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进行果蝇实验,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发展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证实了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1926年摩尔根出版了《基因论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基因学说。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摩尔根所选择的果蝇非常易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繁殖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观察每代遗传现象的时间,此外,果蝇的染色体非常简单,只有4对,这也有助于分析遗传现象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通过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同普通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决定白眼的基因与决定性别的基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时已知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体上。这一实验得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个证据,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建立的基因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随着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 不朽基因 ,如何从 化石基因 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进化为何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军备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 神创论 ,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本书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此书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 基因统治 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
本书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及郑州大学三个实验室,从事生物有机质谱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本书作者的研究领域属于国际前沿,内容主要集中在氨基酸、核苷酸、肽、蛋白及它们的含磷化合物的衍生物的质谱规律。根据所研究的化合类型,将全书分11章进行叙述。 生物有机质谱近年来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配位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尤其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使质谱真正步入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 本书内容精练,论述清晰,每章后引用大量文献,可供从事化学生物及生物有机质谱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RNA的分离与鉴定构成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领域之一,本指南收录并详细介绍许多经过实验验证并优化的实验方案,用于RNA的分离与鉴定,注重阐述这些研究方法如何应用到基因表达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研究工作之中。实验指南第三版经过国内有从事RNA技术研究多年的专家翻译为中文,体现了下列特色: 比第二版相比,新增RNA分离、高通量方法、生物信息学和RNAi等内容; 详细解释了RNA处理、储存和操作的实验细节; 扩充RT-PCR、RACE等内容;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医学基础、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RNA工作的相关研究者,会从书中获取他们急需的RNA实验技术细节,进而判断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获取合理的解决办法。
这是一本关于人体基因知识的科普书籍,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对看似高深难懂的基因学做了全新的诠释。全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一些基因遗传学知识、人体基因与DNA的关系及DNA的形态和功能等,并且特别就我们现代人所关心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遗传类疾病及基因诊断等做了全面详细而易懂的解释。
本书主要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和应用战略。基本原理涉及基因的高效表达原理、重组表达产物的活性回收原理、基因工程菌(细胞) 的稳定生产原理;单元操作包括DNA的切接反应、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应用战略部分以大肠杆菌、酵母、高等动物及高等植物等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产业化案例,归纳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战略。书中还简要述及了蛋白质工程和途径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基因工程”课程的专业教材,课堂教学建议学时为32;也可供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参考。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典型系统,是控制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理想模型。很多抽象的概念如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性、鲁棒性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直观地表现出来。 本研究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向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NNOGA),详细论述了该算法的实现途径,并用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实现了对一、二、三级直线倒立摆系统的仿真和智能控制,克服了简单遗传算法搜索速度慢、不成熟收敛和迭代次数多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考虑靠前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遗传学实验》选择编写了八个模块共计64个实验。内容涉及经典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数量遗传、群体遗传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了解遗传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在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遗传学实验》(作者周洲、程罗根)后附实验所用溶液的详尽配制方法,为实验教学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医药和农林院校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实验课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介绍了16位致力于解决计算领域前沿问题的科学家,他们分别在科学、工程金融等领域从事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记录了与这些科学家的对话内容,描绘了新的计算机架构和丰富多彩的新型软件技术。书中每章自成一体,揭示了这些科学家独特的探索之路;同时,还介绍了作者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奇思妙想,这些思想注定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适合所有对未来智能机器及未来计算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学科基础、经典遗传学、统计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可遗传变异、现代遗传学、核外遗传及群体遗传和进化等,另外,特别编写了表观遗传一章,介绍遗传学近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全书由绪论和15章正文组成。绪论介绍遗传学的概念、研究任务、诞生和发展;第1章讲述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2章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第3章讲述连锁遗传规律;第4章讲述数量性状的遗传;第5章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第6章讲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第7章讲述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第8章讲述遗传的分子基础;第9章讲述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第10章讲述基因工程原理;第11章讲述基因组学;第12章讲述基因突变;第13章讲述细胞质遗传;第14章讲述群体遗传与进化;第15章讲述表观遗传。 本教材可供高等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植
本书第2版仍遵循第1版的编写指导思想,即重视保持遗传学学科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加遗传分析的比重,更为深入地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论述了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表达与调控等基本规律和*研究成果。 根据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经验,第2版压缩了经典遗传学的内容,删除了第1版中“体细胞遗传”和“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等章节。调整了第1版中“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两章中的大部分内容。增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和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等内容。其余各章都以不同形式增补了各分支学科的进展前沿。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生物学本科生的遗传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研究生和科技
目前,实验室人员面临的一大困惑是如何运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来阐释基因组所编码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解释。德国马尔堡大学的 Muelhardt所著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实验室小窍门和技巧,能够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这本实验室指南简单明快地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现代方法和各种常规方法,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实验者”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秉承了丛书一贯的风格,依然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实验室手册,以简捷明快的风格,用100多个图表,为广大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小贴士来补充和完善基础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本书适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教师和高年级本科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NotesSeries)丛书是国外教材“BestSeller”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作为双语教材。《BR》 第三版在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人类基因研究、RNA调控、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人类进化等新近研究进行重点补充和调整,其他各章节也进行了修订。
本书力求将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重点培养学生从遗传视角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分析能力,注重遗传学知识在工农业、医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行业的应用与联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14章,分别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阐述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框架。在内容安排上,尽量避免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的重复。每章安排有本章导言、本章小结、复习题等,同时配备有免费的电子课件,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食品、医药等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实践中涉及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过程经济分析。
本书为《纳米生物技术丛书》之一,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及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可为广大从事生命科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纳米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作为以上专业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遗传学经典文选》收录了遗传学的34篇经典文献,为自1866年孟德尔以来对遗传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或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论文。涉及细胞遗传、群体遗传、生理遗传、生化遗传、辐射遗传、发育遗传、微生物遗传以及分子遗传等领域。本书可见孟德尔的成就,一百多年来催生了多个现代科学学科。首先是直接导致遗传学诞生,在1950年代又催生了分子生物学,带来多个学科的变革,人类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是其直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