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本相、阿鹰编*的《曹禺年谱长编(上下)》 对曹禺一生的生活、创作和工作经历做出全面而详细 的记录,几乎将一切蛛丝马迹的资料都尽收其中,并 重视对曹禺生活转折点的展示,以此探寻曹禺重点剧 作的创作动因、题材来源、写作过程等,揭示他苦闷 心灵的原因和内涵,并从侧面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思 想的历程和悲剧命运。在资料收集方面,曹禺*作、 有关诗文、杂史方志、年谱传记、日记笔录、遗址旧 居、文物档案、期刊杂志等,均在搜索范围,同时注 重口述历史的调查,对曹禺及他的亲朋好友进行了多 次访谈,从中获得了*为珍贵的史料。
叶景葵 ( 1874-1949),民国著名实业家、银行家、藏书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受维新思想影响,曾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事业,因代为起草《条陈十策》 ,而闻名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痛愤于内忧外患,遂弃官经商,走上 实业救国 道路。主持浙江兴业银行达三十多年。历任清政府天津造币厂监督、大清银行监督、汉冶萍铁厂经理、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等职。叶景葵有强烈 爱国心、高度正义感与民主思想, 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迫害学生运动,叶景英为 十老上书 人之一,声援学生运动。叶景英笃志收藏古籍,尤重名人手稿。1939年与张元济等人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捐地捐钱,建造馆舍,并尽捐个人所藏。 本书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客观、完整和系统地记录叶景英各个时期的生平历史。
《张澜年谱新编》讲述了: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生长、成就在一个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历经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波澜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求索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多党合作的历史丰碑上。《张澜年谱新编》以年谱的体例编写。作者谢增寿教授历时五年时间,以尊重和还原历史为宗旨,踏遍了张澜先生生前的足迹,查阅了有关张澜先生的所有史料,在新史料、新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是近年来张澜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力作。
沈晖编*的《苏雪林年谱长编》,自苏雪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出生至1999年4月21日病逝,以编年体事录注的方式,逐年逐月逐日撮其重要事迹,忠实记录苏雪林的人生之旅。 笔者在撰写苏雪林年谱之前,曾花费较长时间,查阅她一生活动轨迹的**手资料,通读了她所有已出版的*作,并搜集了相当多的书信(800余函)及大量佚文,对年谱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接触到的有关知名人物、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学术上的重大发现,都一一查找当时背景资料,核定史实,细致梳理,以注解的方式,简要做出交代,目的是凸显这位几乎要跨越三个世纪的知名作家、**教授、*名学者丰富而传奇的一生。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 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闻一多年谱长编》是把闻一多一生大事、著述、活动、交往等按年编辑,材料详备,考订准确。是研究闻一多生平、学术、思想的手资料。全书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编写规范严谨。本书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 ,韬奋是其笔名。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早年曾就 读于南洋公学,毕业于上海约翰大学。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 ,以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3日刊等,创办生活 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大批进步书刊。积极参 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民主运动和抗日救亡 活动组织,为*名“七君子”之一。出狱后,积极投 身全面抗战,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的斗争。 后受到国民党迫害,离开重庆,辗转于桂林、香港、 广东、上海、苏中、苏北解放区,并希望能去延安, *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因病症严重,于1944年7 月24日不幸病逝。中共中央追认邹韬奋为
穆藕初(1976一l943)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早年留学美国,习植棉、纺织和企业科学管理。先后创办德大、厚生、豫丰三家纱厂及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企业,被誉称为“棉纱大王”。难能可贵的是,穆氏成为巨富后,并未花天酒地,先后捐巨资选派北大罗家伦等学生赴美留学,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学校,创办昆剧传习所、位育小学等。1928年,出任工商部常务次长。“七七事变”后,支持抗战,出任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本局总经理等职。发明“七七纺棉机”,为大后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1943年在重庆病逝。著译有《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植棉改良浅说》、《藕初五十自述》等。董必武曾撰挽联云:“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日,独留清白
张东荪(1886-1973),中国著名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张东荪一生“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参与创建中国民主社会党。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宣扬走“中间道路”,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民盟常委等职。1951年因卷入“美国特务案”,被撤消民盟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3年5月被开除出民盟,1973年死于秦城监狱。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其生平及思想学术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
冯氏世家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该家族人才辈出,在明清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巨大。本年谱以冯裕、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瑗、冯溥等人为重点,考察其行履事迹、诗文创作等,并将冯氏世家放入明清的历史背景中,将冯氏与时代历史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前列《临朐冯氏世系》、《传略》,后附录《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参酌文献资料丰富,不少为罕见的地方文献和家藏材料。比如本书即全面参考了家乘《冯氏世录》就有青州冯氏藏本、临朐冶源车家沟藏本、临朐七贤梨花埠本等。 本书对于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尤其是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后一位传统诗人。 本书即为其年谱。谱前述义宁陈氏家世渊源,附世系表。本谱纪日期,例以农历,其后标注公历,以资参照。 本谱各年之下,详列谱主本年之行止交游;谱文之下,引述相关文献,既以明事迹所本,亦就迄今为止之文献资料中涉及谱主之记载有讹误或歧异者,以案语为辨正考异。凡征引文献,均注明出处,以便检核。
曹树钧编*的《曹禺晚年年谱》整理成形得力于作者的广泛求证,因为在50年曹禺研究中,作者除了采访曹禺本人外,先后主要采访了与曹禺相关的110人(亲属、同学、同事、学生),从而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曹禺晚年(1966年~1996年)的生活事迹。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曹禺晚年年谱上编(1966年~1989年),二是曹禺晚年年谱下编(1990年~1996年);三是附录,即曹禺逝世后的纪念活动与相关艺术活动(1996年~2014年)。同时,本书适当地穿插曹禺与巴金的关系,以及曹禺剧作在演出方面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充分肯定曹禺为中华文艺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晚年的复杂心态。因此,本年谱力求成为一部可供曹禺研究者参考,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
《郑观应年谱长编(套装全2册)》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图书,《郑观应年谱长编(套装全2册)》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众所周知,“年谱长编”就是将谱主的活动,择要按时间顺序简要地记录下来,同时也按时间顺序把反映谱主思想行为的书函、著述等全文或节录编进去,这样就容易看出和理解谱主其人。现在来简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和郑观应在其时是如何进行“登国家于富强之境”的活动的。
本书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以编年体的形式,翔实、准确地记述了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卓著功勋的辉煌的一生。周恩来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1927年起成为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除周恩来本人的活动外,本书还记载了大量有关的背景材料,对有不同说法的同一事件,还慎重地列举不同的说法。本书版本采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