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濤漾漾、綠山磐固──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廖鴻基年輕時代浪遊之途。方向由北往南,左眼流淌入藍色的太平洋,右眼撞進來綿延的青色山脈;像一匹閃閃發亮的絹綢,迴旋纏繞,這道公路將人帶往心中嚮往的「天涯海角」。 一步一腳印,而落腳印的沙灘海水湧上;一步一滴汗,而滴汗處的山林颯颯風作響;大自然的壯美被文字被照片抓住了,彷彿也有另一種心情,廖鴻基想為那些不能說人之語的萬事萬物,留下珍貴的影圖。
陳明珠是一個小奇蹟,她以奇妙的方式教我們愛, 原來愛不會預備好,永遠也預備不夠,要每一天去實踐和累積。 而這些,貓百科裡都沒有說…… 陳明珠,她的個性非常可惡也非常可愛,給我多苦惱也多歡樂。 她外表活潑健康,但其實外強中乾,免疫力差到連洗個牙也沒辦法。(默) 然而她把脆弱的生命活得很堅強,堪慮的日子過得比誰都無憂。 陳明珠一開始在網路上是以調皮搗蛋,幹了100件「好事」的形象出現的,我們卻不知道,原來Emily如此鉅細靡遺紀錄著這些頑皮壞事的背後,是因為陳明珠先天免疫力差,接連掉牙,口腔也因此瀰漫惡臭,可愛的陳明珠時刻都與病痛在搏鬥……但生命給了她什麼,她都理所當然接受,好的壞的都用她小小的身體容下。這一百件壞事豈不也是對生命開開心心的一百個回應? 如果你認識陳明
旅行記情 深山裡的獼猴、大海裡的巨鯨、天空中的飛鳥,以及各種奇特的自然人物誌,這些有趣而可愛的動物與人類所交織串成的故事,是「鳥人」劉克襄這一回從事自然旅行的主角。這一位以自然寫作、歷史旅行享譽文壇的作家,也繼續他著名的定點式旅行。以歷史為經,山林為緯,或縱貫,再一次深入我們的島嶼。同時,他也提出一種新的觀察方法,在不同的兩個區域,試著守候在窗口,把窗口外的四季變遷一一記錄下來,轉成為思緒活潑而感人的文字。 年輕的賞鳥人口逐漸遞增,也使作者覺得有必要重新回到一個基礎的位置,重新思考賞鳥的定義,讓更多人瞭解這種自然觀察旅行的美好與無可取代。 所以,作者刻意將這次的內容分為五個大主題,讀者不難看清楚其意圖。但這樣強調功能性的著書方式,是否能引領更多朋友一齊走入自然的世界
美,不該是有階級之分的,這其中能反映庶民美學的,就是每村每里、各鄉各鎮都存在的菜市場,每個人進到市場裡首先會體會到大自然神奇的美感,嫩綠的、翠綠的、鮮綠的、油綠的各種蔬菜,紫的茄,黃的瓜,殷紅的番茄,橙紅的胡蘿蔔,白色的荸薺……放眼望去,盡是生動的色彩、是任何畫家都難以臨摹的自然。 走進傳統市場,更有著不同於超級市場的冰冷與距離,它充滿人情的溫度及感情的對應,透過親切的、生活的作物擺放,讓採購與販售間即形成一種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交流。 並可近距離的與實際生產者交談,畢竟農民是懂得氣候與土地,他們擁有與自然相處細膩、也尊重的精準度。 什麼是當令的蔬果?怎樣保存是*的方式?如何烹調才能吃出食才的真滋味……這是超級市場裡難有的體會與學習。 美感是每天都存在生活中,只是我們都太習以為常,
【封面】尋找染色體的人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Chromosome: The Life Of Cyril Darlington歐倫.所羅門.哈爾曼(Oren Solomon Harman) ◎著杜默 ◎譯武光東 ◎審定達林頓出生於英國鄉間,生非其時,又不是天資秀異,卻能跳脫卑微的莊稼生活,突破諸多困難,成為二十世紀出色的染色體專家和敏銳的思想家之一。 但他不以此為滿足:染色體微世界裡的事實、人類演化的真相仍不為人知,這狂熱的信念引領業已功成名就的達林頓,走向責難、孤立、黯然而終之路。 【封底】達林頓是一九三○年代領先群倫的細胞學家,也是英國遺傳學界的重要人物。 他活躍的時期,正值二戰前後,科學與政治的關係曖昧難清之際--三○年代,納粹餘波蕩漾,遺傳學家莫不謹言慎行,深恐自己的見解被種族主義者挪用為理論根據。 達林頓「擇善固執」,深信應以遺傳學解決社會問題,不時訴諸大眾刊物
女孩要「花」也要「男孩」,甜愛濃度閃光120%!! 既然在男孩眼前,可以從天上掉下一位美少女。那麼在女孩子面前,又何妨憑空出現一位帥哥呢!?某天,路旁出現了一位讓人心動不已的男孩子。「我的名字是樹木的『樹』。小姐,妳不介意的話,請把我撿回家好嗎?我不會咬人,而且教養很好。」彩香從陌生美男子口中聽到的只有這些,但這已經足夠了。兩人的同居生活逐漸化為無可替代的每一天––就像讓花朵綻放般,讓這段感情成長茁壯吧! ?Hiro Arikawa 2009 本書特色 ˙榮獲屆booklog大賞第1名! ˙日本銷售突破150,000本! ˙收錄有川浩《植物圖鑑》原創食譜! 繼《圖書館戰爭》系列、自衛隊三部曲、《我的鯨魚男友》後,當今純熟的作家有川浩,為您獻上長篇戀愛小說終極版。有趣又美味的野草為兩人的愛情增添色彩,史無前例的嶄新戀愛小說,將同時刺激你的
追尋完美形象背後真實的女人她深受法國人敬重,五百元法郎上印著她的肖像。 她的故事廣為後世傳頌,是所有想從事科學工作的女性永恆的典範。 這一切,真如表面上所見的嗎?很少人記得,她在成為居禮夫人之前,名字到底是什麼。 很少人知道,她以波蘭移民的身分,在本位主義強烈的法蘭西社會處境為何。 更少人探究這位從小得不到母愛滋養,進入婚姻面臨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在事業上身處男性競爭者環伺的科學領域,剛毅不屈的她,究竟燃燒著什麼樣偏執的熱情?她的身上包圍著一層光冕,時而真切,時而迷離。 這層光環是由許多人共同打造,包括好萊塢電影、紀錄片、傳記,甚至她自己,都為塑造居禮夫人的神話略盡了一份力量。 隨著居禮家族檔案解密,這位女士面前蒙上的薄紗即將被輕輕揭起。 如同高史密斯所寫的︰「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居
自然中孕育著美,美存在於宇宙的秩序之中,成為科學家和藝術家永無止盡的追尋;藝術之美與科學之美,在達文西的作品中交會,大放異彩,為後世揭開自然界運行不悖的數學法則。 ***自從一九五○年史諾(C. P. Snow)提出兩種智識文化的觀念,人文學科(含文學與藝術)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數學)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似乎成了既定的偏見。 不過,縱觀藝術與科學的發展史,兩者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啟發,遠超過想像。 完美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典型,在達文西身上便發揮到極致。 文藝復興時期以達文西?代表的藝術家,比科學家更早懂得如何觀察自然、提出正確的問題,而非僅僅停留在假設與內省。 他們強調如實描繪自然,而非主觀的想像,這種觀念成?藝術對科學發展的偉大饋贈。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科學並非「復興」於文藝復興,而是「誕生」於文
在生命史中,演化是否就代表持續的進步?人類是否真是演化的極致表現?《千禧年》作者、知名古生物學家古爾德,在本書中再度以創新觀點、淵博學識和機智優美的文筆,結合了運動、疾病、統計及生物學等主題,對種種演化疑問提出了有力精闢的解釋。 古爾德分別以「職棒界四成打擊率的消失,其實代表棒球技術的全面提升」和「細菌生命模式歷經漫長歲月始終存在」的兩個例證,說明「人類中心主義」的謬誤,指出「差異與分化」才是衡量主體卓越與否的標準;生命史的特質與趨勢並非由進化所決定。 在這樣的整體生命觀中,人類無法佔據優異的頂尖地位,應該與其他生物同被視為一體,其出現甚至可能只是偶發的結果。 因此我們不但必須放棄人類為萬物之靈的傳統成見,還要珍惜其他物種,將虛偽不實的安慰化為廣泛的了解,才能在這個地球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