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金属矿和煤矿编。金属矿编主要论述了我国古代金属矿开采工程技术(包括找矿、采矿、选矿)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成就,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间跨度为史前到19世纪中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书理清了中国古代金属矿开采的历史发展过程。煤矿编则以史料为基础,以技术发展为线索,综合分析,断代分章,传统技术专章叙述,着重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反映中国古代煤炭工程技术发展的客观过程,力图阐明中国古代煤炭开采工程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内在根据。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需求日趋迫切。煤灰熔融流动可控调整作为煤炭转化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到了靠前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书在探讨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特性要求的基础上,对煤灰熔融特性的预测模型以及助剂、配煤、生物质和工业残余物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重要的实用价值,不仅丰富了煤灰化学理论,而且对气化煤种的调变和气化炉的设计、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煤化工行业的教学、科研和煤转化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书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能源化工专业等相关专业参考用书。
贯通管缝是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转换的主要路径,是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水力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岩土体失稳破坏常常追踪的边界条件。《自由流-渗流耦合理论与实践》围绕含贯通管缝岩土体渗透特性与界面力学效应,构建了岩石基质渗流与管缝自由流耦合分析数学模型,推求了基质渗流与自由流流速分布显式表达;提出了自由流干涉岩石基质渗流影响带宽度确定方法;结合牛顿内摩擦定律,量化了宏观运动水流对固体多孔介质界面的细观力学效应;将固液界面拖曳力嵌入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量化评价了宏观运动水流对岩土体稳定性影响的贡献。
本书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变化规律,以及性能测试方法与矿物材料各种性能的应用情况。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矿物材料吸附性能分类与影响因素,吸附性能测试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热稳定性的表征技术、测量方法及应用;矿物材料的导电性、介电性、压电性、铁电性、释电性能表征技术、测量方法及应用;矿物材料磁性能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透光、消光、发光性能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隔音、微波吸收性能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弹性、脆性、韧性、扰性、摩擦性能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细胞毒性、刺激与致敏、血液相容性、 性能表征技术与应用。
《矿物加工设备简明手册》阐述了破碎机、磨机、筛分机、分级机、重选设备、磁选机、电选机和浮选机等各种选矿设备的作用原理、类型、结构、技术参数、选型、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内容简明扼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前沿性。本手册优选的特点是采用Excel电子表格通过实例给出了各种选矿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对设计选型有一定的参考性。本书可供矿物加工工程和矿山机械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矿山企业和设计院所的选矿及矿山机械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