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菌种分离技术、菌种生产技术、规模化栽培技术的专门著作。首次系统地介绍了羊肚菌的生物学、物种多样性、生态学、生理学、高产栽培原理,解密了羊肚菌原始菌种的分离技术、母种培养技术、营养料袋制作技术、原种和栽培菌种生产的技术,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商业化栽培羊肚菌的工艺操作流程、大田的各种栽培模式和技术,特别介绍了室内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大面积不出菇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全书对重要的细节问题都用精美的彩色图片加以详细说明,重要的技术环节都有技术数据参数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原料清单,是广大羊肚菌研究者、栽培者、爱好者的一部实验和生产操作手册。
《木材波谱学(第二版)》是我国部有关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与木质材料科学相互交叉融合之作。《木材波谱学(第二版)》共11章,分别阐述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锥形量热仪分析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和圆二色谱技术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木材和木材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植物资源是农林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既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涉及一个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国土安全,所以国家十分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 北京市于2007~2010年历时4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组织下,在4年间,北京林业大学的2000多名师生共调查北京市各区县的1649条沟系、52 208个样方,采集标本22 460份。本书在植物资源编目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北京地区植物物种分布的植被类型、海拔以及具体地点,并对北京地区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北京地区野生植物、保护植物以及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绘制了北京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图,保护植物、入侵植物、重要林木树种乡镇水平的分布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地区植物资源信息
《中国经济树木原色图鉴(1)》裸子植物各科均采用郑万钧教授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的系统,被子植物各科均采用恩格勒的系统。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编写了中文、拉丁文树木名称索引。 《中国经济树木原色图鉴(1)》在编撰过程中得到河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领导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温州植物志(第4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本志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 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 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 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 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 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 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 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三卷包含被子植
该书将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操作细则和法律依据等归纳在一起,为每一名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理清了脉络,规范了程序,提供了经验。该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升华,是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桌边案头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总体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林地非法流失,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法,热情
1951年我被选送去苏联学习林业,1956年回国后分配在北京林学院(即今北京林业大学)造林教研组工作。当时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赶快熟悉我国的林业,特别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山地造林工作,以便胜任要我承担的造林学教学任务。1956年秋我利用协助苏联专家指导研究生的机会到全国各地林区转了一圈,1957年春就要开始定下来学习研究一些中国的造林问题,西山林场自然成为了我的个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当时北京建立了专为绿化西山而设的西山造林事务所(今西山林场前身),在朱德同志的号召下,在广大解放军战士的积极参与下,已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化西山的人工造林工作,连续造了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整个华北石质山区的绿化工作中先行了一步。我那时就和同教研组的郑文卓先生一起,去了西山造林事务所,和当时担任主要技术指导任务的史璋、
《温州植物志(第2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中国科学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是我国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是开展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的理想场所。2004~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参照CTFS(centreforTropicalForest,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在鼎湖山庆云寺后山至三宝峰之间保存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建立了20hm2的永久监测样地,以期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按照5年复查一次的要求,我们于2010年完成了对大样地的次复查,并在大样地周边地区建立了5个不同群落类型1hm2的附属样地,附属样地的建设标准与大样地相同。同时根据复查结果对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修正。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详尽描述了修正后的鼎湖山20hm2大样地(DHs大样
张家口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全市野生植物约500~600种,其中花卉约有500多种,具有种类繁多、**特色、花色各异、色泽艳丽、品种珍稀、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等特点,有很高的观赏、研究和开发价值。 为摸清全市花卉资源状况,为专业人员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查阅工具和参考,市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花卉资源进行普查,编辑出版了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花卉/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一书。全书以当地特色野生花卉为主附加已规模栽培的少量引进物种(不含外来盆栽花卉),共收录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卉457种,涉及 64科250属,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花卉资源的全貌。
本书运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预测理论,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全国二类调查数据,针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与预测和价值预测,介绍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工程完成情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筛选、界定及估算,精确地评价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所发挥的巨大生态效益。 本书可供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森林经理和经营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茶树氮磷钾营养生理》共七章,*章着重阐述茶树氮磷钾的营养特性与分布。第二章主要介绍茶树氮磷钾营养的吸收、转运与利用特征。第三章主要介绍茶树氮磷钾营养的生理效应,探讨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LSCM)和基因表达谱差异技术等先进研究手段在茶树营养生理学上的应用。第四章简要介绍了茶树氮磷钾营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和第六章阐述了茶树氮磷钾营养与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的关系。第七章从茶树氮磷钾营养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出发,主要论述了茶树树体氮、磷、钾营养和氮磷钾肥料对茶叶重要品质成分。
竹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我国竹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而发展、壮大,为保护生态环境、繁荣社会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林业的朝阳产业、竹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 全球有竹类70余属(木本)1200余种,其中我国有39属500余种,几乎占全球竹类种数的1/2。在这为数众多的竹类植物资源中首推刚竹属,该属竹种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是我国竹林主要的经营对象,占全国竹林面积2/3的毛竹即刚竹属竹种。全国竹业产值2012年达l95亿美元,其中刚竹属竹种所产生的产值占到90%以上。刚竹属竹种几乎全部原产于我国,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等优良遗传特性,因而分布也为广泛,全国27个有竹子分布的省、市、区,都有刚竹属竹林生长
三江源生态系统评估系列丛书针对三江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借鉴联合国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理论框架,以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的生态建设成效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连续监测评估为核心服务对象,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手段,在建设三江源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野外观测数据、生态模型模拟数据和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集成分析,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尺度转换与地面-空间数据相互验证,建立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生成了多时空尺度系列生态监测与评估信息,追踪全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轨迹,提炼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实现了对三江源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本底和工程中期(2005-2009)生态成效的综合评估。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建立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
《广西红树林资源及其经济价值》概述了广西红树林资源的现状、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总结了23种红树林植物在食用、药用、材用、薪柴、养蜂、绿肥、饲用、染料方面,以及104种红树林动物在食用、药用、饲用方面的传统利用。探讨了红树植物木榄、红海榄、秋茄树、海榄雌、蜡烛果叶或胚轴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并对生物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木榄根和红海榄树皮内生菌,以及红树林土壤和海水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并对代谢产物的发酵条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体系、价值体系、价值评估,以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中国是木材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建筑与室内装饰装修用材之需求量大幅上升。 本书记载了隶属83科的205种进口木材,其中亚洲及大洋洲木材135种,隶属52科;非洲木材21种,隶属8科;南美洲木材26种,隶属17科;北美洲木材18种,隶属6科;俄罗斯木材5种,隶属1科。以图示与简介的方式叙述其木材特性,对木材加工产业特别是地板、家具、胶合板、木线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供从事木材科学研究、检验鉴定、教学、生产、贸易以及使用单位参考。书中的树种中文名(木材名称)均按现行国家标准GB/T18513-2001《中国进口木材名称》进行命名和排序,对个别尚未定名的树种,暂用其原文。
中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集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岩臼、火山、温泉、河流、沙地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作者通过近10年的研究,并总结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从公园的自然属性、科学价值及意义、保护与开发整合模式三方面全面论述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 全书分三篇,共十六章,资料丰富,图片精美,是一部地质公园建设和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学、地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管理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