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书是一部关于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菌种分离技术、菌种生产技术、规模化栽培技术的专门著作。首次系统地介绍了羊肚菌的生物学、物种多样性、生态学、生理学、高产栽培原理,解密了羊肚菌原始菌种的分离技术、母种培养技术、营养料袋制作技术、原种和栽培菌种生产的技术,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商业化栽培羊肚菌的工艺操作流程、大田的各种栽培模式和技术,特别介绍了室内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大面积不出菇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全书对重要的细节问题都用精美的彩色图片加以详细说明,重要的技术环节都有技术数据参数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原料清单,是广大羊肚菌研究者、栽培者、爱好者的一部实验和生产操作手册。
.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植物生态指示值与种组,共2章,包括常绿阔叶林中3800余种植物的生态指示值,以及根据温度、水分和土壤酸碱度划分的生态种组。第三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功能与演替,共4章,涉及群落
本书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国际山茶深入调查、研究;国际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对许多相关内容作了增补、匡正,有些资料乃首次披露于众。 中国和日本山茶早西传者并非英国人,也不是从1739年伊始。而是早在16世纪末已由个别荷兰、葡萄牙航海人员顺带去,其后,曾听从南非荷兰殖民地总督指令,把随船顺带的山茶先种植在好望角一带。 日本早在公元716年时,中国唐玄宗赏赐给遣唐使一些山茶,带回日本,有关资料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自江户时代至明治年代早期的289年间出版了许多茶花图谱、杂著、图卷、画屏等。 马来西亚和中南美洲亦能栽培山茶。 山茶学名并非由分类学鼻祖林奈首创。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系统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和功能效益,并客观分析了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我国总体上依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据此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期待该书的出版,能够为林草工作者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珍惜成就,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严格森林资源监管,强化森林科学经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也希望藉此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谱写生机蓬勃、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运用海洋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反映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取得的成果和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六章: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第2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机制评估方法、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建议,建立了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红树林现状、发展和未来的教科书,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书运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预测理论,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全国二类调查数据,针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与预测和价值预测,介绍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工程完成情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筛选、界定及估算,精确地评价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所发挥的巨大生态效益。 本书可供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森林经理和经营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张家口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全市野生植物约500~600种,其中花卉约有500多种,具有种类繁多、**特色、花色各异、色泽艳丽、品种珍稀、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等特点,有很高的观赏、研究和开发价值。 为摸清全市花卉资源状况,为专业人员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查阅工具和参考,市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花卉资源进行普查,编辑出版了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花卉/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一书。全书以当地特色野生花卉为主附加已规模栽培的少量引进物种(不含外来盆栽花卉),共收录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卉457种,涉及 64科250属,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花卉资源的全貌。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系统介绍 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和功能 效益,并客观分析了与林业发达 的差距,指出我 国总体上依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据此提 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期待该书的出 版,能够为林草工作者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珍 惜成就,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加快国土绿 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严格森林资源监管,强化森林科 学经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也希望藉 此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加自觉 地投身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谱写生机蓬勃、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名城,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分布着许多靠前闻名的历史人文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淄博地区留下了数目可观、种类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淄博市现存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散生单株937株和8个古树群(群内约1204株古树),分属26科40属,其中国家一级古树(不含群内古树)有290株,国家二级古树有285株,国家三级古树有362株。祁连山主编的《淄博古树名木图鉴(精)》旨在宣传和普及淄博市古树名木,唤起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水平和档次,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本书依据2012年全市古树名木调查资料,并于2016年和2017年组织专业力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每株入册的古树名木的生长指标和地理坐标等进行了标注,同时配以图片对该树当前的生存现状和生长态势
《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由作者花费多年心血编撰而成。从浙江708种野果植物中精选出观赏野果100个主种和106个附种,食用野果100个主种和81个附种介绍给读者。每种野果均配有由作者拍摄的精美图片,同时给出中名、科名、拉丁学名、别名及形态特征、分布、生境、繁殖方式、用途等文字内容,并附有常见的有毒果实、不堪食用野果图片及浙江野果名录。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四十年监测与评估》主要从森林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在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分析了四十年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首次连续、动态地评估了四十年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并揭示了其变化规律和原因。
竹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我国竹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而发展、壮大,为保护生态环境、繁荣社会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林业的朝阳产业、竹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 全球有竹类70余属(木本)1200余种,其中我国有39属500余种,几乎占全球竹类种数的1/2。在这为数众多的竹类植物资源中首推刚竹属,该属竹种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是我国竹林主要的经营对象,占全国竹林面积2/3的毛竹即刚竹属竹种。全国竹业产值2012年达l95亿美元,其中刚竹属竹种所产生的产值占到90%以上。刚竹属竹种几乎全部原产于我国,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等优良遗传特性,因而分布也为广泛,全国27个有竹子分布的省、市、区,都有刚竹属竹林生长
中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集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岩臼、火山、温泉、河流、沙地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作者通过近10年的研究,并总结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从公园的自然属性、科学价值及意义、保护与开发整合模式三方面全面论述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 全书分三篇,共十六章,资料丰富,图片精美,是一部地质公园建设和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学、地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管理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