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千辛万苦争取到了赴德国留学机会,一去就是十一载,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梵文和吐火罗文。特别是到了40年代,德国遭盟军飞机轰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食物奇缺,他在饥寒交迫中刻苦学习的精神感人至深,很值得一读。
刘永济(1887一1966),字弘度,号诵帚,晚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他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也是20世纪著名的词人,其在古典文学有关 屈赋 、《文心雕龙》以及词学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该书稿从详细从刘永济的家世渊源、求学经历、教职经历,与学衡派关系以及对武大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先生在政治变动时期在思想及人身上受到的变化与冲击,以及其著作《诵帚盦词》《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屈赋通笺》《文心雕龙校释》《唐人绝句精华》的学术价值和先生对词学研究、 说部 研究、曲学研究所作的贡献等几个方面阐述出刘永济先生对现代中国学术不可磨灭的贡献。总体而言是一部有关刘永济先生评传的权威书稿。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已渐行渐远,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严谨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蒐集旧作新章,编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
在一场大雨中离开鲁国,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颠荡游说生活,向各国君主推行他的“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但是他们只认定权谋可以夺得一切,弱肉强食才是世界公认的定律……【百姓眼中,他更像一个傻子。】孔子回头对着那些打过他的人深深施礼,人们呆住了,他们说不清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但能深深记住孔子的话,他们有时在想,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傻子?【心爱的女人说他是个仁义贼。】“孔丘,你是君子,你是圣贤,但你也好色,你喜欢美食,喜欢美色,喜欢美饰,喜欢礼,喜欢贵族喜欢的一切……你喜欢美的女人,喜欢我,但你没勇气,不敢接受,你不是什么真正的君子。假仁假义,真像那些人骂你的,你只是个仁义贼!”【老子说他的中庸就是一个怪胎。】“你走的路有些累,你想,可以生可以死,难的是不生不死,可以圆可以方,难
全书总共有十章内容,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内容分别为贵族遗孤、创办私学、初涉政坛、上下求索、短暂辉煌、周游列国、鲁国“国老”、整理六艺、圣人谢世、旷世影响,涵盖了孔子的家世背景。孔子一生追求仕途不顺至后来从事教育事业,以及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编订,回顾了季先生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牛棚经历,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同病魔的斗争,是一本全面了解季羡林的生活与思想的好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很有借鉴意义,很值得一读。
《季羡林大传(Ⅰ早年求学之路)》涵盖了季先生青少年时期三十五年的人生经历,从走出官庄、济南求学、清华发轫到负笈德国,学习德语、英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语言。作者摄取了季羡林求学时代许多生动片段,精心营构出一位时代精英的成长平台,让人们通过这个平台走近季羡林,一睹他当年热爱读书、刻苦治学、追求真理的风采,这对当代人,尤其是21世纪青少年提高人文素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周作人曾说:“我们读明清有些名士派的文章,觉得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很有现代气息了。”明朝的士大夫们以各自的体验和思考留下了这些旖旎的篇章,为新文学革命的诸大家开启了创作的典范,也使今天的我们能借着这些文字,重新回到那个“人性复苏”的时代,并以今人的眼光去挖掘潜藏在丰富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背后的,那些追求人性自由的灵动与激昂。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孔子别传)》用孔子的文献资料做依据,以他一生的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 于孔子的家族、本人、社会关系、历史背景等等,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索,争取能够将作者对于孔子的一 些新鲜发现,一些新的秘密,一些看似熟悉但却没有深入理解的事情,展现在所有关注孔子的人士面前, 给大家一个惊喜。 同时,《圣人是怎样炼成的——孔子别传》作者吕国民在叙述孔子的时候,尽量采用诙谐轻松的语言 ,争取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愉悦,使春秋时代的故事与现代人的阅读之间没有任何障碍。所以,作者没有 按照惯常的以时间推进的方式来书写历史人物,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交错,以此来制造悬疑的故事情 节,目的是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读起古代的东西也就不感觉累了……总之,作者想要将本书写成一部独 树一帜的孔子新传!
第二部《北大治学之路》,记述季老留学归国后在北大长达 50余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以及人生路上的坎坷不平,展示季老对我国20世纪学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季老的学品和人品、理想和信念。 《季羡林大传三部曲 季羡林大传2:北大治学生涯》作者以敏锐深邃的目光和辩证求实的理性思维,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视觉和优美、隽永、通俗的文采,准确把握季老一生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脉搏,聚焦典型事件,刻画内心世界,采取纪实、评论、特写、抒情适度结合的多维艺术手法,通过缜密严谨的思路,热情奔放的笔调,文字与画面的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逼真地展现一代宗师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伟岸崇高的人格品位、在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中树立的高大丰碑。
第三部《ZUI后十年》,介绍季老上世纪 90年代后期失去亲人的悲观离合、多事之秋,本世纪初长达8年的病房客话,从中透射出一位学术泰斗晚年对人生、社会、家庭的真情实感,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沉思和守望。尤其在此十年中,季老一直笔耕不辍,勤奋有加,为祖国的教育、学术、文化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给人以精神力量。
鲍鹏山*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本书以 十五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 、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从心所欲 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儒家思想自产生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占据了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 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所参照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教条,可以说,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必须要了解儒学文化。而孔子和孟 子,则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发端和渊源,被后人尊为“圣人”和“亚圣”。。 孔孟的思想和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块基石。魏广振等主编的《孔子孟子》主要介绍这两位伟大先哲的身世和生平经历,在 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又兼顾到可读性,希望读者能从《孔子孟子》中领略到隐藏在他们思想背后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先母行述》《四十自述》《我的信仰》《逼上梁山》几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窥见胡适的一生及其思想历程。因为除了它是出自二十多岁的胡适之手,本身就是深为人们关注的理由外,读者还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 对话 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 因此,这是一代启蒙大师向读者尽展心路历程的纵横文学、史学、哲学的一本好书。 此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珍贵图片,让读者*限度地感受胡适先生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