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是地理数据库中的核心数据,是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测绘、遥感、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农林、灾害、水电工程及军事等领域。 本书作为“数字高程模型”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紧扣课程教学大纲,以实验为核心组织内容,设计了多个专题实验和综合实验,其中专题实验又包括基础实验和自主实验两部分。各部分的实验由浅及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软件测试技术教程》内容分为基础与实践两部分。基础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原理、白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技术、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实践部分介绍了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过程所需技能、软件测试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自动测试工具qtp等内容。 《软件测试技术教程》内容全面、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还易于灵活选用,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测试培训的教材和选择软件测试为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NX知识熔接(KnowledgeFusion,KF)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知识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AD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其便捷的设计知识描述,强大的规则演算能力,可使工程师快捷有效地表达设计意图,操纵工程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水平。 本书第1~4章介绍KF中的概念、语法、程序结构,以及常用的系统类与函数,第5~9章围绕基于KF的自动设计系统的构建,介绍用户界面的创建与访问、KF与NXOpen的集成、外部数据访问、建模与装配操作、几何结构控制等,第10章介绍基于KF的系统开发实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测试的基本技术、测试过程、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工具,如何报告软件缺陷,以及如何评估测试和测试项目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简明且通俗易懂,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较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另外,本教材的后一章通过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测试案例,来加深读者对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过程的理解,尽*努力使理论的应用更清晰、更形象。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以及软件测试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测试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由刘宪宇、武新主编的《传感器及WSN技术应用(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规划教材)》是为了培养读者的传感器应用能力而编写,教材编写团队为在物联网专业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高职和中职教师。教材按照项目化课程理念,以农业智能大棚相关传感器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使读者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增强了教材的实操性,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 教材共有7个项目,项目一帮助读者对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建立基本概念;项目二至六分别介绍农业智能大棚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七介绍无线传感网的搭建与调试。项目一是整体认知,项目二至六是模块训练,项目七介绍综合应用训练,教材按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实操为主,以培养读者传感器应
由刘剑飞主编的《建筑CAD技术(第3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互联网+创新教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突出了AutoCAD 2016绘图技术的实用性,对AutoCAD的软件架构、应用方向和命令应用都作出了详细的解析,并适当补充了一些专业软件,以提高读者的使用能力,巩固学习技能,本书共分13章: 章介绍了建筑CAD绘图的一般步骤和AutoCAD 2016的新增功能;第2章介绍了现行建筑制图标准,并说明了如何在AutoCAD 2016中实现这些制图标准;第3章介绍了建筑施工图;第4章介绍了建筑绘图的常用手法;第5章通过介绍一个标准间客房平面图的绘制,全面地说明了用AutoCAD 2016绘制建筑图的步骤和方法;第6一10章分别介绍了用AutoCAD 2016绘制建筑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的步骤和方法; 1章介绍了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 2章介绍了二维效
本书的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转型与创新创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资源互补的视角;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动因、模式与绩效关系;关系维护对“互联网+”创业团队在线沟通的影响;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知识共享对“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绩效的影响;个人经验、他人经验及其交互作用对于“互联网+”创业者创业学习的影响;结论与讨论。
本书全面讲述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较成熟的、广泛使用的软件工程技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共10章,包括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方法与工具、软件立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工程近期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IT企业培训教材和软件工程师的参考读物。
《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实验指导》总结了通信软件实训基地多年实践教学和实训的经验,共分4章。第1章介绍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实验相关技术,第2章介绍Socket网络编码实验,第3章介绍基于IMS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第4章介绍基于IMS应用服务器的增值服务软件开发。 《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实验指导》可作为学生进行通信软件实验和实训的指导书,也可以成为国内其他院校开设移动互联网通信软件实验的参考书籍。
OPNET Modeler是一款用于网络仿真的软件,它主要面向网络设计专业人士,能够满足大型复杂网络的仿真需要,为技术人员提供一个网络技术和产品开发平台,可以帮助他们设计和分析网络、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OPNET Modeler具有三层建模机制、离散事件驱动、完备的模型库、基于数据包的通信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网络仿真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在阅读软件帮助文件时,更方便快捷地使用OPNET Modeler(下文将其简称为OPNET)。全书共分为12章,通过3个部分完成了对OPNET仿真环境和工具集的介绍、OPNET的编程思想和OPNET系统建模实例的讲解以及OPNET的高级应用等。第1~4章介绍了OPNET的基础知识,使读者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网络的设置;第5~9章对OPNET的建模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读者能够自定义设置网络;第10~12章对WiMAX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讲述了
本书第1章阐述了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敏捷宣言、敏捷原则及*动态:第2章介绍了常见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比较;在第3章至第5章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敏捷项目开发经验,融合其他方法,介绍了敏捷软件交付模型以及部分敏捷项目管理和开发实践;第6章从组织变革实施模型的角度分析了软件开发组织(全企业或企业中的一些部门)如何进行敏捷转型;第7章介绍了在分布式开发环境和团队中如何采用敏捷实践。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敏捷软件开发感兴趣的教学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