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已渐行渐远,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蒐集旧作新章,编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
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社会环境,特别是盛唐时代的社会特征造就了这位大诗人。唐帝国建立之初,皇帝颇有四海一家的胸怀,王朝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这对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培育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公元618年,李渊统一中国,建立唐朝,结束了自汉末以来长达四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九年之后,其子李世民即位,后世称为唐太宗。自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非常开明的政治家。他懂得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深知中国传统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懂得民心向背对于王朝长治久安的重大影响。基于这一出发点,唐朝当时推行的许多政策都比较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的繁荣、军事实力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道是什么?我们很难用语言形容,但千百年来,道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有人说:道与我无关,我也不曾去接触和了解道,但在他的言行和思考中,依然会有道的身影。道的学说是华夏文明的精粹,它产生在社会混乱,却又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思辨者,在自然中体悟生命,在社会中寻找归属,他们用不凡的智慧,将自然的精神和人的生命及活动融合在一起。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即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从大处说,在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孔子:儒学宗师的智慧人生》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其中一本,由胡亚平编著。《孔子:儒学宗师的智慧人生》阐述了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