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框架下,融入了 全周期 多功能 近自然 差异化 等经营理念,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对技术要素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表述,包括模式名称、适用条件、经营目标、目标林分、全周期主要经营措施和示范林6个部分,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进行分区汇编。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从森林康养产业从业者与服务对象需求的维度出发,对为森林康养植物资源的功能应用作科普性介绍。本书上篇为概论,主要包括森林康养植物涵义、作用机理、功能、类型、筛选原则、构建模式、适宜人群、场景应用等内容。下篇为功能应用,主要通过彩色图文形式,对222种常见森林康养植物的基本属性、康养功能、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引证梳理和应用探究。本书可以帮助森林康养产业从业者与服务对象认识了解森林康养植物,也能为广大植物爱好者、林业和园林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读者提供多一种不同视角的阅读选择。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林业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把林业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亘古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拥有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林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总的来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林业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蔚县众多的古城堡,承载的是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面对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你得读懂它们,欣赏它们,能够鉴别和判断它们,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这本书图文并茂,着重反映蔚县文化遗产中古典建筑的基本面貌、表现形态、美学和工艺上的主要特点,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当地政府为继承与保护古建筑所做的工作。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察和深层文化思考,充满了作者的个性和感情色彩。比如每一章节都附上了作者写生蔚县后的绘画创作和与之相关联的古典家具收藏日志。这是该书写作体例的一大特色。
基于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各分量,定量评价典型森林植被对降水输入过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和流域生态用水量。从坡面和流域两个尺度,解析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各组分的影响,揭示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区域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协调管理的技术方案与对策。
《国际环境译丛:森林动态发育学》从机理上描绘了森林的成长和由于人为与自然的干扰森林所发生的变化,综合了生理学、生态学和造林学方面的如识并比较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强调了所有森林都在持续发生变化,并指出北美和其他地区的森林都在以相似的模式发生着变化。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介绍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理念与实操技术,包括国内外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现状、古树名木长寿原因及其环境因素影响分析、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12个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实操案例、2株古槐迁地保护移植案例及古树名木复壮工程监理等。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体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编写中,以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为主线,以古树名木复壮为核心,将古树名木复壮及移植实操案例融入其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适于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一线技术人员、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古树、林学、园林、森林
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图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介绍了火龙果的品种资源概况、品种分类及分类标准、主要品种、产地、品种评价等,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5~7张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内容依次介绍了国内育成品种、国外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品系、株系)、野生及近缘种。
中国科学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是我国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是开展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的理想场所。2004~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参照CTFS(centreforTropicalForest,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在鼎湖山庆云寺后山至三宝峰之间保存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建立了20hm2的永久监测样地,以期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按照5年复查一次的要求,我们于2010年完成了对大样地的次复查,并在大样地周边地区建立了5个不同群落类型1hm2的附属样地,附属样地的建设标准与大样地相同。同时根据复查结果对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修正。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详尽描述了修正后的鼎湖山20hm2大样地(DHs大样
《森林医学》中包含了关于森林疗法的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实证,并介绍了日本、韩国、中国及欧洲境内森林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全新趋势。**部分导言,第二部分森林环境的评价,第三部分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第四部分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绿地及人类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第六部分森林与人类健康研究:全球研究趋势。
《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以林学、心理、旅游、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疗养的基础理论、基地建设、课程编制、实施方法等领域,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角度,为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材将从森林疗养元素、森林疗养与人体健康、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森林疗养师能力要求、森林疗养途径及有效实施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森林疗养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和重要意义。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疗养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疗养的相关硬件及软件建设。森林疗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林学、心理、文化、旅游、医疗、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均为热点行业,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森林疗养已成为主流。通过本教材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森林疗养实践中综合应用
本书首先从 科学共 识、 共同应对和 林 业规则的角度入手,向读者 全面介绍了 应对气候变 化的认识和行动过程,帮助 读者进一步深化对林业碳汇 在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 要地位的认识;接着,本书 从林业在 双碳 进程中的战 略任务、奋发作为、现实差 距、战略谋划和前景预期着 眼,帮助读者深人了解 总体部署对林业碳汇工作提 出的要求,了解林业碳汇工 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对 工作中存在差距的分析,深 化对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的行动的理解,了解森林碳 汇将给森林保护、森林可持 续经营和林业发展带来的重 大影响;随即,本书从林业 在 双碳 进程中的市场机制 和供给角度介绍了许多读者 为关注的 外碳市场发 展状况及碳汇开发交易的 新要求; ,本书又用近 一半的篇幅,从坚持统筹推 动、加强科学研究、开展试 点示范、开发碳汇项目、加 强
陈祥盛、杨琳、李子忠编写的《中国竹子叶蝉( 精)》共分6个部分。第1部分全面回顾了竹子叶蝉国 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2部分系统记述了中国竹 子叶 蝉8亚科58属123种,包括10新种1新组合和1种雄 虫首次记述。每个种均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包括中文 名、 拉丁学名、原始文献出处、体长、体色斑纹、外形特 征、 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寄主、分布、标本采集记 录等信息,提供了精美的彩色外形特征图及 黑白雄性(部分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新 种还列出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特征。27种叶 蝉取食竹子系首次报道。第3部分初步报道 了123种叶蝉对竹子的危害情况,提供了39 种叶蝉珍贵的生态照片及其寄主植物照片。第4部分 详细 报道缅甸安小叶蝉的生物学特性,附有卵、若虫、寄 主植 物、危害状等珍贵的生态照片。第5部分初次报道了 吡虫 啉等6种药剂对缅甸安小叶
基于竹材细胞壁的壁层结构及微纳观力学的研究,是竹材材性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探索竹材复杂力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书基于目前**、前沿、全面的壁层结构及微纳观力学测试技术,研究了竹材纤维、薄壁细胞及导管的壁层结构,重点研究了竹材纤维细胞壁的力学特性,分析影响竹材细胞壁力学特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与木材细胞壁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探索发育过程对竹材细胞壁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竹材卓越的力学特性,促进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竹材微观力学方面的发展。
供从事水土保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森林水文学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