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无线移动终端收发机的设计和分析,详细给出了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方法。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超外差、零中频、低中频和带通采样无线电架构; 详尽给出了频率规划、系统链接规划和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性能评估; 提出了包括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生及调制在内的非线性分析; 给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的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给出了接收机性能评估的MATLAB文件和发射机放大器非线性特性计算代码; 深度分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设计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微电子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射频系统、射频集成电路和无线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IEC61850应用入门》是一本帮助读者理解、掌握IEC61850知识内容和思想精髓的参考书。全书共分五章:章简单介绍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不足,主要介绍了IEC61850标准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OSI、TCP/IP网络模型,以太网技术基础,XML、XMLSchema基础和常用软件工具;第三章介绍IEC61850的分层信息模型、具体定义、配置方式与配置文件;第四章主要介绍MMS基础知识、IEC61850与MMS的映射关系、MMS与ASN.1编解码和MMS典型报文分析;第五章介绍GOOSE服务、IEC61850-9-2SV服务、简单网络时间协议和IEEE1588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IEC61850应用入门》可供从事变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检修试验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了解IEC61850的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内容精简,道理明晰,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连续信号的频谱和傅氏变换,离散信号和抽样定理,滤波与褶积、Z变换,线性时不变滤波器与系统,冲击函数——函数,希尔伯特变换与实信号的复数表示,有限离散傅氏变换,相关分析,物理可实现信号、小相位和小能量延迟信号,有限长脉冲响应滤波器和窗函数,递归滤波器及其设计。 本书作者集30余年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与教学实践经验,并在《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补充而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第1版是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是次修订版,其指导思想是在保持第1版的框架与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2)降低难度,提升高度:本书叙述符合读者的思维发展规律,并逐级提高,前后呼应,语言风趣幽默,节奏平稳;作者站高望远,直击本质,学术境界超越经典。 (3)启发互动,培养创新:在多个环节上对读者提出挑战,启发读者思考,并给出作者的思考过程,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可作为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辅书,也可作为从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全面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光纤的组成、导光原理,光纤光缆的损耗特性、色散特性,常用无源光器件的原理、结构和特性,光源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光发送机的组成及特性,光电探测器及光接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指标,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指标,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光互联网、光接入网、智能交换光网络、全光网络,常用光复用技术,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性能和系统设计,以及相干光通信、光孤子通信等光通信新技术。 本书力求内容新颖,难易适度,深入浅出;避免大篇幅深奥理论推导,也不像科普读物过分简单,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类专业的大专、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算法及MATLAB实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DFT与FFT、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各种信号变换处理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每一章都结合主要内容,通过典型例题,说明用MATLA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MATLAB程序。读者可以运行这些MATLAB程序,得到数据和图表,形象直观地认识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各章均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和MATLAB上机实验,便于读者更进一步地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所学概念。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信息工程、自动控制
无线通信设备种类繁多,电磁兼容性是其实现所有性能及功能的保障,故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尤为重要。本书主要阐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要求和方法,包括测试设备、场地以及试验环境的要求,对测试方法以及最新标准的一些要求进行了解析,便于电磁兼容测试的实施。另外,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建设的参考。本书还包含了电磁兼容及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和示例,便于行业内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和理解电磁兼容知识。 本书适合从事无线通信电磁兼容领域工作,特别是从事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研发、标准制定、检测及电磁兼容设备计量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电磁兼容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本书也适合刚进入电磁兼容领域的初学者
本书根据“遥感科学与技术”对本科专业的教学需求,较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卫星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分为五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第1章)为绪论,介绍遥感卫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第2~3章)为遥感卫星技术基础,主要介绍遥感卫星轨道和系统;第三部分(第4~6章)主要介绍三类遥感卫星的特点、种类、性能、发展和应用;第四部分(第7章)主要介绍卫星遥感原理;第五部分(第8章)为遥感卫星应用,主要介绍了七个案例。
4G已经商用多年,5G正方兴未艾。业界对5G系统的研究,已形成广泛共识:未来5G将支持海量的数据连接,灵活适配多种空口技术,支持20Gbps的超高速率。尽管5G的场景和需求已基本明确,但是候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5G技术已处于标准化的关键阶段。 本书作为5G的早期图书,首先从5G的需求和场景出发,重点介绍了5G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指标;其次阐述了全球5G的*研发进展,让读者能够对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认识;再次从无线物理层、接入网架构和核心网架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候选的5G空口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 本书立足于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论述深奥的5G通信原理,适合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大学生、研究生等人员阅读与参考。
本书在前3版的基础上,以MCS—51单片机为主体,从实际应用入手,结合大量实例循序渐进地讲述51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法,以及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功能应用。全书分为基础篇、应用篇和综合提高篇。本书所有实例均采用仿真软件Proteus仿真和实验板实验,使读者真正做到“边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开发方法。本书在编写时力求通俗、易懂,硬件原理以“有用、够用”为原则,内容讲解以“紧密结合实践”为特色。本书特别适合单片机零起点的初学者使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类专业学生、电子爱好者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及中专院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用书。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全书共7章,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和组网技术、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和预测模型、抗衰落技术;其次结合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抓住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技术GSM(GPRS) WCDMA(HSDPA/HSUPA) LTE进行较为详实地介绍,如系统结构、物理层过程、基本流程、新技术等。*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当前移动通信研究的一些热点做了介绍。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教材有大量图表和实例,语言深入浅出,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束有习题和思考题。原理与系统相结合很强,实用内容新,打造一本全面、简洁、实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本书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 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的需要。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讲解了音响系统的基础理论、调整方法和调音技巧,主要内容包括声音和人耳的听觉特性、乐器声与语声、立体声和环绕声系统、传声器的原理与使用、扬声器系统、扩声系统、建筑声学基础、声音指标的测量,重点介绍了各种音响设备的调整方法及调音技巧。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是学习中级音响调音技术的读物,既适合已从事音响调音工作的人员及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全书共10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卫星通信技术现状,卫星激光通信的特点、性能、研究意义与应用潜力;第⒉章重点归纳及总结国外卫星激光通信发展历程,以及卫星激光通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第3章重点阐述天基信息系统传输需求分析;第4章重点对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组成、种类、特殊设计进行阐述;第5章分析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外界约束环境;第6章在第5章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链路特性中捕获链路和跟踪链路功率分析;第7章主要阐述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指标体系;第8章介绍卫星激光通信有效载荷各个分系统;第9章介绍激光通信有效载荷与卫星平台适配技术;第10章介绍激光通信有效载荷环境及环境适应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