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 纺纱理论,研制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高档轻薄面料的超高支纱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优点。本书主要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介绍普适性细纱机的改造方案以及各种不同原料及纱支纱线的开发等。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少范、张尚勇主编的《棉纺质量控制(第2版)》以纺纱原理为基础,按照近期新棉纱线质量标准要求提出纱线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措施。根据棉纱的条干均匀度、重量不匀率、强力、棉结杂质和白星、毛羽、纱疵、煤灰纱与色差、混合均匀等,对纱线生产各工序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棉选配、异纤控制、半制品质量参考指标等。本书对稳定纺纱生产、提高成纱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均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棉纺质量控制(第2版)》可作为高等纺织院校纺织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2010-12-01实施。
纺织材料是高职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所有方向的主干课程。《纺织材料(第2版)》由周美凤主编,以纺织纤维、纱线、织物为依托,以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与性能为主线,以项目(模块)一任务课程形式逐渐展开纺织材料的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了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种类、基本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性能检验、品质评定等内容。每个任务包含相关知识、实操训练和知识拓展三个结构层次,后给出了课后思考、拓展探究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纺织相关问题的思考。《纺织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纺织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纺织、轻化、服装等职业技术教育材料,同时也可供纺织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参考。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编著,介绍了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以翔实的史料和详尽的数据为基础展示了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上海棉纺业的兴衰史。书中提出了众多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如民营企业的繁荣、国营企业的性质、美援棉花的作用、中国棉业的复兴以及企业和国家之间错宗复杂的关系等。 王菊,1951年10月生,江苏常州人。1983年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87年赴法国留学,1997年获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后奖学金,赴哈佛做博士后研究一年,访问学者两年。现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为民国经济史,着重于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合著),另有From co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shanghai's textile industrialists and the Gu
冯凯隽等的《印染烧毛工》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印染烧毛工应掌握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技能作了明确而恰如其分的阐述,烧毛工通过学习消化本书的内容,能完全胜任印染烧毛工种不同等级的技术操作。 本书将印染烧毛工分为三等,即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从刚进厂分配到烧毛机工作开始,经过初级工培训,掌握基础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技能;再经过中级工技术培训,则能胜任中级工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技能;后经过高级工技术培训,则能全面掌握烧毛机所有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技能,全面胜任高级工的全部工作。 《印染烧毛工》是印染技术工人规范性的上岗培训教材,也可供印染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09/SC 1)归口。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行GB 4287,规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东华大学、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6月24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含蚕丝复合纤维的发展、含蚕丝复合纤维的混纺和交织技术、蚕丝包芯技术、含野蚕丝复合纤维的开发、含蚕丝的复合丝针织品、蚕丝化学复合技术,并介绍了含蚕丝复合纤维织物的练漂、染色、印花和整理技术。 本书可供纺织、印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阅读,也可供纺织大中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通过介绍生态纺织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认识纺织品国际贸易中面临的 绿色壁垒 ,针对当前纺织品生产加工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介绍了新型染料和纺织助剂的生态开发趋势。希望向学生和阅读该书的读者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安全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和知识。 本书适合用作纺织及轻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上浆工作中日常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涉及浆料的性能、浆纱工艺、浆纱设备、浆纱质量、测试与标准、绿色浆料等技术人员急切需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内容丰富而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简洁,叙述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供从事纺织、浆料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纺织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编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编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归口。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设备安装基础、安装与装配、工器具与材料、设备安装程序、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等全部内容。重点介绍了设备安装与装配的关系和设备安装程序,通过一些实例,图文并茂地阐述了设备安装的各种技法和设备安装的每一程序、步骤与方法;同时还详细介绍了纺织设备安装常用的通用和专用工具以及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等。 本书可作为纺织设备安装职工培训教材,也可供纺织、化纤、印染等工厂及纺织机械制造厂有关技术工人培训使用;本书可供从事各类设备安装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阅读,也可供中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纺织CAD\CAM技术》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为:纺织CAD/CAM技术概述、小提花织物设计及织制、纹织物设计。本书采用的软件是Fabricstarv1.0织物设计CAD系统和纹织CAD系统。 本书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思路。以一个任务作为一个教学单元。首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然后讲解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接着介绍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结构环环相扣,内容实用。在教材的表现形式上,尽量采用以图代文、以表代文的表达方式,增强了直观性和可读性。 《纺织CAD\CAM技术》由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李竹君、朱江波、叶可如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文彦、吴正畦编写。李竹君、朱江波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概述部分由李竹君、李文彦编写,课题一中的任务1~4由朱江波、
本书内容来源于生产线的实际素材,主要介绍针刺法非织造布生产各工序的工艺因果关系、设备分类、工艺操作、故障排除以及后整理加工的特点。特别对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做了解答。同时,本书对典型针刺产品的市场与用途、原料与产品质量的辨别方法、质量标准以及目前有代表性的针刺法非织造布产品开发案例均做了介绍。 本书可供针刺法非织造布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