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和广大国际汉语教师。本书来源于海内外33位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日志,大小案例合计156个。这些案例是宝贵的*手资料,可读性强,反映了不同层面的教学问题,分为教学环节、教学与管理、汉字教学、语言要素教学、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技能教学、少儿与老年人汉语教学等七个章节。本书为每个案例配有分析、思考和扩展阅读书目,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启示与资源。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在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发现真实问题,运用恰当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并付诸实施,终将能够促进专业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成果反映在学位论文中。本书结合丰富的研究案例,对选题规划、文献研读、材料收集处理、理论方法选择、研究设计、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点进行系统直观的阐述,可作为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写作 课程教材,指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高研究能力,有序、高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也可供对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MYP课程是为11-16岁学生提供的富有学术挑战性的课程。课程以探究和概念为重点设计,培养学生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MYP课程没有同意固定的教材,如何选材,如何设计课程,如何知道学生有效地探究,都为老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书就是为了协助老师了解和规划MYP课程而设计的。该系列图书按照MYP的中文语言习得教学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册,以四个核心概念为单元,通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教学设计案例和学生作业,让老师和学生清楚了解MYP中文语言习得的教学结构和构思,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书是初级篇(1-2等级)。
MYP课程是为11-16岁学生提供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该课程没有统一固定的教程,如果选材、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学习都为老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协助MYP中文课程的老师更清楚地了解整个课程的设置和规划,我们特意编写此书。按照MYP中文语言习得教学程度分为初、中、高三册,以四个核心概念为单元,通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教学设计案例和学生作业,让老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MYP中文语言习得的教学结构和构思,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书为中级。
在内容方面,在与旧HSK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握当前新HSK考试内容的特点。如在听力内容方面,本书侧重考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同时,还增加了商务汉语的听力内容,这也是新HSK与旧HSK很大的不同之处。在阅读内容方面,我们偏重选择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阅读语料,在考查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能让考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书写部分,我们在选择故事的同时,注意在语法点上的选取,展现汉语语法的整体特点和基本框架,力求贴近真题材料。 在形式方面,我们在研究样题的基础上,尽量将听力、阅读、书写等各个部分的文字数量、题型与真题靠拢,给考生提供一种如真正考试的现场感。 此外,本书与同类书相比,*的优势在于:我们对每套试题及答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考生在备考阶段不仅通过本书提供的五套模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国际汉语人的关注和欢迎。 本书是《案例与分析》的姊妹篇,是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和广大国际汉语教师的观点碰撞类书籍。本书精选了《案例与分析》的l 00道思考题,汇集了百余位国际汉语同仁的观点,供读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解决方案。本书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理论介绍和参考文献,有助于读者加深和扩展对教学实例的理解和认识。
本书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缩写本,一共有20个故事。总字数控制在44000字以下,难度控制在HSK2500词以内。书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要人物英文介绍、故事英文导读、故事正文、超纲词注释和翻译、文化词语注释和翻译、每个故事的课后思考题。
图书名称 :阅读中国 外教社中文分级系列读物 六级3 中国神话与传说 书号 :978754467744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3-01 作者 :张熠程, 编 开本 :16
张恒君编*的这本《汉语国际教育案例与点评(亚洲国家篇)》中案例来自于年轻教师们海外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朴实自然,浸润心血,里边有他们受到挫折时的泪水,也有探索成功后由衷的喜悦。这些年轻教师们在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的第二学年即奔赴异国他乡,身处与自己原来生活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他们不畏困难,勇敢地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教学生活,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不仅如此,他们还积*地想办法,努力追求教学质量,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这项事业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每个案例匹配一个点评,点评主要针对案例所涉及事件的 好 与 坏 ,提出问题和质疑,或总结经验,或提供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启发读者对案例的思考。但是书中的点评并不是标准答案,目的在于 抛砖引玉 。因
《文化密码——中国文化教程》是为海外中文学习者及来华留学生编写的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教程,共6册,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层递深入,可以满足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本系列教程共31个文化主题,分布在6册之中,每个文化主题下包含3 课教学内容。本系列格外注重中国文化可供世界分享的属性和价值,因此每册都编排了“中国智慧”主题。本系列教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使同学们在习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由低至高,逐渐具备文化认知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文化讲述能力、文化阐释能力、跨文化比较能力和文化迁移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获得上述能力,每课都遵循8 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分别是:热身活动、课文、生词(含文化词语)、课文理解练习、文化理解练习、课堂文化
为满足广大考生的急切要求,我们在钻研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五级)大纲和样卷的基础上,编写了《新HSK(五级)模拟试卷及解析》一书,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把握真题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在内容方面,在与旧HSK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握当前新HSK考试内容的特点。如在听力内容方面,本书侧重考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同时,还增加了商务汉语的听力内容,这也是新HSK与旧HSK很大的不同之处。在阅读内容方面,我们偏重选择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阅读语料,在考查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能让考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完成句子”部分,我们选用了交际中常使用的词语,同时注意在语法点上的选取,展现汉语语法的整体特点和基本框架。在用所给出的5个词完成80字短文的题目编写上,我们尽量采用难词和容易词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尚未有词汇用书面世,刘云主编的《新HSK词汇精讲精练(附光盘5级)》是根据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及新HSK对考生词汇能力考察特点而编著,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本书的编写特点为:1.速记速练,贴近实战。2.科学编排,加强针对性。3.一书多用。本书词语依据《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按音序排列,配有注音、常见搭配和英文翻译。每单元后附有新HSK实战练习。
《How to新HSK模拟试题集(6级)》是为准备参加中国 新汉语水平考试 一级到六级的外国汉语学习者编写的辅导材料,也可以当做学习者自测汉语水平的材料。即使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本套书也可以作为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练习材料,对提高其汉语能力会有很大帮助。本套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汉办制定的《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模拟《新汉语水平考试样卷》的题型、题量、难度设置、语言文化覆盖程度等外在和隐含标准、意图的基础上编写的;为了取长补短,本套书同时也参考了目前已经出版的有关读物。
本套教材是针对北美幼儿园阶段的中文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共包括12个话题,都是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分别是教室、颜色、数字、水果、食物、动物、家庭、身体部位、形状、星期、天气和交通工具。其设计和编写理念主要依据《21世纪全美外语学习目标》中提出的外语教学理念以及全美外语教学学会(ACTFL)据此提出的K-12学习者能力标准指南,核心就是 5C 。
2020年首次评估的IBDP语言B新考纲提出了五大学习主题(身份认同、体验、人类发明创造、社会组织、共享地球),并在五大主题之下列出二十九个推荐话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考纲增加了目的、受众、情境、意义和变异五大概念,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国际情怀的重要性。针对教学方法,考纲要求教学要基于探究、注重概念、情境化、协作、因材施教、通过评估获得信息反馈六大原则。在评估方面,考纲规定所有听、说、读、写的评估都是基于五大学习主题进行的。本书以IBDP中文B学习者为对象,遵循考纲的要求,基于五大学习主题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和阅读活动,以实现学生对各主题概念、内容、文体、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国际情怀。同时提供实用的评估实践,为学生在IB评估中取得成功搭建脚手架。全书共五章,包含29个分话题,力求最大限度地遵
本教材是为在全日制学校学过一年(约800学时)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编写的中级口语教程。学过《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初级词(2400个左右),汉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三级(即初等C级)的外国人也适用。 编写原则: 1.以功能为纲进行编写 对中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口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丰富口语的表达、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即如何表达得体。以功能为纲进行编写可以突出语言的功能运用,即在不同的情景下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说话。 2.体现口语课的课型特点 本教材是口语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与其它课型的区别,体现口语课的三个特点:(1)口语化的语言风格;(2)多种口语句式的变化与运用;(3)课文内容包含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口语习惯用语
本书是《国际汉语教师生存指南》丛书中的一本。 课堂管理篇 的内容包含课堂管理、文化差异和课堂教学三大部分。课堂管理部分主要探讨不同类型的中文课堂和学习者特点、主要的课堂管理理论学派、预防性课堂管理策略、规则与程序等。文化差异部分是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造成学生行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中文教师心理落差的原因、中西方不同的主流教学法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文教师提出调整和适应的建议。课堂教学部分则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从教学设计实施、组织参与到教学评估,探讨怎样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行为问题,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本书为 课堂管理篇(上) ,分为课堂管理概述与课堂管理策略两个部分。本书每个小节的结构基本遵循以下模块:背景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