被人为地涂抹上了太多的神秘与光环,对他的所谓立德立言立功的丰功伟绩更是啧啧赞赏。其实,曾国藩的成功和其他任何人士的成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坎坷、起伏、窘困与险恶,甚至是生死系于一线的人生劫难。而这种境遇才是曾国藩一生的真实写照。本书透过曾国藩表面的光鲜和神幻,揭秘其一生中所历经的典型的困窘险难,引领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更加现实、真切、平凡的曾国藩。
内容简介
熟悉评弹的人都知道,听客喜好评弹,大多从听苏州评话始。曾几何时,苏州评话在江南占据着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已出版若干本的《菊坛名家丛书 评弹系列》中,《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姗姗来迟,是其中首本关于评话大家的传记。 本书作者解军从唐耿良学艺到成为上海响档开始,把侧重点放在1949年后,展现了置身于波涛澎湃的时代潮流中说书人的命运。解军将传主唐耿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 业业矜矜,若履冰谷 ,却终难逃劫难的波折;改革开放后,唐耿良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经历,环环相扣,一一道来。不仅如此,解军还对唐耿良说《三国》博采众长,富有书卷气的特色,及其《三国》在评话发展史上的地位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果唐耿良说《三国》,讲出了仁义的刘备、智慧的诸葛,那么,解军的《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则
本书是关于研究“曾国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从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看曾国藩形而上的“道”》、《论近代长沙城市的兴起发展与社会变迁》、《赈灾程序研究——以湖南为例》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洽喇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集权制度,使“天子”们的一举一动,对历史的进程发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了解了这些“口含天宪”的“朕”们的活动,对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晏振宇主编《中国皇帝传》的初衷。 《中国皇帝传》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其材料基本来自正史,也兼采别史、稗史的记载;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饱受争议。他历经四代帝王,参与签订了数十条有辱国家的条约,被弹劾八百多次,却从未被扳倒,稳居权力中枢四十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权臣。 李鸿章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他是如何做到的? 《大清权臣李鸿章》书中,汪衍振先生为您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揭示了他是如何运用智慧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突破晚清政治、洋务、外交的困局,虽谤满天下,却能建功立业,*终成为被慈禧太后称赞“再造玄黄”的晚清**权臣。 阅读本书,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权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 《大清权臣李鸿章》与《乱世能臣左宗棠》《一代名臣曾国藩》合称“晚清名臣系列”。
本套书是目前国内评述诸葛亮的生平业绩及其思想的部专著。全书十一章,前六章为传略部分,后五章为思想部分。史论结合,多方探讨,传略论述与思想评析融为一体。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本套书根据确凿可靠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论述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的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诸葛亮的思想很少有人论及。本套书则全面地展现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制、哲学等思想领域的熠熠光采,揭示其以“拯世济民”、“兴复汉室”为核心的思想特征及对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助于读者对这位古代伟人的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