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非专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将硬核知识、技术方法与人文历史、人物故事有机融合,理顺人工智能纵向发展脉络与横向科学轮廓。作者以扎实的专业背景、流畅的文笔帮读者理顺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厘清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法,帮读者看懂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变化,从 成天下之才 的角度给青少年读者提供学习建议,树立其科学理想,端正其科学态度,培养其科学思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开卷有益。 本书为第二版,专门添加为本书拍摄的配套视频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供读者访问。本书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王祯农书》由元代王祯编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解读。《王祯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它以代表北方农业的《农桑辑要》和代表南方农业的《陈旉农书》为主要蓝本,首次融合南北农业的内容,被后世《农政《王祯农书:节选》》《授时通考》等大量引用。原书分三个部分:《农桑通诀》《农器图谱》以及《谷谱》。其中《农桑通诀》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农学体系。《农器图谱》收录农具百余种,并辅以插图三百余幅,是我国古代农具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所宗。《王祯农书:节选》以孙显斌、攸兴超点校整理的《王祯农书》为底本,精选价值较高的若干章节,进行词语注解、随文旁批和篇末点评,全面阐释和解读原著的精义。
在《新星世: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里,詹姆斯 拉伍洛克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有关未来地球生命的新理论。他声称,人类世,即人类获取行星级技术的时代,将于300年后终结。一个新时代 新星世 已经开始。在新星世里,新的生命 赛博格 将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脱颖而出。它们的思维速度比人类快1万倍。然而,它们不像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描写的统治地球的机器人那样残暴。和人类一样,这些超级智能也必须依赖一个健康的地球,它们同样需要盖娅的恒温系统防御来自太阳的不断加热。它们和人类同是地球未来生命项目的合作伙伴。拉伍洛克认为,地球智慧的存在和繁荣十分重要。他不认为有任何的智慧外星人存在。因此,人类是*的有能力认识宇宙的生物。他推测,也许新星世仅仅是智慧生物*终能够踏遍全宇宙的开端。
本书是关于核科学技术的导论性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核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核科学技术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本书共分十三章,内容涵括了核科学的基础知识,核能的利用,核科学技术与医学、材料、环境、宇宙学等学科的交叉,以及辐射加工、辐射防护、剂量学等内容,尤其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在核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本书还对反应堆、核电站、同步辐射、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辐射设备的原理、构造、屏蔽、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了介绍。本书在较为全面地介绍核科学技术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材料,包括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可供对核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参阅。
本书是诺依曼在1955 1956年为西里曼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篇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计算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激光雷达凭借其快速精确获取三维空间信息的优势,已成为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本书首先介绍激光雷达遥感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发展历程等;然后详细介绍激光雷达遥感原理、不同平台(星/机/地)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手段、多模态(全波形/离散点云/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激光雷达在地形测绘、林业调查、电力测绘、建筑三维重建、无人驾驶、农作物生长监测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后展望了激光雷达遥感的未来发展。 本书适合激光雷达遥感基础研究以及林业、测绘、文物保护、数字城市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者阅读,也可作为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林学、资源与环境保护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1984年间,四位中国数学史的专家教授,倡议缮写一部全面论述中国传统数学历史发展的巨大著作,取名为《中国数学史大系》,这四位教授(以年事为序)是: 北京师范大学的白尚恕教授; 杭州大学的沈康身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李迪教授; 西北大学的李继闵教授。 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从远古以至宋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但自明代以来,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特别如明末徐光启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另方面“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虽然康乾之世曾有一度重视,但仅止于发掘阐释古籍而已,循至20世纪中叶,李俨、钱宝琮先生撰写中国数学史专门著作
本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复杂网络是指由数量巨大的节点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一般会使用多种统计量来刻画复杂网络的性质。由于各种统计量的*数值往往是无量纲的,而且由于不同网络的规模大小各异、结构千差万别,直接分析实证网络的结果在定性和定量上均不够准确,本书把与实证网络具有某些相同性质的随机化网络称为该网络的零模型网络。复杂网络零模型能够为实证网络提供一个准确的参照,结合统计量指标可以准确描述实证网络的非平凡特性,有助于揭示复杂网络复杂性的来源和程度。 本书介绍了无权网络、符号网络、加权网络、时效网络和双层网络上各种零模型的构造方法和过程,将经典的假设检验过程引入网络科学领域。在每一章的撰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深入分析各类网络零模
无
本书以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当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相互影响为教学内容,使读者获得科学技术基本知识与科学思想,了解各学科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增强科技意识,引导其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使其具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其进行科学活动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