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写作有方法,希望先进为后学整理方法,传授方法。 我立下心愿,如果我有一天找到了方法,一定公之于世,大家分享。 王鼎钧 大师俯身为孩子写书、编书是民国时期素有的传统。近百岁的王鼎钧先生,被誉为 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文章圣手 ,作为一个青年时代曾经迷茫于写作之途的老作家,他古道热肠,乐于分享,为寻求写作方法的青少年,献出了通行于 文界 的私藏。 《小学作文讲话》内容简介 《小学作文讲话》是王鼎钧先生专门为小学生开始学写作文而写的一本书,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作文启蒙之书。他从看图说话开始,亲身示范,破解孩子们在写作文中常见的不敢写、不会写、写不长的难点。教孩子如何观察,如何延长话题,终让每个孩子都想写、敢写、会写。 《作文七巧》内容简介 一切复杂精美的文字,都要靠基本的文字技
《小学作文讲话》: 在三联,我为初中的同学写过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还有讲理。我为高中的同学写过书,文学种子,古文观止化读。我没有能力写儿童读物,我想,至少,我还可以写一本书,跟小学里的小朋友谈谈作文。 设身处地,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会看不会说,会说不会写,教小朋友作文,步是告诉他们,把眼睛看见的画面转变成语言文字。所以《小学作文讲话》的个单元是看图作文,打开书,左边一页是一张照片,右边一页是用浅白的文字描述它。 过了这一关,下面一关是,小朋友提笔作文,心里有那么一点意思,点到为止,能短不能长,这本书第二个单元是教他们如何拉长。语言像棉絮一样,开个头儿,后面跟着一大串,古人用 絮絮 来形容,这个窍门儿要对他们说破。 后一个单元,我搜集了小学作文常见的题目,例如我的父亲,我的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写给青少年的名著入门书 精选名家插图,多维呈现,轻松阅读 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 《侯会给孩子讲 三国演义 》《侯会给孩子讲 水浒传 》 《侯会给孩子讲 红楼梦 》《侯会给孩子讲 西游记 》《侯会给孩子讲 儒林外史 》 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是青少年提升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 如何激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厚厚的几部大书? 如何帮他们理清书中的人物与情节,破解故事中的文化密码、体验文字外的深厚意味? 精彩的故事讲三遍!老教授以 导读 速读 精读 的三重读法,带领青少年读者进入古典小说的精彩世界。 成年读者也不妨跟进。 三重读法 先有 导读 , 犹如 给了孩子一份 知识地图,提纲挈领,总揽全局。 了解成书背景、
本书收讲稿三种,均为80年代前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编撰的讲稿,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三部讲稿凝聚了他在佛教考古、佛教文献以及考古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领域中的丰赡成果,内容庞博精深,图文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丰富、详实的历史考古知识。 《汉文佛籍目录》,汉文佛籍量大类多,讲稿用高度精练的文字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指导汉文佛籍学习与应用的一册指南。 中外文化交流,时空跨度大,学科领域众多,研究资料分散,《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交流的主要人群都有高度的概括。并以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 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宿白是这一领域
王伯敏作品,巫鸿推荐,三联书店多次再版。《中国绘画通史》梳理了自旧石器时代以降的中国绘画脉络,论述了各个时期画作、画家、画论的成就和发展历程,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的美术史著作。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外来文明的借鉴与吸纳,汉唐时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力强大,人口众多,文化发达,胡汉交往频繁。其中,大量胡人(泛指中国以外的外国人)通过贸易、出使将本国的工艺品、器物、食物乃至动植物带到中原内地,同时将外来文明中的宗教、文化、艺术、习俗也带到汉地。*重要的是,大量胡人生活在唐代中国的宫廷、城市,潜移默化中将他们的文化植入了中原文化,逐渐使得中华文明中有了外来文明的因素。但是,多年来相关研究或者较依赖于文献记载,或者比较具有局限性,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胡汉文化的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日趋深入,尤其是大量相关考古成果的涌现,为深入研治胡汉文化交流的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书作者是
本文集共分十卷,汇集了目前能找到的张竞生全部著作及早期批评回忆文章,是研究张竞生其人其事及其时代的不可多得的材料。本集大部分内容为1949年后首次出版,部分内容从未出版过。
书中挑选20世纪北欧、中欧、西欧100件有代表性的建筑,对其设计背景、建筑构造、建筑理念进行简要的描述,辅以设计草图、平面图、剖面图、建筑实景等彩色图片,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一座建筑的总体面貌、风格特征、建筑表达,从点到面,串联出一部生动而简洁的20世纪建筑史。
俄罗斯-苏联-独联体的建筑无疑对每一位朋友来说都是有益的:在这里可以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那充满矛盾的一页页历史画面。也正因为如此,在本卷中我们不仅要介绍那些建成的作品,而且要展示那些代表社会和艺术乌托邦的作品,展示那些力图冲破现实可能性的束缚而走向未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理念和志向的作品。 100年间的100个作品,不可能向人们展示出这个占整个地球六分之一土地面积的地域内城市建设与建筑发展的完整画面。本卷的确是精品中的一部分,我们力图把那些*秀的、能够代表某一阶段时代特征的作品挑选出来,呈献给大家。
本卷从北美地区入手,赏析了20世纪北美地区的 100件特点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佳作。虽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存在较大差异, 但美国和加拿大在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这也充分体现在各自的建筑发展历程中。本卷对20世纪两国(尤其是美国)的建筑发展脉络做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以图文对照的形式解析了所评选出的100件建筑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价值,为读者参与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开始,消费主义思想引领下的美国于建筑领域开始出现三种明显的趋向(加拿大也是如此,只不过发展较慢):城市美化运动中展现的古典主义、钢框架摩天楼中的折中主义和不成熟的工程学,以及对地方性敏感的手工艺运动。这主导了这一时期北美地区的建筑主流风格, 尤其是钢框架摩天楼的迅速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大城市的天际线,更成为现代大都市的一种代表性建
本书是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之后,巫鸿先生在三联书店推出的第二部学术论文集,侧重考察中国美术中特有的“时空”观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图像中的表现和释读。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时空的形象;中编:观念的再现;下编:图像的释读,所收1992—2007文章15篇,考查对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画屏、卷轴、册页、摄影等多种形式。与常见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同,这些论文没有局限于孤立的门类和史实,而是竭力为这些现象找到自己的传统和脉络,并赋予其宽阔的视野,使阐释更具启发性。这些文章是对《文集》提出“礼仪美术”概念的完善与补充,从而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美术的独特传统。
本书内容简介:你手里的这本讲述集,是根据吴明山老师在“三字禅茶院”主持“观照”培训课程时的讲座、对谈编辑而成。吴老师不循常规,将微妙的经典加以还原、激活,并透过活泼的互动,启悟听众本自具足的心灵觉照力,帮助其解黏去缚,获得成长。 在这流动的叙述中,你若以心谛听,便可感受到一个禅者鲜活的、随时在觉察的内心流露,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和光明:当它与你的内在光明相应,从而引发你对自己生命的觉察和观照,你便拥有了一个探索的工具、一面照明心地的镜子,可以藉由它们,回到自己生命的丰足、慈悲与宁和。如此,讲述者将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时也提醒你,不要执著于任何的观念或答案,因为生命的如实只在当下,只在你不断向内的旅程中。
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一直与中国*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他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共同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本书即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计领域的作品选集。
本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