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ty"> 《农艺工基本技能》编写组编写的本书是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为初学者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农艺工基础知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管理、农作物栽培技术。 《农艺工基本技能》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农艺工的知识和操作要领。 《农艺工基本技能》由石丽峰、张永霞、孙菁编写。
本书是为满足咖啡栽培与初加工的工作需要,根据咖啡产业对咖啡栽培与初加工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并参考国内外*技术编写的。本书是咖啡栽培与初加工人员培训用教材。首先介绍了咖啡栽培与初加工人员的岗位常识,然后详细介绍了咖啡树栽培基础知识、咖啡树繁殖、咖啡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咖啡采收、初加工及储藏等核心技能。本书配有丰富直观的图片,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学习,适合于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使用。通过培训,初学者或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可以达到上岗的技能要求。
本书遵循基础性、通俗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案例说明问题,尽量避免深奥的理论性介绍。本书针对菜籽油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着重介绍了实体企业如何发挥期货市场的独特功能来规避价格风险、创新经营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操作原理。同时,本书结合菜籽油行业的特点,从供求关系入手,详细介绍了影响菜籽油期货市场的各方面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林地间作的科技书籍。由林粮间作、林经(经济作物)间作、林菜间作、林菌(食用菌)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六大部分组成。对于每类林地间作,都从立地条件和应用范围,树木和果树种类选择,与之进行间作的各类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选择,具体技术要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特别强调了在退耕还林地区严禁林粮间作。全书自成体系,既反映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生产成就。《林地间作》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应该有广泛的读者范围。
《p》本教材介绍了设施果树促成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设施类型与基本结构设计要求,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优势资源利用与设施类型、种植品种选择的关系,设施果树园地选择与规划,设施果树的建园与栽植,整形修剪与控长促花技术及设施促成栽培技术。涉及树种包括草莓、桃、葡萄、杏、李、甜樱桃六大树种。这六大树种设施栽培面积占我国现有设施果树栽培面积的90%以上。本教材紧密结合我国设施果树栽培实际,参考了国内同行研究成果,并融入了编者20年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p》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农艺等多部门和农作物栽培、土肥、种子、植保等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各个环节。同时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本书主要介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方法、理论、技术。包括:护性耕作的概念、起源、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相关规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施,农作物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秸秆处理回收利用技术。
湖南位于我国的油茶核心产区,是全国油茶产业大省,具有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丰富的油茶种质资源、非常大的油茶栽培面积和悠久的油茶栽培利用历史。油茶产业是湖南的优势特色产业,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湖南省林业局历来非常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正在打造油茶千亿元产业,这是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国油茶产业尚处于现代产业的早期发展阶段,仍具有传统农业的产业特征,需要一定时间向现代油茶产业过渡。油茶具有很多非常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种植油茶需要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必要的园艺化管理措施。200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实施以来,湖南和全国南方各地掀起了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油茶产业已奠定了一定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基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根深蒂固的
我国农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人多地少”是影响农业发展重要的基本国情。如何在人均耕地面积仅1.1亩的条件下,既能保证足够的粮食等必需农产品的供给,又能不断改善品质、丰富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农产品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需求,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立体农业逐步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在理论上也不断得到总结、归纳和提高。 本书对立体农业技术进行深入的总结,希望这种技术有助于农业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多样化供应及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权威性的内容、清晰的照片以及系统的论述方法,使本书成为关于药用植物的颇具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参考性读物。本书收录了世界各地700余种药用植物,配有1500余幅彩色照片,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能轻松地掌握识别各种药用植物的知识。 本书对收录的每一种药用植物均有准确的论述和说明,使其特征和特性跃然纸上。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书中收录的每种药用植物的重要特征、生态环境、自然分布情况等知识,并介绍了判断其采集的部位、调制的方法以及在烹调、医药、美容、熏香、工艺品等不同方面的运用。书后还附有简明扼要的专有名词解释。
本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进展,既有传统的资源评价和育种技术,又有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资料翔实,融史料性、实用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可以体现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概貌。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先概论了茶叶作为一项栽培作物在当今国内外的生产概况,古今中外的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工作;种植资源部分重点阐述了茶树的起源深化、系统分类、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建立等内容;遗传改良部分在充分阐明茶树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除了介绍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常规遗传改良方法外,重点论述了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茶树功能基因研究以及转基因等新的技术、方法和取得的进展,并附图片27幅。本书兼顾了学术性和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从事茶树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农业推广人员来说,学习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对于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参与式农业推广工作方法(北京市村级全科农技员培训教材)》由王德海主编,本书是一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参与式农业推广工作指南,是为基层农业推广人员提高工作水平而编写的一本工具书,本书的使用对象是基层广大农业推广工作者。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资源丰富的红薯各种加工实用技术,内容包括红薯淀粉的提取技术、红薯粉丝(条)的生产工艺、红薯糖果糕点小食品的制作、红薯酿酒、调味品的生产以及红薯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其中对各地近年来涌现的先进经验,例如精白红薯淀粉、粉丝的生产原理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该书作为红薯综合加工利用较系统、较全面的一本专业书,特别适合从事红薯加工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家庭作坊的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农民阅读,也可作为职业中学、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共分10章,第1、2章介绍了滴灌施肥灌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3章介绍了滴灌施肥常用肥料的可溶性和兼容性;第4章介绍了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的植株与土壤养分诊断和施肥灌溉制度;第5章介绍了滴灌系统的化学堵塞及其防护措施;第6、7章介绍了不同滴灌系统设计运行参数和土壤条件下水分运移、湿润体几何尺寸、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布的试验研究成果;第8章利用商业化软件HYDRUS-2D模拟了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的水氮运移规律,在水分运移模拟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而在氮素运移的模拟方面表现出确定性模型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第9章建立了模拟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分布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旨在为这种复杂条件下氮素分布的模拟探索一条新的途径;第10章介绍了干旱风沙区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春玉米需水规律的田间试验结果。 本书可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医药普及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编者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普创作,向人们普及科学的用药知识和方法。
本书着重介绍大果枇杷的优良品种,大果枇权嫁接快育苗方法,大果枇杷园的建立,大果枇权矮化、早结、优质高产栽培,无核大果枇杷的培育和提前至春节采收上市等新技术。另外还介绍高效益果园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大果枇杷的采收、保鲜与加工。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不管是否种过果树,只要对照本书方法去做,就会获得理想的收成,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2000千克。如品种选择得当,平均单果重将超过50克,*单果重可达100克以上。
本书是“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科普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水稻的高产栽培实用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水稻的生育进程、福建省水稻主栽品种、水稻育秧与移栽、稻田施肥与灌溉、再生稻高产栽培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球盖菇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且栽培原料来源广,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成为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发展大球盖菇生产,不仅在资源再利用和净化环境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需求,普及大球盖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大球盖菇生产,我们组织从事大球盖菇生产的科技人员,认真总结生产经验,编写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图说》一书。该书以图说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大球盖菇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与加工等技术。全书分为六部分,、二、三部分叙述了大球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根本性的生产资料,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有“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名言,国外有“All the flowers of our tomor—rows are in the seed today”的谚语,无不表明种子的重要,性。 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6亿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5.8亿吨左右,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大国和生产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其种植规模仅次于粮食作物,位居第二位。其中主要蔬菜品种如白菜、萝卜、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大葱、西瓜、甜瓜面积约占蔬菜播种面积的50%。如果每亩平均播种量按0.3千克计算,那么中国每年蔬菜的需种量高达7.8万吨。据专家分析,我国种子的年销售额约20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年交易额的9%。未
本书共收上载各种小产品和实用技术共计60项。全部都是根据当前和近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并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城乡区街集和个体企业的实际和可能而选定的。其中,有的已经生产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有的已经试制成功,有待组织生产和推广应用;有的则适应市场需要,有的发展前途,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再经进一步完善即可投入生产的产品和技术。 本书力求切合实用。全书60项产品和技术,按住能和用途不同,分为五章60节,除着重介绍每个产品或每项技术的特点、用途、原材料、配方、操作、使用方法和效果外,为方便读者,还列出了所用材料的生产厂家。
我们于1996年开始,对80余种除草剂、14种作物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药条件、不同施药种类和剂量下药害表现和安全应用技术研究。结合我们多年的科研和工作实践,系统整理了各类室内、田间试验的技术材料,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而编写了本书。 该书内容包括21章,概括介绍了除草剂药害的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各类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方法,全面分析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全书共收录各类除草剂在主要农作物上产生药害的原色照片1625幅,这些图片资料十分珍贵。该书图文并茂,是我国部全面记载除草剂药害的大型彩色图谱,可供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农药厂技术人员和农药推广销售人员参考。
本书为温铁军教授带领福建农林大学团队的又一科研成果。 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本书首先论述了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进而有了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农业1.0对应殖民地大农场,中国因受资源禀赋硬约束,难以效仿其走规模化农业道路。农业2.0对应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近年来面临高亏损和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农业3.0对应三产化农业,因其与形态各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农业4.0意即社会化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将农业多功能性所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彰显出来,带动农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