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国内高校首次统一编写的 高校学校哈萨克语系列教材 中的*基础性的主干教材。本教材是在原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的基础上,经作者多年教材实践并经重新修订编写。本教材在注重形态的基础上,对虚词、语序、重叠、零形式进行系统描写。形态手段为独立的一编,基本覆盖原词法的范围,内容按词类展开,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不达意、代词等。
《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全书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该书记载玄奘西行并周游五天竺所亲历者110国、得知传闻者28国的地理位置、佛教古迹、有关历史传说,以及各地山川、城邑、物产、习俗等;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及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向为中外学者所重视。《大唐西域记》(汉语-泰语对照)为古文、今译、泰译对照版,全套三卷,入选古代文化典籍外译项目《大中华文库》,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汉罗大词典》由罗马尼亚语资深翻译家、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审李家渔先生主持编纂,国内外诸多罗语专家、汉语专家和辞书研究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李家渔译审及其团队十多年如一日,在对外翻译传播工作中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汉罗互译双语语料和词典编纂基础素材,完成了一部大型汉罗词典架构及内容的收集和整合。该词典注重规范性、系统性和时代性,从收字、收词、释义以及配例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专题研究和审订。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同时,注重及时反映当代社会语言生活的新发展、新变化,体现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风貌,注重吸收近年来语言研究新成果,信息丰富,释义精准,例证实用。值得一提的是,本词典立项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为适应新时期国际传播需求,词典编写组及时收录了一些中华优
丝绸之路的音乐资源丰富,给世人留下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史料。对于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研究,有着国内的国际的、实用的和理论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学术的和政治的、艺术领域内和艺术领域外的诸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本系列文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通过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与复建,充分挖掘丝绸文化、音乐文化潜力,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规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弘扬中国乐舞文化和古今乐舞艺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精选和系统化整理。项目成果除本身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外,能够为后续各种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是一项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工作。本卷从节奏与节拍、音律与音阶、旋律与结构形态、历史与起源、比较研究五方面内容,收录有关“木卡姆”的论文共67篇。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有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
《老残游记》是清朝末年的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1906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揭露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无辜者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真实揭露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孔。《老残游记》在写景状物和刻画人物方面,很有成就。
《汉意词典》的蓝本取自2009年意大利非洲和东方研究所(IsIAO)出版的两卷本《汉意大词典》(Grande Dizionario Cinese-Italiano),由意大利有名汉学家卡萨齐教授(prof. Giorgio Casacchia)同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白玉崑教授合作编写,历时三十余年完成。词典收录单字及多字条目十万余条,除基本语文词语外,还适当收录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常用术语,以及反映中国和意大利文化的词语,堪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词典。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汉语印地语大词典》共收7万余条,以《现代汉语词典》所收词条为基础,加以增删,增加了有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