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着,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格分析
本书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即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第十六版更新了版式,以便把这部经典著作继续成功地呈现给未来的数代读者。
蓄养金鱼作为中国民间游艺的传统项目,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好尚和生活情趣。今走,传统的选种、育种方式已逐渐为大规模的工业养殖取代,懂行的玩家看了,难免摇头。本书即是对传统金鱼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由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辑录古今相关著述十余种:前半部分为今人著述两篇:刘景春先生所撰《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从作者六十余载的实践出发,记述了老北京四合院内的养鱼方法和品种讲究;《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为生物学专家陈桢教授所著,通过大量考证和深入研究,呈现了对中国金鱼的变异、进化和遗传因素的完整认识。后半部分汇集明清以来有关的珍贵文献和图谱,包括《金鱼品》、《朱砂鱼谱》、《朱鱼谱》、《金鱼图谱》、《虫鱼雅集》、《金鱼饲育法》六种,及近人周瘦鹃《养金鱼》和郑逸梅《金鱼掌故》二文,理趣俱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 “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这是一本有“历史”的妖怪书 从绳文时代开始探寻,日本妖怪进化过程全纪录! 更有雪女、清姬、玉藻前、酒吞童子、天狗等著名妖怪的成型故事! 这是一本有“风格”的妖怪书 鸟山石燕、葛饰北斋、歌川国芳、月冈芳年、河锅晓斋…… 两百余幅浮世绘大师作品,一妖多貌,开启“八百万神明”国度的寻妖之旅! 这是一本有“碰撞”的妖怪书 现代雕刻家籔内佐斗司、平面设计师NAGA、陶艺师王雪阳、插画家铃木博雄 现代艺术家和手艺人访谈实录,讲述妖怪对现代生活以及作品创作的影响! 这是一本有“生命”的妖怪书 经过专业纸艺设计团队的精心设计,四幅代表各时期特色的浮世绘作品立于纸上。小心,妖怪来袭!
“解读早期中国”(全四册)包含了考古作家许宏的四部公众考古学作品,分别是《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和《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四本书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对距今三千多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大变局进行了讲述。《早的中国》讲述了作为考古队长的许宏,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展现了东亚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文明面貌,让我们看到史书中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何以中国》聚焦中国文明史上重要转折点——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讲述在所谓夏王朝的前夕,中原大地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大都无城》用动态观察的方式,对中国古都从“大都无城”到“无邑不城”的变化,进行了解析;《东亚青铜潮》梳理了中
本书是作者在天津音乐学院讲授古琴课程的契机,编成一本内容全面的古琴教材。全书从讲解乐器知识和上弦、调弦的方法开始,由浅入深,逐课传授了二十三首琴曲,不仅收录了成先生亲自打谱和擅长演绎的传统古曲,更有其自行创作的新曲若干。全书行文为课堂笔录的形式,有问有答,讲解文字与谱例穿插进行,充满启发性的细节。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打开音响,对照讲解和分析,对琴曲进行逐句的学习。
“作家与故乡”系列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包括《鲁迅的绍兴》、《胡适的绩溪》、《老舍的北京》、《郁达夫的杭州》、《沈从文的湘西》、《缘缘堂随笔》、《林家铺子》、《城南旧事》、《冯骥才的天津》、《王安忆的上海》10册,精选鲁迅、胡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丰子恺、茅盾、林海音、冯骥才、王安忆十位作家追忆故乡的文字,再现文人笔下的故乡记忆,同时穿插著名摄影家陆宗寅、卓雅、沈继光等千帧精美照片,图文并茂,意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作家笔下的故乡与摄影家照片中的世俗风情。 收录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其中包括鲁迅的《故乡》《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胡适的《九年的家乡教育》《我的母亲的订婚》《我的信仰》;老舍的《想北平》《我的母亲》《柳家大院》《小人物自述》;郁达夫的《还乡记》《还乡后记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因而,本书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叶嘉莹 先生根据40年代听顾随讲课的笔记整理而出,采用中国古代的诗话体,涉及古典诗词方面颇广。书中论点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一段段诗话文字妙论迭出,更见顾随的诗心诗意。本次重版,特邀两位学者对其进行精心修订,改正原版大量的错误,并做了很多普及性的注释工作。这使得本书面貌大大区别于过去各版,应能达到后出转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