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精)》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阅读书。
古陶瓷学界耆宿叶喆民先生的这部通史巨著,是在其《中国陶瓷史纲要》一书基础上结合近年新发现、新成果倾力著成,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方法:科学研究与传统鉴定方法并重;注重实地考察,并同文献和传统经验相结合,而非孤立、片面地轻断真伪、迟早;同时,不轻易放过窑址出土的特殊品种或典型瓷片。对于各大窑系的分类,作者运用比较学方法来对比观察相似品种及其烧成方法,联系地质特征与历史渊源,找出其主流或分支而理清脉络,例如他在1977—1985年对汝窑窑址的发现和认定,即是用此种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古陶瓷鉴定与鉴赏方面,作者提倡“既识真假,亦辨美丑”,“既以物稀为贵,亦讲难能可贵”;对于古陶瓷与书画艺术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对唐宋陶瓷的推崇,多有阐发。行文雅秀、旁征博引而不失明晰;注释、附录亦堪称周备。 ???
《星云法语》是星云大师致力于文字弘法的重要著作。大师写《星云法语》,是希望通过文字散播智慧,笔墨中以慈心观照众生,书写里以菩提化解困惑,期许以会飞的文字传遍苦海,让光明的法义唤醒迷魂。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方法是体系的灵魂。作者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本书的基本特色。在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时,融入中国传统体道方法,使之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上,别开生面,更加深透。尤其是在中国天道观的研究上,无论对其底蕴的发掘,还是对其永恒价值的评价,都显示出思想重构和富于诗意的精神。在这项高层面的研究中,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三生影像(增订本)》以作者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并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对七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的境遇更有着一种宏观的了解。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为广大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们所关心的。
本书是陈寅恪的一本讲义与杂稿书集。书信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四种均为新辑。全书编辑体例如下: 一、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著,则采用最後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 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体例不一或讹脱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系针对原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 三、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槁尽量注明写作时间。 四、根据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发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異体字。引文中凡为阅读
台湾地区地区东海大学教授蒋勋教授精研中西艺术,多年来致力于艺术普及工作,和年轻读者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在台湾地区地区享有很好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他认为,“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能只活在专家学者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之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成于90年代初的这本代表作,深入浅出地把华夏之美的传统介绍给大众,并和读者约定,“终其一生,我们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法门寺塔地宫》内容包括:法门古寺和古塔、唐代的辉煌、“文革”的劫难、宝塔终于坍塌、拆塔重建、开启地宫之门、进入封闭千年的地宫、佛指含利出世、大量丝绸的整理、大唐宝库、揭秘唐密曼荼罗等。
说起陈岩,朋友们都透彻地明白他,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天真得像五岁娃娃,满嘴的科学数据,天文地理无一不侃,后来认起真来,搞起科研投资,发明一种生化补约,送了一包给我开水吞服。同样的液体开溶于五百倍水中,喷射木叶之上,能出现惊人的长势。我把这神液试喷在凤凰玉氏山房园中野芋叶上,果然每张叶片有半张双人床那么大,个个见了都觉神奇。喷在别的植物上却效果平平。生化补药我则是战战兢兢,吃过几粒,老实说,我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才这么干的,既不见好,也不见灾,中止了。有一年在万荷堂,我已经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毛病引起陈岩的兴趣,要给我“拔火罐” 。大家围成一圈,帮我露出宽阔的背脊,取来小儿拳头大的七八个玻璃杯,一个个点着明火朝我背脊上按。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我觉得背上有些很不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增订版)》内容简介:承三联书店的好意,把我目前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加以整合,编为“陈来学术论著集”共12种。这12种中,学术专著多以旧印本为基础,改正若干已发现的错字;而学术论文集因编印的时代不同,各书的篇章有个别重复,故在此次论著集编定时在内容上有所调整和增加。现将这十二种书的调整情况向读者略作说明。
所有Lonely Pla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一致。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之后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签证货币、通讯、营业时间和住宿的选择,“健康指南“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指南”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由于每个目的地情况各异,每本书的章节(书的主要部分)划分也有所不同,但形式是一致的。总是以背景开始,接着是介绍景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到达和离开,以及目的地周边的相关信息(”四处走走”)。 本书为该系列的《非洲》分册。
本书收集了八十多个“动物短句”曾经是作者的沉重十字架。扛过它,然后被牢牢地钉在上面。居然又被放了下来。这八十多个“动物短句”已经散失了,又经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汇集给我。当年他们抄自批判我的大字报。好玩的是,他们夹进一些别人类似的作品,虽然一看就知道比我写得好,但终究不是我的东西,即使舍不得,也只好割爱了。
这是一部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选编,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佳作。内容共分为四组:*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的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传统与变迁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 农村社会经济和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 行为、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书根据大量史料和实地调查 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对“苏南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