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年谱新编》讲述了: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生长、成就在一个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历经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波澜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求索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多党合作的历史丰碑上。《张澜年谱新编》以年谱的体例编写。作者谢增寿教授历时五年时间,以尊重和还原历史为宗旨,踏遍了张澜先生生前的足迹,查阅了有关张澜先生的所有史料,在新史料、新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是近年来张澜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书是潘漠华烈士(1902 1934)一生的编年体传记。以时间与年龄为线索,反映他自开蒙、走出故乡求学,发起晨光文学社,参加湖畔诗社,开展家乡党建活动与组织农民暴动,参加北伐、抗日救亡运动、抗日同盟军,以大学或中学教师身份掩护 北方左联 、中共天津地下党组织活动等,其间四次被捕,后一次狱中英勇就义的所有重要履历及其细节,展现其从山里孩子到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学教师到革命英烈、从湖畔诗人到左翼作家这三大跨越的人生轨迹与嬗变过程,凸显20世纪大变革初期一个新青年、一个早期共产党人、一个中共早期党组织领导人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风貌与缩影,隐现他从个人情感走出投入党和国家民族的情感当中的痕迹,其中不乏传奇色彩,不乏个人痛感,不乏历史教训,也不乏可读性。 该谱依据众多文献资料,多头比照考证,
......
本书为晚清名臣刘秉璋年谱。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安徽庐江人。咸丰十年(1860)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间从李鸿章太平军、捻军,转战江浙鲁豫。光绪间任浙江巡抚。中法战争期间,严防沿海要隘,指挥了有名的"镇海之役",击退法军。督蜀十年,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清廷罢其职。卒后复原官。 年谱以纪年断,年内以内容分。引用了多种文献,包括很多信札、手稿等稀见资料,并详加考证,能够对晚清史研究提供帮助。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
冯氏世家是明清时期山东 的一个文学世家,该家族人才辈出,在明清 的地位显著,影响巨大。本年谱以冯裕、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瑗、冯溥等人为重点,考察其行履事迹、诗文创作等,并将冯氏世家放人明清的历史背景中,将冯氏与时代历史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前列《临朐冯氏世系》《传略》,后附录《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本书参酌文献资料丰富,不少为罕见的地方文献和家藏材料。比如全面参考的家乘《冯氏世录》就有青州冯氏藏本、临朐冶源车家沟藏本、临朐七贤梨花埠本等。 张秉国编著的《临朐冯氏年谱》对于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尤其是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冯氏世家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该家族人才辈出,在明清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巨大。本年谱以冯裕、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瑗、冯溥等人为重点,考察其行履事迹、诗文创作等,并将冯氏世家放入明清的历史背景中,将冯氏与时代历史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前列《临朐冯氏世系》、《传略》,后附录《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参酌文献资料丰富,不少为罕见的地方文献和家藏材料。比如本书即全面参考了家乘《冯氏世录》就有青州冯氏藏本、临朐冶源车家沟藏本、临朐七贤梨花埠本等。 本书对于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尤其是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曹树钧编*的《曹禺晚年年谱》整理成形得力于作者的广泛求证,因为在50年曹禺研究中,作者除了采访曹禺本人外,先后主要采访了与曹禺相关的110人(亲属、同学、同事、学生),从而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曹禺晚年(1966年~1996年)的生活事迹。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曹禺晚年年谱上编(1966年~1989年),二是曹禺晚年年谱下编(1990年~1996年);三是附录,即曹禺逝世后的纪念活动与相关艺术活动(1996年~2014年)。同时,本书适当地穿插曹禺与巴金的关系,以及曹禺剧作在演出方面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充分肯定曹禺为中华文艺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晚年的复杂心态。因此,本年谱力求成为一部可供曹禺研究者参考,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