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辅行诀》整订稿”(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准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五味化生”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更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数据之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关联。古人皓首穷经,亦不免喟叹书山无顶、临证无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问世之后,很多学习研究之法,亦需应时而变。本书之精髓,正是以AI之利,阅尽书山,海纳众医经验,提炼出简练、高效、可靠的中药使用路径,为众说纷纭的中药界树立一些路标,令深入杏林者有道可循。
本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紧紧围绕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调剂员要求掌握的*实用知识。全书分为5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中药饮片及中医基础、中成药基础、服务与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每一单元后附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书附有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供读者参考,以使读者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检验学习效果。本教材是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用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岗位培训使用,也可供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经疏证》是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的著作,全书十二卷,共载药173味。《本经疏证》取《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为纬,交互参证,逐味疏解药物。书中多以《本经》分析古方配伍运用,以经方解释《本经》药物主治。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运用经方的特色是,辨六经,辨方证,运用经方必用原方比例,所有病者必用经方,尊重原方原量,认为经方以少合方,少加减,不改变原方药物比例为宜,此既能发挥经方之很好疗效,又可使经方学术经验得到客观传承。如现已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原量治疗百余种病,并创新性地应用于下肢顽固性水肿、严重的心衰等。临床每遇危重病人,不计个人得失,必亲为诊治。 常不辞辛苦受邀赴各地讲授经方医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循循善诱,今有弟子多人与先生一道弘扬经方学术。
《救荒本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植物志,用简单的文字和科学的植物绘图记录了我国中原地区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代表了明代初期中国古代植物学研究的优选水平。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迥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如何在众多医方中选择结构精当而又安全高效的方剂以供现实所需,已成为当代临床、科研、药物研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尚无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通过系统整理,把这类医方从浩瀚的书籍中筛选出来,以供当代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之参考,正是《膏剂分典》编著的用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