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乐器既是艺术品,也是文化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乐器中的共鸣构件是乐器具有特定音色的决定性因素,而木材是制作乐器共鸣构件极其重要的原料。作为世界大乐器生产基地的中国,目前面临适合于制备乐器共鸣板的优质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我国乐器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乐器音板用木材的功能性改良及新型材料》针对乐器共鸣板木材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采用自然陈化、抽提、浸渍、高能射线处理等手段对云杉、泡桐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并对改良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开发乐器音板用新型材料,研究了木质单板-碳纤维、木质单板-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其声学振动性能,分析其用于乐器共鸣板的可能性。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茶树良种是高效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特异品质、产品多样化与市场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国内外茶叶生产的每一次飞跃总是与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分不开的。 陈常颂、余文权编*的《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茶树育种和茶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生产者等提供参考。
《红松活立木腐朽诊断与防治》主要阐述了红松活立木腐朽诊断与防治的生态环境学意义、红松林空间布局及腐朽率调查方法、红松活立木腐朽快速诊断技术及应用,并以红松活立木腐朽防治为目标,系统解析了活立木自身特征、立地环境条件与红松活立木腐朽的相关性,后从营林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角度探讨红松活立木腐朽综合防治技术,旨在降低红松活立木腐朽率,提高林分生长质量,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发挥,为森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书填补了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重组材料专业领域的空白,为木竹材加工业(如景观园林、建筑结构、家具装饰等产业)提供了规范性技术资料,同时也是木材科学与技术本科教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研究参考资料。本书可作为从事木竹重组材料产品生产、质量检测、贸易检验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林业、木材、园林和建筑相关专业教师、学生、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张会儒、雷相东等编著的《典型森林类型健康经营技术研究》共分10章,章为外森林健康经营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包括外关于森林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森林的特征、森林健康监测、森林健康评价、森林健康经营(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我国典型森林类型健康经营技术的研究思路等。第2章为国家层面的森林健康状况诊断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林分层次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国家层面林分尺度森林健康评价标准建议方案、林分层次森林健康评价系统开发等。第3章至第9章为不同区域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健康经营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及演替规律、健康诊断及评价、健康经营试验、健康经营技术模式等。0章为森林健康经营保障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健康经营保障政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我国森林健
虎作为全球性的一个旗舰物种,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健康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野生虎的种群却在持续下降,虎的栖息地也在不断减小,其中虎的栖息地相比10年前已经减少了40%。而世界野生虎的种群数量也已经非常低,目前只有3200只左右。野生虎正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偷猎等威胁,加上执法力度不足和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了野生虎种群的下降。未来的若干年将是对野生虎保护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行动,这个物种将很可能无法拯救。 本书分析判别了野外虎能够生存的潜在区域,划定了适宜虎生存的大块栖息地以及连接这些栖息地和提供种群沟通的廊道,同时也将这些区域的恢复顺序进行了分析,显示出了重新恢复虎种群的可行性。这为野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树名木不仅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和活的生物化石,更是城市人文历史的一种载体,人事更迭的见证,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的痕迹,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本书通过对广州市具有本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特色的古树名木和树木保护技术的介绍,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传说,科普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知识、名木的文化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州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技术特色,以此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宣传和科普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草原监测技术与应用》是以新时期草原调查监测体系构建为基础,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为底版,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草原分区结果,较为系统全面研究总结了草原监测与评价的专著,从中国草原资源概况、草原监测历史回顾到新时期草原监测评价体系构建,从草原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到实际操作应用,从全面监测到专项监测,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库建立、处理系统及管理平台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中国草原资源概况、新时期草原监测评价体系、草原监测技术、草原基况监测、草原动态监测、草原生态状况评价、草原应急监测、草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草原管理平台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