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男,研究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长,现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曾入选首批中核集团 111 和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国防科工委 第一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四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钱三强科技奖 ,曾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系列 之一,主要介绍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的科学原理、工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托卡马克型聚变堆的原理、堆芯等离子体物理、主机部件、氘氚燃料循环系统、聚变能量提取与发电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辅助支撑系统,聚变堆使用的特殊材料及其发展情况,聚变堆的安全特性、放射性源项特征、可能发
本书总结了空间核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源与空间核反应堆系统的安全相关议题,包括安全原则与分析方法、安全问题与事故场景、安全防护措施及事故缓解方法,以及相关安全测试等。主要内容涵盖辐射防护与屏蔽、推进剂火灾与爆炸、轨道动力学、大气再入、撞击分析、反应堆临界安全、反应堆瞬态分析、风险与可靠性评估、事故后果分析以及空间核安全监管。 每章还对空间核安全项目中常用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适合核安全领域的师生、核工程师、航天安全专家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研究和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核电与核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结合四川大学多年核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最新核电子学实验教材.全书共12个实验,前9个实验为基础实验,后3个实验为开放实验.附录部分总结了实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课外知识以及实验所用到电路的完整电路原理图.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聚焦极具潜力的第四代核电系统堆型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以钠冷快堆和铅基快堆这两种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发展堆型为主要参考对象,介绍了包括中子学、燃料与材料、液态金属冷却剂、热工流体力学、屏蔽与辐射防护、系统与设备、仪控与供电系统、安全分析、瞬态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就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电站涉及的关键设备、系统和运行工况进行了介绍,点面结合,使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情况。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同位素生产试验堆及其同位素提取技术的专著。 本书从同位素的应用情况、生产原理与生产方式,以及国内外均匀溶液型反应堆的发展概况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同位素生产试验堆的系统构成、设计概况,包括反应堆及主要系统、同位素提取工艺、提取系统、配套系统、核设施典型事故分析等;同时,对设计中所关注的反应性稳定性、辐射防护设计、氢气产生与氢气风险、防止燃料溶液沉淀、结构材料耐腐蚀、燃料溶液临界安全、同位素提取工艺、铀回收技术、燃料纯化技术、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液干燥成盐处理技术、取样技术等与反应堆及同位素提取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本书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核技术应用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涵盖了从初始燃料混合物的储存到反应堆运行产生的废气废水向环境排放前的再处理等内容,详细探讨了热核反应堆氚工艺的所有过程,包括初始燃料混合物的储存及其入堆方法,等离子体室工作气体的化学净化,实现氘、氚燃料循环的氢同位素分离,等离子体室中氚的提取,废气、废水的去污处理工艺,保护工作人员、居民和环境不受氚排放造成的危害等。后还探讨了氢同位素分离、气体除氚净化、水的除氚等系统的运行工况动力学及系统的稳态工况模拟等问题。本书对我国从事热核反应堆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及核能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加速器光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电子加速器中的束流动力学基础、同步辐射原理、电子同步加速器及储存环、电子直线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基础、光阴极电子枪和射频加速技术、常规磁铁和插入件技术、束流测量技术等光源加速器的关键技术。另外还专门安排一章介绍X射线加速器光源设计实例,兼顾理论与应用。本书可供从事光源加速器相关工作的人员,如设计和研制人员、运维人员、实验用户、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聚焦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候选堆型 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以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为代表的铅基快堆是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发展堆型,本书介绍了与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相关的反应堆物理、热工安全、燃料材料、系统设备、源项屏蔽以及设计规范等内容。此外,本书对该堆型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介绍,点面结合,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了解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的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发展动态。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先进核能研发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带电粒子治疗设施的屏蔽设计、辐射安全及管理。 全书共9章,内容覆盖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详细阐述了加速器原理、粒子微观作用、辐射剂量监测、设备活化处理、蒙特卡罗模拟技术以及安全系统和风险管理。 本书特别强调了次级辐射问题和治疗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粒子治疗的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书面向对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尤其是为从事粒子治疗设施的设计、管理与安全保障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指导。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压水型反应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核辅系统、专设安全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源项与辐射防护、反应堆装卸料、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蒸汽动力转换系统简介、力学分析与评定、事故安全分析、运行及运行分析、事故管理、老化管理、试验验证、舰船核动力装置退役、核动力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船用核动力研制全过程、全寿期知识。 本书可供核能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核专业教学之用。
本书是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本书*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研发核火箭发动机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苏联和美国研制核火箭发动机的历史概况,核火箭发动机的组成与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比性能,装备固相反应堆的核火箭发动机的实物试验、核发电装置的计算原理与设计依据,装备气相反应堆的核火箭发动机和核发电装置,核火箭发动机和核发电装置的其他方案,空间核发动机和核发电装置应用前景等。本书对我国从事相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既可供高校广大师生阅读,也可作为航天和核能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服务于我国和世界未来高能粒子对撞机的设计、研究与建设的专业人群。主要内容包括高能粒子对撞机发展历史、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理论基础、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关键物理问题、高能粒子对撞机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高能粒子对撞机的未来发展展望等。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专业研究人员,本书所包含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会成为其在专业上必不可少的高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对于新进入该领域的读者,本书可以使其很快了解和掌握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相关前沿领域的*成果,获得理论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由100位全国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技能人才的100种具有先进性、独特性、推广价值的技能技法、操作法或者创新方法组成,是全国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出版项目。 入选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作者群体的工匠人才,都是全国各行各业的杰出技术工人代表。他们总结自己的技能、技法和创新方法,著书立说、宣传推广,能让更多人看到技术工人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积极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程克辉工作法 : 常用焊接操作技能》总结了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实心焊丝富氩气体保护焊板对接和管对接的焊接方法及难点解决办法,并有实际操作案例,是从事焊接工作的实用技术。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字反应堆的研发背景、技术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国内外数字反应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反应堆的科学定义、总体框架,以及数字技术在反应堆总体设计、多专业协同设计、先进建模与仿真、智能化运行维护、数字化退役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上述内容呈现了数字反应堆的概貌、特点、作用及意义,便于读者了解和认识数字反应堆技术。本书不仅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数字反应堆技术的专著,而且为核反应堆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适合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使用。
本书是美国关于核物理、核系统和核能应用方面***的教材之一,先后出版了7次。全书共三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和原子核、放射性、核反应、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第2部分介绍辐射及其应用,包括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标准和辐射探测方面的内容;第3部分介绍核动力,包括反应堆与核电厂理论、反应堆安全和安保、海上和航天核能推进、放射性废物存储、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第7版的主要特色:一是将能源经济学融入合适的章节中;二是提供更多的工作实例和章节习题。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射频电子辐照加速器原理及相关技术,电子辐照加工的相关应用如直线加速器及其加速管设计技术、梅花瓣加速器和蛇形加速器等新型的重入式射频加速器设计技术、辐照均匀化技术、电子束流引出与打靶技术等。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技术深度和广度,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辐照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企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放射源制备及应用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放射源的基础知识、制备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发展历程及技术基础、放射源的基本特性及国内放射源的发展历程等。第2章到第10章介绍了放射源的基础知识及分类,并分别介绍了 放射源、 放射源、 放射源、低能光子源、中子源、同位素光源、同位素热源等放射源的制备技术、特性及应用。第11章介绍了放射源的活度、中子发射率、量热、亮度、污染、泄漏的质量控制方法。第12章介绍了放射源的应用技术和主要应用领域。第13章介绍了放射源的辐射防护知识。第14章对未来放射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教材的编制目的,主要倾向于研究生教育。从放射性的基本特性、放射源的基本要求、应用要求等多方面出发,由简入深,力求全方位介绍放射源的制备
本书为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本书主要针对目前放射治疗设备的主流 电子直线加速器,阐述和介绍其原理、构成、应用以及前沿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临床应用中发展的技术、放疗设备的相关控制软件、放射治疗设备的前沿技术 各类图像引导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以及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的常见质量控制方法。本书可供研制医用电子加速器的科研人员、加速器应用的从业人员以及加速器相关专业青年学者参考。
本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概况,铀矿的勘探、开采和分离提取,并阐述了铀浓缩(同位素分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核燃料元件的基本结构和设计,轻水反应堆、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制造加工工艺、安全管理以及发展趋势;乏燃料的输送方法及安全对策、湿法储存方式及干法储存方式的主要设施设备以及各国乏燃料储存的状况;乏燃料后处理的概要、工艺流程及主要机器设备的构成,工艺安全性及保障措施,世界后处理工厂的概况;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及分类,高、中、低放射性废物及放射性气体的管理及处理技术;世界各国在先进后处理分离技术领域的研发状况及展望。 本书可为有关专业人士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核化工专业及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