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少见的、全面的约翰 洛克传记。洛克好友众多,其中一位形容洛克 多才多艺,多能善用 ,确为的见。本书作者罗杰 乌尔豪斯以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举凡英国内战、宗教不宽容与偏见、反政府的斗争与阴谋,以及1688年光荣革命,均与洛克丰富多彩的一生行迹交织在一起,同时作者详细论述了洛克在诸多领域的思想发展,包括医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经济学。本书以历史系年为序,描述并解释了洛克的思想及其接受情况,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洛克与朋友的亲密友谊和热诚交往的私人生活细节,以及他在越来越引发关注的公共生活中参与的角色,包括牛津大学的导师、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合作者、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洛克这位多才多艺之士,本以长居牛津大学的宁静居所、从事医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夙
《法治: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学家戴雪》是关于19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宪法研究学者阿尔伯特?戴雪一生学术历程的个人传记。作者借助之前尚未有研究者涉猎的*手资料,尤其是戴雪与他人的通信和1891年之后其有关爱尔兰问题的笔记,细致地描述了戴雪并不平凡的一生,并从法学、政治、历史和国际关系等侧面系统地揭示了戴雪的学术思想,为我们了解戴雪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英国法学家在视角和思维方面的广泛学识和古典修养。
这是一本较全面、系统、准确反映姚莹思想的选集。姚莹是清嘉道时期著名的经世派、桐城派和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本选集主要从思想文化史角度进行选材,凡属思想文化史范围的内容尽可能选入,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姚莹的思想;同时酌取与姚莹思想发展有关的生平史料类作品,以便反映其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因素。在编辑方面,考虑到姚莹著作的实际情况,未按时间或分类进行重新编辑,对选取的篇目也未做删节,尽可能地保存了原貌和完整性,目的是提高其可信度,并便于研究者使用。
本卷所选是冯友兰先生自1921年至1948年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和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贞元六书”所包含的《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部哲学专著。这些单篇文章和专著,是冯友兰整个思想体系中*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核心著述,也是他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特点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代表作。所选的23篇文章和《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可反映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价值意义;节选收录的六部哲学专著,构成了冯友兰新理学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反映了冯友兰哲学体系的概念、范畴、特点、方法、哲学思考的主要方向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收录能够反映马建忠、邵作舟、陈虬三人思想的代表性论著。 马建忠部分,分别为《适可斋记言》、《适可斋记行》、《法国海军职要》、《法律探原》、《艺学统纂》等,旨在展现作者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站在时代前列、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活动轨迹,及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维新思想。 邵作舟部分, 收录其政论代表作《邵氏危言》,书中对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之批判入木三分,为同时代此类论著之代表;首次刊布的《公理凡》,其内容旨在打通自然、社会与人文学问边界,探究万事万物公理,为一部有待深入解读的哲学奇书;《论文八则》系总结我国古文创作历史与手法的文章学力作。 陈虬部分,选录《蛰庐诊录》、《治平三议》、《经世博议》、《救时要议》、《报国录》等专著以及文章、书函、诗歌等,展现作者改良社
有什么能够解释一位拥有出色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喜爱?的可能就是两者在认知上拥有相类似的精神脉冲,比如尼采对叔本华,科耶夫对黑格尔,洛维特对布克哈特。 雅各布·布克哈特是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学家。他一生中目睹了19世纪传统的衰败和20世纪革命兴起的交替过程,并成为革命时期的激烈反对者而极力否认国家和工业觉醒背后的进步信念。洛维特很早就从布克哈特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核心为批判新时代历史哲学的思想,并由此用“在历史中间的人”标注布克哈特的立场,他在布克哈特避开政治、转向文化和艺术史的精神轨迹中察觉到了一种哲学上的本真意义——这是自黑格尔以降的哲学传统所匮乏的东西。
本书是学者胡文辉的人物随笔,主要写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胡适等学者的逸事,以及梅兰芳、林语堂、张之洞、李提摩太诸多历史人物的掌故。作者知识渊博,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由 汉学家、 版权代理人吕光东先生亲笔撰写,是记述他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 吕先生从事过的工作很多:他曾是F-104G战斗机的飞行员,当过情报分析师(监听对立阵营),做过教授、作家、学者,后来创立大苹果,向东方推介西方众多经典作品,如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普利策文学奖等众多大奖得主的作品。其经历之奇,被视为非同寻常乃至万中无一。但在他自己认知中,他的人生“不过是跨越了三大洲,在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开,主要使用三种不同的语言罢了”。 回忆录往往是悲伤的,本书作者却不是要“赎回”,而是怀着童稚之心,用舒缓的笔调回忆了不寻常的童年、求学经历和传奇军旅生涯。在此过程中的触动,埋下了与他中国文化结缘的种子,人生重心也悄悄从战斗机转向了学术。
......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对傅斯年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理念与贡献、爱国思想与民族意识、参政议政与政治改革思想等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论述,改变了长期以来学术界由于资料的缺乏,对其评述的偏颇,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位接近历史真实的傅斯年。
汪应洛,安微芜湖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位博士生导师。《BR》 从事管理工程的研究和教育60余年来,汪应洛院士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完成了“三峡论证”等十余项 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对我国管理科学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管理学科的体系结构:在 早提出从工程师中培养管理人才,并且推动了 培养具有双学位和MBA 管理人才的教育。《BR》 已培养硕士、博士120余名及一批 的博士后。出版著作23篇、教材21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本年谱是以浙江义乌籍、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学者龚延明先生的学术、生活经历编年而成。主要内容分为求学之路、军旅生涯和高校立业三个阶段,前两阶段是学术兴趣的培养和学术精神的铸就,本谱只作简略交代,详情期待先生回忆录的刊布。 为了真实展现先生的学术经历、治学之道以及学术因缘等,本谱还增加了四个附录:一、论著目录;二、治学之道的学者访谈录;三、博士生的读博回忆录;四、学术交流的学者赠书录。这些是本谱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又字季子,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亦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 本书以黄侃之“生平”与“学术”两个维度考察黄侃先生极其复杂一生。 在本书之“生平篇”,作者详细记述了黄侃先生“辛亥革命先驱”的革命生涯和曾被贬为“有文无行,无耻之尤”的跌宕起伏婚姻经历,具传奇色彩,颇具亮点。本书之“学术篇”从黄侃先生之小学、经学、子学、文学等维度出发,阐释黄侃先生的学术成就、宗旨及影响。
本书是关于近现代学人的专人学术史研究,在文献整理、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围绕饶宗颐诗学、文章学、艺术学、家学谱系以及饶宗颐与现代学术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学理性研究,阐析了饶宗颐的思想精神及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特色和成就,揭示出饶宗颐在文学史、艺术史以及学术目前的重要地位,其“饶学”研究方面具有超越其他同类著作的优势。本书是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饶宗颐研究”(2014WZDXM038)的结项成果集。本书围绕课题,集结了国内众多饶学研究学者,分别以细读、笺注饶宗颐学术著述为坚实基础,从饶宗颐思想人格研究、诗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文章学研究、家学谱系研究以及饶宗颐与现代学术研究等方面,对饶宗颐的学术、艺术、思想精神、家学传承及其与现代学术之关系,做出较为全面、深入的学理阐析,既有典型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