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为蓝本,本书旨在为学生、经济学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本书遵循该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为22章,每章主要包括“学习指南”“习题解答”“巩固练习”“案例分析”四个部分。在每章学习指南部分归纳总结本章的学习重点 ,并根据历年的考试要求总结本章的考试要点;习题解答部分详细解答了课后习题;巩固练习及案例分析则帮助学习者巩固与运用知识点。
《2014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逻辑考前辅导教程(总2版)》根据GCT考纲要求和2014年逻辑命题动向,对2013年版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的原则是使本教材更加突出了以训练逻辑推理和解题能力为目标的辅导特色。 全书主要内容和结构共分为两篇:上篇为形式化推理,内容包括概念、定义、性质命题、三段论、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关系推理、模态推理、逻辑基本规律等考纲所要求的逻辑基础知识,同时揭示了逻辑运算、分析推理等题型的特点、答题方法与技巧。下篇为非形式化推理,注重的是论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论述了归纳逻辑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逻辑论证推理的解题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推论、比较、语义、描述以及综合等十大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本书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的2012年版《gct逻辑考前辅导教程》的配套用书,囊括了2003年首次gct考试以来到2011年的历年真题。本书将这些真题按照试题类型分为形式化推理和非形式推理两篇,共14章,详尽系统地剖析了历年逻辑真题的题型特点,提供了精简而有效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对真题逐一解析,突出了类型化的编排特色。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帮助gct考生紧抓逻辑考点,把握考题特征,辨明考试趋势,特别是快速提高应试能力的考前辅导用书。
《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解题指导》根据《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考试大纲及考前辅导教材》(修订版)一书的习题编写,对书中每道习题都进行具体分析并做出详细解答,书后附有五套全真模拟试题,除了章节顺序及题号和辅导教材一致外,书中内容完全独立编排,因此可以单独使用,内容包括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据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的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以及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向量及线性方程组等。本书可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者复习和备考的参考书,也可供本科生及其他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者作为复习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参考书。
本书是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为蓝本,本书旨在为学生、经济学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本书遵循该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为22章,每章主要包括“学习指南”“习题解答”“巩固练习”“案例分析”四个部分。在每章学习指南部分归纳总结本章的学习重点 ,并根据历年的考试要求总结本章的考试要点;习题解答部分详细解答了课后习题;巩固练习及案例分析则帮助学习者巩固与运用知识点。
GCT入学资格考试专项突破《英语分册》由全国GCT入学资格考试专项突破编审委员会倾力打造,严格按照2005年GCT考试大纲编写,全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对GCT英语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试题特点,提出了备考方略,第二部分是各种考试题型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部分结考试所涉及到的各种题型辅之以大量经典的试题,精辟阐明解题思路。全面展现题型特点,从而提升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本书适用于参加GCT入学资格考试的考生。
参加英语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词汇。为了帮助广大参加专业学位联考的考生有效地突破词汇大关,为听、说、读、写、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针对专业学位考生群体和GCT考试的特点,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和考试辅导的实践经验,编写了这本《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英语词汇速记》。本书有以下特点: 1.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编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编写,共收入词汇4500个左右,包括约500个常用词组和要求复用式掌握的1800个左右常用单词和200个常用词组。 2.每个词条都尽量给出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或与该词条义项有关的词,一方面增加词汇的重现率,以加深记忆,另一方面给考生提供一种拓展联想、发散记忆的思路,使考生建立词汇链的概念,不再是孤立地记一个词或词组,而是认一个词记一串词,举一反三
《2012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语文历年真题分类精解(2003-2011)》在编写时突出三个特点: ,每一类真题前面都编有“试题逐年分布表”,统计了gct考试真题每一个子类的逐年分布情况。这样,同学们对历年考试的重点一目了然,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如上篇语文基础题的“字音”子类,一看“试题逐年分布表”,就可知gct历年字音考题的分布情况,是否重要也就一目了然了。又如下篇阅读理解题的“科普文”子类,从“试题逐年分布表”就可以看出历年科普文考题的分布情况,科普文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了。 第二,概括了贯通于全部考题的四条解题思路。这四条解题思路是:(1)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考题。这类考题以语文基础题和百科知识题中为多,它考的就是记忆。如语文基础题中的字音、释义、诗词题,百科知
本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6年版)》将题型分为五个部分:词汇、基础语法、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会话技能,对每部分的命题原则、应试策略和重要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总结,突出了GCT英语考试的重要考点,并附有大量的测试练习训练以及详尽的注释及答案,同时配有GCT英语运用能力测试简介和2 006年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模拟题两套与答案,特别有助于广大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提高英语水平和应试能力,系统地备考,并顺利通过本次考试。
GCT是我国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英文字头缩写,从2003年至今已全国联考八年了,联考的专业逐年增多,初只有工程硕士学位一个专业,增加的专业分别是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等,今后还会继续增多,报考的人数已由初的一万多人增到至今的十一万三千多人了。 每年参加GC7全国联考的许多考生,由于原来所学的专业不同,工作多年,在校期间学过的书本知识已经淡忘,尤其是数学知识缺失的更多,在没复习的情况下,突然拿一道GCT考过的试题去做,可能脑中毫无解题的思路方法,更不用说解题的正确性和迅速性了。 为了帮助考生克服在考前复习数学时所遇到的困难,我们为正在复习和将要复习的考生们编写了这本考前辅导书。 GCT考试大纲关于数学部分的总要求是测试考生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路方法
李凌己编著的《GCT语文历年真题分类精解(2003-2010)》中每一类真题前面都编有“试题逐年分布表”,统计了GCT考试真题每一个子类的逐年分布情况;概括了贯通于全部考题的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考题,只要仔细阅读上下文,就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考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考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答对的题这四条解题思路;精心编辑了本书的附录部分。
本套书具有如下下特色: 一、专家主笔,编写阵容强大 二、系统、全面、深入剖析历年真题,考试知识点一览无余 三、精辟阐明解题思路,全面展现题型特点
李凌己、佘志超编著的这本《GCT语文模拟试题 与解析(总第11版2014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程语文 分册的配套模拟试题集。在总结历年经验基础上,以 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中的样题为依据,针对硕士专业学位考生的特点,精 心编写了10套模拟试卷,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 提高语文水平和应试能力。 《GCT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总第11版2014硕士学 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旨在帮助广大的考生顺利 通过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GCT语文考前辅导教程(总第13版2015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系列辅导教材之一,已修订至13版,成为该领域*影响力的考试用书。今年推出的*一版,在吸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强“教程”的内涵,对知识点、考试点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梳理,让考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考试的要点所在,大幅度地提高成绩。 本书归纳了GCT语言测试所涉及的知识体系。GCT语言测试分为语文基础、百科知识、阅读理解三部分,本书的结构也分为上、中、下三篇。我们还把前两篇综合起来,分成字法、词法、句法、诗词;文化、教育、法律、经管、军事(时事)、科学10个部分。这样综合的好处,不仅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整合,便于考生在知识体系中去掌握考试重点和技巧,举一反三,复习更有成效,同时也方便调动自己已
本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11年版)》编写完成,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语考前辅导教程》的配套资料。全书内容共包括2006 2010年外语运用能力测试真题和答案以及12套英语模拟试题以及答案和详尽的注释,每套模拟试题都按照考试指南的要求并且参照历年的考试真题进行编写,突出了GCT考试的重要考点。解析部分不仅涉及考点的讲解,更强调了答题的策略和技能。本书有助于考生系统地备考,并顺利通过考试。
本书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4年版)编写,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经验,精选了100篇阅读文章,给出了详尽准确的讲解和答案。本书旨在帮助考生迅速巩固加深所学英语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答题的熟练程度,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高分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编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编写,共收入词汇4500个左右,包括约500个常用词组和要求复用式掌握的1800个左右常用单词和200个常用词组。 每个词条都尽量给出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或与该词条义项有关的词,一方面增加词汇的重现率,以加深记忆,另一方面给考生提供一种拓展联想、发散记忆的思路,使考生建立词汇链的概念,不再是孤立地记一个词或词组,而是认一个词记一串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词汇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