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名城,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分布着许多靠前闻名的历史人文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淄博地区留下了数目可观、种类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淄博市现存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散生单株937株和8个古树群(群内约1204株古树),分属26科40属,其中国家一级古树(不含群内古树)有290株,国家二级古树有285株,国家三级古树有362株。祁连山主编的《淄博古树名木图鉴(精)》旨在宣传和普及淄博市古树名木,唤起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水平和档次,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本书依据2012年全市古树名木调查资料,并于2016年和2017年组织专业力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每株入册的古树名木的生长指标和地理坐标等进行了标注,同时配以图片对该树当前的生存现状和生长态势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系统介绍 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和功能 效益,并客观分析了与林业发达 的差距,指出我 国总体上依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据此提 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期待该书的出 版,能够为林草工作者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珍 惜成就,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加快国土绿 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严格森林资源监管,强化森林科 学经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也希望藉 此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加自觉 地投身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谱写生机蓬勃、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
本书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国际山茶深入调查、研究;国际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对许多相关内容作了增补、匡正,有些资料乃首次披露于众。 中国和日本山茶早西传者并非英国人,也不是从1739年伊始。而是早在16世纪末已由个别荷兰、葡萄牙航海人员顺带去,其后,曾听从南非荷兰殖民地总督指令,把随船顺带的山茶先种植在好望角一带。 日本早在公元716年时,中国唐玄宗赏赐给遣唐使一些山茶,带回日本,有关资料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自江户时代至明治年代早期的289年间出版了许多茶花图谱、杂著、图卷、画屏等。 马来西亚和中南美洲亦能栽培山茶。 山茶学名并非由分类学鼻祖林奈首创。
《温州植物志(第2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本志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 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 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 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 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 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 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 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三卷包含被子植
本书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为宗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全面总结了近十年来的林业科研新成果,并融入了林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全书共分20章,内容涉及林木良种培育、苗圃的建立和育苗技术、主要林种营造技术、森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森林测量与森林资源调查、绿地规划设计与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以及林产品加工技术与森林多种经营等。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实用参考价值,可供林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Widely distributed in Asia,Africa and Latin America,bamboo and ratta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among the world,S plant and forest resources.These versatile plants have a great potential in povedy reduction,indus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张家口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全市野生植物约500~600种,其中花卉约有500多种,具有种类繁多、**特色、花色各异、色泽艳丽、品种珍稀、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等特点,有很高的观赏、研究和开发价值。 为摸清全市花卉资源状况,为专业人员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查阅工具和参考,市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花卉资源进行普查,编辑出版了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花卉/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一书。全书以当地特色野生花卉为主附加已规模栽培的少量引进物种(不含外来盆栽花卉),共收录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卉457种,涉及 64科250属,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花卉资源的全貌。
贵州普安龙吟阔叶林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西南喀斯特土壤保持重要区的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温性灌丛生态系统以鹅掌楸、猕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体职责,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学实习、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公益性自然保护区。本书是该保护区的科学考察集,用翔实的数据记录了该生态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等各项指标,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森林植被、大型真菌、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社区发展、保护区规划等。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广西树木志(第1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与研究项目“广西树木物种资源的研究”(项目编号:林科字(1996)第44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成果。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于1996年立项实施以来,课题组在广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工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良凤江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与鉴定标本、编写书稿和提供相关资料。因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致使种系变动较多,故书稿历经数次校核后才终定稿。
本书九万山是广西地史古老、地层复杂的地区,地貌中山,气候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历来为生物学家所关注。为全面摸清域内生物资源,2003~2004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区林业局会同多家单位进行多学科科学考察,考察成果作为此保护区升级材料报呈国家林业局,2007年获准晋升为*自然保护区。本书2003~2004年九万山保护区科学考察成果,有总论,又有各专业分述篇,较全面系统论述了该区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植被、野生植物、大型真菌、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兽类)、昆虫的多样性状况及珍稀性特点,分析了本区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组合特征,揭示本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原始性、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殊性在广西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位作用,并从区域气候特点、生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特征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综
古人云:“香发于沉,历久不散。聚灵凝润,旷 世稀臻。”“三香树种”指降香、檀香、沉香,它们 有着悠久的栽培与应用历史和香、奇、优的名贵材性 ,是香文化和家居制品的上好材料,也是养生保健的 宝物。《三香宝典:降香檀香沉香树木栽培与应用》 编者李凯夫、邓和大、陈策本着以独特视角重新审视 这三种树木的栽培、利用和价值,以推动我国珍贵树 种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中国科学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是我国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是开展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的理想场所。2004~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参照CTFS(centreforTropicalForest,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在鼎湖山庆云寺后山至三宝峰之间保存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建立了20hm2的永久监测样地,以期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按照5年复查一次的要求,我们于2010年完成了对大样地的次复查,并在大样地周边地区建立了5个不同群落类型1hm2的附属样地,附属样地的建设标准与大样地相同。同时根据复查结果对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修正。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详尽描述了修正后的鼎湖山20hm2大样地(DHs大样
《中国桑树栽培品种》介绍了有关桑品种的变迁,收集了全国各地审定品种、大量地方品种、果用桑和特殊用途桑品种的详细资料。在桑品种的倍数性确定、原始资料收集和审定编号等方面做如下说明: (1)zui新桑树染色体研究成果表明,桑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应为7,同时也发现桑染色体的多倍性十分丰富和复杂。为了尊重桑树品种审定文件的原始记载和符合目前桑树育种工作者对桑树品种倍数性确定的习惯,故《中国桑树栽培品种》收集的各桑树品种染色体组倍数性仍按照品种审定的标注,即仍按照桑染色体基数为14确定桑品种倍数性。如:2n=28的仍确定为二倍体而非四倍体。 (2)由于部分桑树品种年代较为久远,无完全的相关原始选育资料,导致部分品种描述不甚详细。 (3)由于我国早期品种审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审定工作等不够规范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运用海洋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反映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取得的成果和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六章: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第2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机制评估方法、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建议,建立了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红树林现状、发展和未来的教科书,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树木/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分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两个部分。共计54科388种,其中原生树种282种,引进树种106种。每个树种所配照片包括植株全景照,以及干、枝、叶、花、果等的特征照。文字按照科、属、种进行分类,介绍了每个树种品种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