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现行的《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1 2007)、《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进行编写。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识图与水利工程造价两大部分,其中识图部分主要是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以典型的施工建筑物为对象,从简单的水利水电工程图例、基本的水工构造开始讲起,然后以较复杂的水工建筑物为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在水利工程造价部分,工程量的计算不采用一连串枯燥的数字模式,而是用表格的形式计算每一部分的工程量,并对计算公式的数值加了注解,让广大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部分工程量计算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学习理解。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程审计员等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流域规划,工程等级划分、枢纽布置和设计阶段划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文分析与计算,水利计算,泥沙,技术经济论证。 梅锦山、侯传河、司富安主编的这本《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淮河,位于中原腹地,古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我国重要的江河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中国河湖大典 淮河卷》(简称《淮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淮河流域河湖自然概况,真实记录淮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历史以及淮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淮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翔实、新颖的河湖信息及人文史实,努力达到存史与为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编纂目的。
张伟、刘静、李霞编*的《设计制图》针对建筑、环境艺术、展览、公共艺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培养设计能力,借鉴传统工程图制图方法,以“看得懂、学得会、能制图”为原则,全面阐述设计制图基本体系。内容主要有手绘图工具介绍、几何作图法、制图基本规范、投影、组合体视图、轴测图、透视图等;着重讲解了建筑制图、装饰设计制图等方面的内容,尤其对室内设计平面、顶棚平面、立面、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室内设计透视原理与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文字叙述结合制图步骤及实际案例的方法,图文结合,循序渐进,力求以科学的方式表现设计目标,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力求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切合实际,让设计师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具有可以实现的基础,体现出感性创想与理性思维智慧的交融,表现出科学与艺术共同的光辉。 本书可作为高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
本书基于卫星组网和虚拟星座等定量遥感研究的先进思想,结合当代水文遥感才相关分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严谨、准确、系统、全而地总结归纳当前水文遥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成果。本书在概述水文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及趋势的基础上,以大气水分、陆地水体、土壤水分、冰川积雪、降水和蒸散、海洋水体等地球水循环组分或要素为经,以基本原理、遥感方法、数据产品和实际应用这一逻辑结构为纬,力争系统地阐述地球水循环要素的物理基础、关键水文参数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遥感反演结果的精度检验方法、遥感反演的全球产品数据及其应用研究案例。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4卷 ——《材料、结构》,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建筑材料、水工结构可靠度、水工建筑物安全标准及荷载、水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水工钢结构、水工结构抗震。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4卷材料结构)》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4卷材料结构)》由白俊光、张宗亮主编。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她不仅是中华民族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李国英、陈小江编著的《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精)》(以下简称《黄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黄河流域河湖水系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黄河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以及黄河流域丰富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
本局部修订是在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221—98)的基础上,增补和修订了部分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增加了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工程质量检验资料用表的统一规定。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221—98)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加强港口工程建设管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提高综合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原标准中原则性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加之近几年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成果的应用,急需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为此,交通部组织中港航务工程局对原标准进行了局部修订。 本局部修订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局部修订的内容替代《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221—98)中相应的章节和附录,并应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海岸与河口水运工程建设及其模拟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统一、规范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研究工作,确保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交通部组织了本规程的编制。 本规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海岸与河口潮流定床模型试验、潮流泥沙模型试验、波浪泥沙模型试验、河口人海船闸模型试验、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及波浪泥沙数值模拟等。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各有特点,在使用中应该发挥所长,有机结合。 本规程共分10章64节304条,6个附录,并附有条文说明。 本规程由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不断发展,请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
周建平、党林才主编的《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5卷——《混凝土坝》,分为6章,其内容分别为:重力坝、拱坝、支墩坝、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混凝土坝》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8卷水电站建筑物)》由王仁坤、张春生主编,本书分为7章,其内容分别为:深式进水口、水工隧洞、调压设施、压力管道、水电站厂房、抽水蓄能电站、潮汐电站。深式进水口主要介绍了:深式进水口的作用;深式进水口的组成;深式进水口的主要型式和运用条件;深式进水口的布置设计;深式进水口的水力计算和体形设计;深式进水口的结构设计。水工隧洞主要介绍了:隧洞的布置;作用和作用效应组合;支护型式与材料;不支护与锚喷支护;竖井、斜井、弯段和分岔口设计;隧洞灌浆和衬砌构造;封堵体设计;土洞设计。调压设施主要介绍了:调节保证计算;常规调压室;气垫式调压室;变顶高尾水洞;折向器和减压阀;前池。压力管道主要介绍了:一般设计规定; 明钢管;地下埋管;坝内钢管;坝后背管等。水电站厂房主要介绍
王俊主编的《水文应急实用技术》从保障体系的建立到人员设备的配置 ,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到应急谈练,从各种应急方案的制定,再到组织实施,从一线监测到后方分析预 报等,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文应急技术,涉及应急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和前方后方,包括水文应急管理、水文应急监测、堰塞湖应急监测、 分洪溃口(溃坝)应急监测、旱情应急监测与分析、水情应急预测预报、水文应急分析计算与调查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等内容,并附若 干应用实例。内容丰富,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水文应急实用技术》可作为水文应急培训教材,也可供水利工程技术 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今水文水利计算科学的新进展,更具科学性、实践性,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水利建设的需要。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水文观测及其资料收集,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水文过程*模拟,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计算,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水库兴利调节计算,防洪计算和调度等。每章都配有复习思考题和习题,并增设了两个课程设计。
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水文基础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水文统计、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及径流调节计算等工程水文基础知识。 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水利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水利水电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师生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3篇,篇以计量认证基本知识和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为主要内容,分11章、第1章~第2章介绍了计量认证的起始与发展及有关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和适量范围;第3章重点介绍了计量认让的目的、意义和特点;第4章~第7章介绍了计量认证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术语和定义、法定计量单位、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数据处理及测量误差;第8章介绍了常规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的特性;第9章介绍了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第10章重点介绍了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的编写原则、方法、编写格式等;第11章详细介绍了水环境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运行与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本书的第二、三篇为质量体系文件,介绍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格式及内容。 本书可供各级水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天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玉街、蔡小兵、成建宏、王虹、郭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30-2012):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共8章,主要包括检验测试通用条款,变形监测仪器检验测试,渗流监测仪器检验测试,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检验测试,环境量监测仪器检验测试及检验测试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30-2012):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衔接《岩土工程仪器系列型谱》(GB/T21029—2007),《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30-2012):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对大坝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埋设前的检验测试项目、检验测试方法等做了规定。制定、调整和统一了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在埋设前的技术要求、测试环境、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的基本项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规则与代码格式; ——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索彦、姜德文、鲁胜力、李智广、何兴照、赵院、严慕绥、刘宪春、罗志东、曹文华。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星明。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
本书通过对巴家嘴水库建设、运行、改建过程的剖析和研究,提出了黄土高原缺水地区,多沙、高含沙河流水库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上篇主要介绍建设、运用、改建及高含沙水库泥沙运动机理研究,中篇主要介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泥沙设计,下篇介绍水库泥沙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书通过对巴家嘴水库建设、设计、运用的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排沙、减淤、保持有效库容的角度,提出了“设计满足各级设计水位泄量要求的水库泄流曲线,这是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曲线的显著特点”等观点,提出了兼顾地方用水和排沙要求的水库运用方式,为水利工程师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工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