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内容
幼时的困苦挡不住求知的坚韧不拔,在光与影中执著地追求自我的旋律。纵然命运几多波折,艰难和天分铸就了一代大师。本书讲述世界音乐巨匠德彪西的故事。
门德尔松,出生于汉堡,是德国作曲家,与舒曼同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门德尔松的音乐活动是多方面的,他首先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受到欢迎,后来他担任一些歌队和东队的指挥,并开始进行创作。1843年他创建了德国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对德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门德尔松的作品以管弦乐为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乐》和《意大利交响乐》。作为当时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门德尔松也写了许多著名的钢琴曲。《无言歌》便是其突出的代表,这48首短篇钢琴曲感情丰富细腻,形象具体真诚,形式简洁完美,手法朴素且极富于歌唱性。因此非常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又是一个名人后代的故事,幸与不幸,都已命定地纠结在一生中,逃不开也躲不掉,全世界都爱他的父亲莫扎特,可是她只爱他,原原本本的爱。他和父亲谁又更幸运一点呢? 幼年跟随母亲和姨妈一路巡演时,他就想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可是听众不甘心天才的故事过早地落幕,甚至连他的母亲也想把他当作莫扎特的替身。他不断地自问:我又在哪里,难道永远是“莫扎特的儿子”吗?挣扎中遇到一位娴雅的总督夫人…… 一路寻访父亲的足迹,终他发现了一个百丈红尘中哭过、痛过、爱过甚至被遗弃过的真实的莫扎特。他不再逃,不再恨。临终前,他终于坦然地面对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并且告诉心爱的人,他爱她,因为只有在她的心里他才是真正的自己。 为什么窗帘要紧闭呢?也许拉开就有太多的观众,真相又要局促地钻回大公的衣裳里去。 因为爱,他选择了勇敢
贝多芬生在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创作了一曲又一曲传世之作;他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依然坚持着“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爱一切;在任何情况下, 不背叛真理”的初衷。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从不同的视角,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罗曼?罗兰还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
贝多芬生在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创作了一曲又一曲传世之作;他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依然坚持着“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爱一切;在任何情况下, 不背叛真理”的初衷。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从不同的视角,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罗曼?罗兰还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
彼得 伊利奇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于 1840年5月7日在俄罗斯的沃钦斯克出生,1893年11月6日在俄罗斯的彼得堡逝世,享年53岁。 柴科夫斯基并没有出生在音乐世家, 4岁到8岁学法语和德语等。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个对音乐感受性特强的孩子。 10岁时听从父母的规劝,到彼得堡的法律学校学习。 14岁时母亲的去世成为柴科夫斯基渲染到音乐中去的契机。虽然还在从事有关法律的工作,但是他无论如何不想放弃音乐。21岁进音乐学校,23岁放弃有关法律的工作,正式跟音乐老师学习作曲法。 柴科夫斯基加强了同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由俄罗斯音乐家鲍罗廷、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组成的 五人团 的交流。 这个时代也正是芭蕾的中心地从意大利转移到俄罗斯之时。从 28岁到38岁之间,柴科夫斯基定写
巴赫,音乐之王,有史以来*伟大的作曲家,伟大的揭示人生奥秘的“音乐哲学家”。 他的音乐富于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质和内在的思想情感。 他的音乐有其鲜明的个性,达到了深切动人的境地; 他的音乐常在充满压抑的气氛中,呈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倔强; 他的音乐贯穿着一种充沛的生命力,具有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的音乐不陷于呆板、凝滞,始终保持着生命的脉搏跳动和呼吸起伏; 他的音乐创作标示着德意志民族音乐的开端。 他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着深刻而公认的直接影响。 音乐能做到的,巴赫都做到了。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1792年2月29日生于佩萨罗,1868年11月13日卒于巴黎。自幼爱好音乐,初随父学吹号,后学哈普西科德和歌唱,1806年入博洛尼亚音乐学校学歌唱、大提琴和对位法。但他对课程不感兴趣,却在图书馆潜心研究J.海顿、W.A.莫扎特等的乐谱,获益非浅,并创作了一些器乐曲和宗教音乐。1807年写了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1810年毕业时上演了喜歌剧《婚约》。此后4年写了15部歌剧,其中正歌剧《坦克雷迪》、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大获成功,使他名声大振。1815年起任那不勒斯歌剧院、圣卡罗剧院和丰多剧院艺术指导,创作了《土耳其人在意大利》、《奥赛罗》、《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贼鹊》、《摩西在埃及》、《湖上夫人》、《塞弥拉弥斯》等歌剧。1822年随意大利歌剧团到欧洲各国演出,备受欢迎
格林卡 (1804—1857)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自幼学习钢琴、小提琴,并接触民间音乐。1818~1822年就读于圣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同时跟J·菲尔德、C·迈耶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20年代中期开始作曲,曾写过歌曲、室内乐和钢琴小品。1830~1833年游历意大利,悉心研究意大利歌剧。1833~1834年赴维也纳和柏林,曾随s·德恩认其学习作曲,在此期间立志按俄罗斯风格进行创作。1834年回国后进入创作旺盛期,1836年完成歌剧《为沙皇献身》(革命后改名《伊凡·苏萨宁》,在圣彼得堡上演后受到热烈欢迎,这是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并享有国际声誉的俄罗斯歌剧。1842年完成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歌剧,音乐带有东方幻想色彩。1844~1847年游历法国和西班牙,1848年经华沙回国。在此期间的主要作品有两首西班牙
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参考。 为了满足一些读者深入研究的需要,书中的引文都一丝不苟地在书后尾注中标明出处。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都没有加注,但我们的译者把这些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查考依据,书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本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 本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本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搭配。 本丛书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角本文起深作用甚至并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本丛书都作为脚湛主放在当页的下方。本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