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 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全面讲述加缪记者生涯的传记 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阿尔贝 加缪从阿尔及利亚的贫民区走向巴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的一生,其中着重讲述了加缪在《阿尔及利亚共和报》《巴黎晚报》《战斗报》这几家报纸工作的记者生涯。作者分析了加缪在这些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指出加缪的记者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极深厚的养分,尤其是奥登案 堪称加缪版本的《我控诉》 与《局外人》的故事极为相似。 《记者加缪》也是diyi本分析加缪的新闻作品的专著,加缪在评论分析时事时体现出的对弱者的关注和对公平的追求,对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国内wei一毕达哥拉斯传记全译本。 没有毕达哥拉斯,就没有后来的西方文明 了解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文化的bi读书 本书为关于西方哲学与几何学的奠基人毕达哥拉斯的权威传记。本书从毕达哥拉斯的出生开始记叙,详述了其青年时期和在全希腊闻名的过程,尤其是他师从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以及在埃及从事长达20年的教学工作,之后,作者还记叙了毕达哥拉斯的晚年生活,并且翔实地勾勒出了他的思想精髓,并为其创办的名闻遐迩的学术共同体留下了独特的记叙。本书还包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相关著述,为读者了解其思想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本书作者杨布里科斯与毕达哥拉斯年代相去不远,故可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和口述史料,所以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毕达哥拉斯无法绕开的经典,是研究西方思想内核和背景,洞悉西方哲学与科学起源的读物。
为了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留给世人的印象,他甚至被称为 恶的教诲师 。但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尼科洛的微笑》这本经典传记挑战了成见,用翔实的材料为我们还原出更复杂,也更真实的马基雅维利。我们可以看到,爱祖国胜过爱灵魂的他,却在命运的拨弄下,不断地上演一出出人生悲喜剧 作者认为,马基雅维利留给后世的财富,不限于他的政治学说,更在于他的人生智慧:如何以微笑来平衡生命中的轻与重。只有完整阅读他的一生,我们才能理解这位意大利哲人的狡黠与深刻。
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 ,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 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 ,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忏悔录》是卢梭在晚年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全书分为上下两卷,通过卢梭自己的坎坷 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残害和压迫。它是卢梭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 沥血之作,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 皮埃 岛,共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都展 世人眼前,并引导读者去认识、去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本书是罗伯特 S. 哈特曼于1963年撰写的自传,叙述了他探索并创立价值科学的历程。全书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了他童年、少年及成年的经历;第二章重点描述了他关于 什么是善? 这个问题的学术探索;第三章介绍了价值科学在自我发展领域的应用。 作为对亚伯拉罕 马斯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罗伯特 S. 哈特曼曾被誉为 人文社科领域的伽利略 。伽利略把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解放出来,由此引发了自然科学革命。而罗伯特 S. 哈特曼的价值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地位,正如数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一样,可以引发新的人文社会科学革命。 罗伯特 S. 哈特曼在本书中阐明了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奉献自己的 四己原则 ,并指明了六条发展路径。相信每一位有志于发展自我的个体,都能从以下 大哉四问 中得到启发。 1. 我来到这个世界
内容简介 《视差之见》是齐泽克最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 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郑君里是中国第二代导演,亦是南国社、摩登社、大道剧社和抗敌演剧队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是一位演员、作家、戏剧理论家、表演理论家和翻译家。《郑君里评传 从 化妆室 到 摄影场 》以郑君里为圆心,以他所经历的时代为半径,展现了郑君里在中国电影开拓中的奋斗与贡献,考察了以郑君里为代表的一代影剧人在不同时期的选择与命运走向。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康德的遗产与哥白尼式革命:费希特、柯恩、海德格尔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 者 (法)朱尔·维耶曼著 出版时间 20201001 I S B N 9787300286709 定价 8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319 (千字) 页 数
书号:9787208186194 书名:如何思考全球数字资本主义? 定价:7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精神分析结合的视野出发,以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并结合索恩一雷特尔有关《资本论》中商品交换理论的研究,分上下两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和分析。上篇主要围绕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展开,包括拉康的镜像认同、他者、对象a、主体和实体等概念,以及齐泽克有关意识形态和犬儒主义等问题的分析,试图提供一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视野和概念逻辑;下篇主要围绕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展开具体分析,追溯了康德—黑格尔—卢卡奇—马克思—索恩一雷特尔有关商品拜物教中所包含的物、物化、交换抽象、思维抽象、拜物教逻辑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辩证法等概念和意义。
本书对21世纪哲学的建制以及哲学所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对21世纪哲学的合法性与未来命运进行了系统思考,对在“苏格拉底也不能得到终身教职”的当今时代“如何做哲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元哲学层面的回答,对哲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哲学的建制如何影响哲学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田野哲学”(Field Philosophy)理念,主张哲学家应该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并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增强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十九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生活命运和思想状况的学术著作。作者拣取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岑、巴枯宁、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全面分析其思想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并将其置于整个俄罗斯和欧洲的历史背景之中。全书论述纵横捭阖,精彩纷呈,堪称一部研究俄国知识分子的力作。
本书是特瑞尔 卡弗教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著的、于2018年出版的具有 论文集 性质的专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尖锐的批评家 卡尔 马克思的重要思想的深刻阐释,作者把马克思的生活经历和我们当代的政治活动生动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马克思的完整形象,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作者认为,马克思作为我们 同时代 的政治活动家,仍在处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政治问题。本书也是围绕着我们今天在思考全球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和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相同概念组织起来的。 本书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在*章,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我们是如何得出 马克思永远存在 这一结论的,并向我们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成为 马克思 的;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以 阶级斗争与
内容简介 书号:9787108076601 书名:魔化与除魔:皮柯的魔法思想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定价:7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内容简介 1991年,布鲁诺·拉图尔说服米歇尔·塞尔进行了五场访谈,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塞尔以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著称,他的思想总是穿梭于不同时空、学科,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让许多读者在得到启发之余不免感到困惑。此书的一大目的即厘清这些困惑,让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塞尔的思想。 作为塞尔的入门读物,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了解战争对他(以及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影响、原子弹如何改变了他的学术方向、他结合科学和人文学的思想主张和实践,以及他对卢克莱修、莱布尼茨、薇依、巴什拉等人的看法。 拉图尔的读者则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其思想的众多师承线索,例如“拟客体”等重要概念的来源、塞
福柯是一名 戴面具 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美国。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知识分子,与戴高乐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为结构主义化身,将自己定位为法国思想时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又成为一名左派和社会活动家。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他 悄悄地 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这个法国学术至高荣誉殿堂的讲席。1984年,因感染艾滋病去世。 本书以简洁、清晰可读的叙述,有条不紊地追溯了米歇尔?福柯的生命足迹,揭开了围绕这位辉煌哲学家的许多神话和谣言,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福柯的每一部著作及其观点,并重新构建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今天的法国的文化、政治和思想生活。
本书从英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纳森·休斯的生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性维护与生产力的生态化发展为研究重心,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深入挖掘、梳理,回击了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缺失生态关怀的言论,维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性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的生态化发展走向,揭示了生产力生态化发展不仅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前提。
本书是布伦塔诺的教职资格论文,也是其一生所著四部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专论之一。该书上篇提纲挈领地对由来已久的有关亚氏《论灵魂》中“主动理智”学说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下篇则以对《论灵魂》及亚氏其它相关思想独到而充分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有关“主动理智”学说的精微、自洽而不失传承的创发性诠释。该书至少有三个目标:对亚氏《论灵魂》文本的一种解注:针对某些神秘化的误释而对亚氏思想的捍卫;以亚氏作为一位可信赖的顾问而对人类思想活动本身所进行的探究。该书也可被视为布伦塔诺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的秘密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