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SAR卫星系统与应用技术国内外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了卫星轨道、电磁波、雷达系统、SAR系统工作原理、典型工作模式及成像算法等基础知识,结合典型目标阐述了SAR图像主要特征和图像处理算法,并根据作者及团队近年来研究工作论述了SAR卫星图像目标检测识别、极化地物分类、变化检测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给出了减灾、地质、农林和海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本书适合于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书。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作为未来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普适性基础设施,将以极强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极大地加快全球社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针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本书介绍了其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然后对网络架构、传输技术、链路预算、网络技术、管理控制技术、空间节点技术、信关站技术以及工程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本书适合卫星通信及地面移动通信行业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以及需要了解天基信息网络领域的普通大众读者和金融、法律、咨询、战略研究等方向的从业人员阅读。
《位置服务:理论、技术与实践》是国家863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相关课题的成果总结,《位置服务:理论、技术与实践》归纳、梳理了目前国内优选水平的位置服务研究及其应用状况、原理、模式、实例和前景。其中第1章和第2章为基础理论部分,阐述位置服务方面的系统理论,结合中国位置服务的实际情况,构建位置云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位置服务在中国的经营模式。第3章至第8章为关键技术部分,阐述基于位置云理论的位置服务各项前沿技术,涵盖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通信定位技术、空间分析、智能搜索和位置服务终端等位置服务方面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示范。第9章至第11章为应用实践部分,着重介绍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生动通俗地勾勒出位置服务在城市智能交通出行、公共安全、大众生活和互联网社交网络
《5G时代的卫星通信》主要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新兴的领域——卫星通信与地面5G的融合。 该书通过讨论卫星通信在5G系统中的作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阐述卫星通信可以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为地面通信无法访问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地区提供桥接服务,是解决难以部署有线的电信回传服务的理想方案,是为物联网提供服务的方式。卫星是5G及其无线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给出了卫星通信与地面5G融合系统的全面描述,内容包含融合用例和应用场景,星地融合和集成的新颖范例,星地融合涉及的关键新技术——软件自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星上处理、NGSO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卫星联合分集和切换技术、多载波卫星非线性对策、跳频卫星通信、卫星光学开关键控数据链路、超高速数据中继系统、星上干扰探测和定位、卫星通信系统高级
相控阵雷达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本书共12章,包括概论、相控阵雷达主要战术与技术指标分析、相控阵雷达工作方式、相控阵雷达天线波束控制、相控阵雷达天线与馈线系统、相控阵雷达发射机系统、相控阵雷达接收系统、多波束形成技术、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宽带相控阵雷达技术、新型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在相控阵雷达技术中的应用、微波光子相控阵雷达技术。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从事相控阵雷达研制工作的经验与总结,并结合其为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关于相控阵技术的授课资料编写而成,力求体现设计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本书是“雷达技术丛书”中的一册,既可供从事相控阵雷达系统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使用、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队官兵学习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以导航星间链路系统为代表的大型星座星间链路测量通信原理。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导航星间链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需求、体系架构、测量原理与抗干扰设计、接入与时隙规划技术、网络传输与路由技术、标校与测试评估、测量与通信应用技术等,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精密测量与通信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可作为从事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星间链路星地设备研制、基于星间链路的测量与通信业务开发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通信、遥感等领域卫星系统星间建链组网的设计与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围绕空间目标雷达特性的测量原理及智能识别等应用问题论述,主要包括空间目标雷达特性测量原理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目标智能识别两大部分。其中,空间目标雷达特性原理部分为第1~5章,主要论述了空间目标雷达特性测量基础、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概念、ISAR距离-多普勒成像原理、ISAR成像的运动补偿原理、ISAR距离-瞬时多普勒成像原理等关键的空间目标雷达特性原理。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目标智能识别为第6~8章,主要论述了基于雷达散射截面积特性测量的目标智能识别、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智能识别,以及基于高分辨ISAR复图像的目标智能识别。其中,第6章主要基于窄带雷达RCS特性测量数据实施目标智能识别; 第7章和第8章主要利用宽带雷达特性测量数据实施目标智能识别。第7章论述了基于一维高分辨距离像的空间目标智能识别,第8章论述了
以日本碳化硅学术界元老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松波弘之、关西学院大学知名教授大谷昇、京都大学实力派教授木本恒畅和企业实力代表罗姆株式会社的中村孝先生为各技术领域的牵头,集日本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产学研各界中的骨干代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结合各自多年的实际经验,撰写了这本囊括碳化硅全产业链的技术焦点,以技术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实用型专业指导书。书中从理论面到技术面层次分明、清晰易懂地展开观点论述,内容覆盖碳化硅材料和器件从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不仅表述了碳化硅各环节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各种相关的工艺技术。本书对推动我国碳化硅半导体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适合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工艺设备、应用、产业规划和投资领域人士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理想选修教材。
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关键技术 是对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技术研究成果的汇总。在深入分析卫星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卫星轨道与星座设计、电波传播与微波通信链路等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分析典 型微波通信天线和射频微波电路的特点、构成及技术特点,重点描述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面向海量连接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技术、频谱认知与干扰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卫星互联网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磁散射场、雷达截面积、SAR 与ISAR相关性、SAR 成像算法、点分布函数与平滑处理、散射中心重构图像与场数据算法、ISAR成像应用,重点阐述了ISAR波形及其对应的接收机、转像差探测、多普勒偏移、运动补偿,并给出了ISAR成像处理算法及其部分实例的MATLAB 代码。
本书主要针对家居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技术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构建一个基于6LoWPAN的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知识架构和开发案例。本书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第4章,围绕6LoWPAN及其相关技术(IPv6和IEEE 802.15.4)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5章~第7章,主要对Contiki操作系统、协议栈和RPL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三部分为第8章,给出了一个低功耗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开发案例。本书可供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和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通信、物联网、自动化等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对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无线信道建模与链路预算分析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深入剖析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对应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无线传输,移动性管理,网络架构及安 全机制,星座组网、星间通信与智能路由,频谱共享与干扰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5G增强和6G的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参考。 本书既可作为卫星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空间互联网、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等领域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参考书,又可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主要总结作者近年来在空间网状天线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3章,主要介绍网状天线反射面拓扑设计、几何设计、形态设计、精度退化机理分析,以及形面保形控性的环境适应性设计、精度调整模态参数识别、波动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相似性等效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空间结构设计等专业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网状天线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编著的《2014年ICT深度观察》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行业发展、法律法规、产业与政策、通信监管、互联网、无线与移动、宽带与泛在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八大软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度观察报告,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2014年ICT深度观察》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国内外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增值服务提供商及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相关人员。
《天线技术手册》是全面介绍天线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技术类著作,覆盖了天线工程领域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一、天线相关的电磁理论基础概述,并挑选了非常规天线中的一些近期新理论主题,如纳米天线和超材料天线等;二、天线单元与阵列设计,介绍了传统天线设计技术的近期新进展,尤其是特殊用途的高性能天线设计,还包含了天线测量的系统和方法;三、天线应用及系统,分册介绍了在各种无线系统中天线设计的具体考虑并给出了实例。内容如下:1人体中心传感器网络设备中的天线,2生物医学遥测中的植入式天线,3医学诊断和治疗系统中的天线与电磁问题,4全息天线,5辐射计天线,6无源无线传感系统中的天线传感器,7MRI系统中的天线。
本书作者所在研究团队于2018年提出了以“人—机—物—灵”融合为特征的6G愿景,并设计了6G演进的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世界架构,引起了信息通信业界的关注。本书基于这个理念,提出了6G的需求及其愿景,首先给出了6G的总体设计思路,阐述了6G引入的“灵”的概念以及“灵”给信息通信带来的挑战,并通过对6G业务愿景、网络愿景、能力愿景以及演进特性的展望,希望为读者描绘一个全景式的6G愿景;然后阐述了能够满足此愿景的6G网络架构与网络需求;接着从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介绍并分析了6G的潜在技术,并对6G的典型应用场景给出了展望;最后对全球B5G/6G的研究与产业情况进行了综述。本书适合希望了解6G需求及潜在技术的人士阅读,不仅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和垂直行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和
本书系统介绍了高速视频测量系统构建及影像序列解析与分析的关键问题,并重点介绍了高速视频测量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希望从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书通过理论方法、软硬件系统和工程应用三篇详细介绍了高速视频测量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及在土木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方法篇。介绍了高速视频测量原理、高速视频测量坐标系和高速视频测量空间解析等基本理论;介绍目标点识别与定位、左右影像目标立体匹配、前后序列影像目标跟踪等视频序列处理方法;介绍目标点时序三维坐标计算、结构形变参数计算、结构表面形变场计算和结构损伤识别与分析等结构形变参数计算与分析方法。(2)软硬件系统篇。介绍高速视频测量分布式系统构建、传感器网络检校和高速视频测量精度分析等;介绍高速相机传感器网络、
《作物湿渍害遥感》围绕“宏观定性,微观定量;宏观概查,微观精准”的总体思路,充分分析了湿渍害遥感监测的技术需求,研究和设计了湿渍害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完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湿渍害遥感监测、损失评估、预报和风险区划等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的构建。《作物湿渍害遥感》主要内容包括湿渍害对冬小麦和油菜的影响及指标研究、地块尺度冬小麦和油菜湿渍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基于多源降水数据融合的作物湿渍害监测方法研究、基于星地多源土壤水分含量数据的作物湿渍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作物湿渍害预报方法研究和作物湿渍害风险评估。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包括系统组成、传输体制、通信协议、信道特性、链路预算和星间链路捕获跟踪技术;着重描述了中继卫星、地面运控系统和用户终端的组成、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地面站性能测试、用户终端入网验证测试、中继卫星有效载荷在轨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步骤;最后,探讨了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可供本科生及以上相关专业的通信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一部综合反映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报告。书中对2017年信息通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政策、新业务、新技术和由此带来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2018年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展望,内容涵盖了运营、市场、业务、技术、管理等众多方面,以及信息通信和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书中给出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同时收录了行业内专家针对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专门撰写的文章。全书具有较强的分析性、研究性和参考性。本书可供信息通信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相关研究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关心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参考。
以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10个微重力科学项目空间实验研究为核心,介绍相关科学研究的状况、进展及展望,特别介绍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空间实验装置和实验状况,以及部分空间科学实验的结果等。
金永生主编的《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相关分析工具对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环境、政策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揭示和把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探寻后危机时代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道路。 本书适合所有关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领导者、研究人员、咨询师和培训人员阅读。
本书主要包括综述、统计数据和附录三个部分。综述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电信业2017年发展综述、基础电信企业2017年发展综述和专题分析三个部分;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公用通信网统计信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统计信息、专用通信网统计信息、互联网应用统计信息和国际电信统计信息(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数据)等内容;附录部分包括统计指标解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书适合国内外基础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电信建设企业以及电信相关的政府 机关、非政府组织、投资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咨询机构等单位参考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编的《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指导(2018)》在分析中国信息通信行业2017年发展状况以及2018年发展形势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本书重点阐述了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发展、5G推进重大问题、物联网发展趋势、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9个反映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重点的专题。 本书适合基础和增值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金融投资机构、科研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的管理和研究人员以及关注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人士阅读。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包含六章,介绍了调频连续波雷达理论、雷达噪声和目标检测;第二篇涉及放大器、混频器和无源器件等硬件问题,而且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射频架构:第三篇讨论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多普勒现象、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雷达;最后,第四篇详细说明雷达的设计方法,研究了警戒雷达、舰载导航雷达、导引头和高度计的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多年从事雷达系统工程的提炼,技术水平较高,实用性较强。非常适合于雷达系统设计师和工程师重点掌握,也适合于研究生学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