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卓然特异在于能将性激情转化为长生不老的生命资源,这种独一无二的思维在道教文化中获得了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个层面上,梁归智将《封神演义》视为道教文化在通俗文学层面的表现。全书从《封神演义》的两条基本情节线索入手,分析了故事背后隐藏的民族潜意识与文化心理。
本书是著名作家翟永明的随笔新著。翟永明之前的随笔多讨论诗艺问题,而新著的兴趣转向更为具体可感的日常经验,以女性视角,追寻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政治风云、时代变幻与日常生活纠缠于一体,在普通人身上刻下的烙印,细细检视,每一篇都凝聚着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整体而言,这既是一部当代著名诗人的个人成长史和回忆录,也是对当代文化变迁的记录。 虽然本书的叙述时间跨度大,不时穿越历史与当下,空间描述也常常随着作者的足迹从成都走到国外;但全书内容并不显得杂乱无章,而是在阅读、观影、时装这些话题下徐徐道来,*后组成一幅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时代画像。
我们凭科学和技术已经在有形物质世界缔造了出色的成绩,在探索意识与人格发展方面却才刚起步。科学家将逐步确认意识的神经医学根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处理自己的意识才是对人类和地球有利的,这件要务是必须借梦的帮忙才办得成的。 荣格的论点其实就是可供建构心理学这门科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它潜在的重要性不输于物理学之中的量子论。 梦是我们“后的莽原”,我们应该用保护雨林、臭氧层、鲸鱼的热忱来维护它。梦既是我们仅余的心灵活力的天然绿洲,是我们宝贵的资产,如果有人贬低它的价值,我们岂能甘休?
从消失的凯达格兰人,到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在大时代的飓风中飘荡的简娥和汤德章,再到巨变下的一九四五年、 二二八 中沉默的母亲林江迈、迷雾中的将军李友邦 这一段段温暖悲哀的岁月,鲜活而又荒谬。《一百年漂泊》之后,杨渡再度以文学的笔触,以穿透史料的思考,以因关注深切而生的勇气,为读者继续讲述台湾故事。书中十篇文章,脉络一贯,表里如一,或可去胸中 寒气 ,使人有 温度感 。
《迦陵谈词》是叶嘉莹**本谈词的书。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谈起,继而赏析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后主、晏殊和吴梦窗等各位词人的风格特色。作者素养丰厚,所书所论均为读词时真正的心得和感动,以诗词解读生命,用生命感悟诗词。
本雅明是现代哲学和现代艺术批评的关键人物,也是较难捉摸的几位思想家之一。 这本小书追溯了本雅明对现代美学和文化史的影响,强调他致力于艺术的政治转型,以此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本雅明亲历了现代欧洲历史上许多大灾难,他对马克思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技术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采取了批判的立场。1940年本雅明试图逃离纳粹欧洲,这一事件导致了他自杀身亡,书中对此也有独到评述。 本书图文并茂,是了解思想家本雅明的理想读物。
本书是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中叶一批基督教领袖或思想家的作品。这些著作见证着使徒教会时期的传统教导,并且为后世教会广泛接纳。同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初期教会的思想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内容包括初代教会信徒生活、教会组织、使徒统绪传承、礼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与教外人士的关系,以及有关耶稣言训的口头传统,等等。
《历史深处的忧虑(四版)/近距离看美国之一》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现代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系列创新行为,涵盖艺术、建筑、音乐、电影和文学等领域,比如毕加索、乔伊斯和勋伯格的作品,像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这样的运动,勒 柯布西耶引领的建筑学新风格,布莱希特、塞缪尔 贝克特的先锋派戏剧,等等。那么,现代主义到底是什么?它从何时开始?现代主义已经结束了吗? 本书漫游于20 世纪的文化长河,追寻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人物、事件和现象,而消费主义、工业化、大众文化、科技等因素构成了现代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板。
因为有了字母,西方文明才得以奠定基石。字母为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以色列人用字母定义他们的上帝,希腊人用字母记录神话,罗马人用字母展现力量;而今天,通过网络,罗马字母俨然有主宰世界之势。但是字母的*初构想从何而来?它如何发展成为今天*常见的字母系统? 约翰 曼*的这本《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以风趣清新的文笔首次详细地探讨西方字母的起源和发展,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俄罗斯、蒙古、朝鲜,追寻字母足迹所到之处,展现出字母如何从岩壁、碑铭、陶片上演进而来,又如何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地位。作者将考古发现、历史事件与神话传说编织起来,侃侃而谈,并分析字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中文的书写特点。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密切交往,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这就是《启蒙运动》一书将要展现的时代。 本书详细考察了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的作品,也提及了亚当 斯密、塞缪尔 约翰生、伊曼纽尔 康德、本杰明 富兰克林和托马斯 杰弗逊。这本指南读物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带领我们去认识那些伟大的男人和女人,那些相信理性和科学可以揭示宇宙奥秘的启蒙运动人物。
自1900年起,人类寿命已增加了30年。30年几乎是17世纪人类的正常寿命长度。如此非凡的进步改变了一切:职业生涯、爱情、家庭生活、与世界的关系、与疾病的关系,甚至是人类自身命运的含义。 从50多岁起,人类开始踏入位于成熟与衰老间的间奏期。从此时起,我们开始懂得何为需要捍卫的珍贵之物,何为无理智的觊觎,何为理应期待的美好。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年龄,这份来自命运的暧昧礼物?长寿的挑战不就是裁判厌倦与狂热、新生的恩赐与遁世的不幸吗? 本书将探讨如何过好生命中的这一重要阶段,获得长寿的智慧。
全书分 书时间 书语录 两大部分,内容皆环绕着 书 展开,或谈阅读、编辑与出版,或聚焦于对书的评论和感思。在文学的浪漫与出版的残酷之间,作者游刃多年,得大勇敢,得大自在。
陈鼓应是庄子研究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这本小书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 思想篇 则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向来被视为玄奥的《庄子》在作者笔下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本书语言浅白说理透彻,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在17世纪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破,给英国伟大的实证主义传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传统接受关于世界的常识,并断定所有我们通过感觉而知晓的皆可成为观念。 在比尔 梅布林精彩插画的帮助下,戴夫 罗宾森勾勒了洛克、柏克莱、休谟、J.S.密尔、伯特兰 罗素和*后一位英国经验主义者A.J.艾耶尔的论证。他们还探索了康德、维特根斯坦、卡尔 波普和其他人的著作对经验主义的批评,为哲学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做出独特的概览。
弗拉德三世、巴托里伯爵夫人、汤姆 克鲁斯饰演的莱斯塔特、《暮光之城》中的爱德华、《吸血鬼日记》中的斯特凡 几个世纪以来,吸血鬼充斥在人们的噩梦、骇人听闻的故事和科学知识未知的领域中。在本书中,动物学家比尔 舒特带领我们深入特立尼达岛的茂林和亚马逊河流两岸,进入自然界现实中的嗜血动物 吸血蝙蝠、水蛭、臭虫和牙签鱼的神秘世界。通过对噬血动物解剖、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摒弃和纠正了以往的误解和偏见,让大家了解这些身边的 吸血鬼们 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的。本书内容丰富、风趣幽默,不仅为你提供一些和朋友们聚会时的谈资,更重要的是让你变成一个懂科学而有趣的人。
世人公认现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尔。为什么他的思想如此 现代 ?因为笛卡尔坚持自己思考,而非简单接受任何被灌输的内容。借由这种方法,笛卡尔相信他可以为全部人类知识建立起哲学和数学的根基 这一雄心勃勃的探索*终发展得异常个人化,过于主观。笛卡尔的哲学就像是一段精神之旅,他邀请读者们参与其中,还经常许诺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文化、认知和知识具有难以匹敌的影响,通行于西方世界的理性、科学和技术的文化也应归功于他。 本书用密集的知识点引导读者去了解这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包括建立一个包容度极高的知识体系,堪称西方*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和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均有系统性的著作。他还创立了形式逻辑学和生物分类学,确立了科学*初的规则。 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超越了他本人的一生,从根本上影响了伊斯兰哲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十五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知识典范的象征。然而,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主义是否仍然可以用来支撑我们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呢?
这套丛书在内容设计上没有采用教科书或者一般学术著作的框架,而是将每一种书的主题切割分解成若干小专题,每一小专题在少则一两页,多则五六页的篇幅内展开,图文并重,读者在相对放松的阅读感中,从一个小专题跳至下一个,直至本书的结束。每本书后除附有必要的参考书目外,还有延伸阅读以及索引,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继续在这一主题中探索徜徉。
白雪公主的故事既残酷无情,又富有深意,同时也最光怪陆离、最具神话色彩。玛丽亚 塔塔尔敏锐地捕捉到了故事的核心,即女性之间激烈的冲突,她从世界各地挖掘出《白雪公主》的各种重述,并对这个故事在文学和电影方面引发的审美转向进行了深入思考。魔镜、有毒的苹果、神经紧张的睡眠以及复活的奇异场景都是白雪公主童话世界中的重要元素。不同文化的国家,都上演着关于母女对抗的情节剧,玛丽亚 塔塔尔在本书中赋予了它崭新的活力。
处于现代思想入口处的康德哲学,其标志是怀疑主义与宗教和形而上学的信仰的失落。他的著作,由于系统地反驳任何宣称知道真理是什么以及真理何在的主张而引人注目。 然而,在摧枯拉朽般破除传统信念的表面背后,康德哲学发展了一种新的和深刻的肯认。它肯定人类知识的界限,承认这些界限带来的创造的可能性。取代迷信与教条,康德拥抱变化和人类的可错性,认识到这些是快乐之源。这样的观点超出了现代主义对秩序和进步的欲求,甚至把康德的思想置于后现代的动荡之中。 在这本简明、诙谐的图画指南中,康德作为一个强硬的理性主义者出现,然而他也是一个信仰情感和感受的浪漫主义者。克里斯托弗 库尔-万特解释了康德颇具挑战性的思想,以及他对当代哲学的影响为何仍然如此深远。
《成人之年》是一部自传,但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书中记述了作者对过去的记忆,梦境与图像,以及性的困惑,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他的生平事迹,有的只是数不清的生命片断。看似繁杂的文本既不以时间为序,也没有什么内在逻辑,但这些片段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自己,并通过认清自己而给 人 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种忏悔录式的文本将作者隐私的内心世界暴露在读者面前。
寿岳章子从父母一代开始落脚于京都。其父寿岳文章是知名的英文学者兼翻译家,当时京都艺文界重要人士如河井宽次郎、柳宗悦、新村出、柴山全庆法师等都与寿岳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父母共同生活、与文艺大家们的接触中,作者不仅受到了他们的熏陶,深深沉醉于日本传统文化艺术,也在日常生活里积累了对京都的真挚感情。寿岳章子心思细腻醇厚,笔调温柔婉约,行文间款款流露出 生于京都、长于京都 的依恋,而笔下的日常琐事不单是对家庭生活的回忆,更处处勾勒出京都的人情风光,悠远深厚。 本书再现了京都的喜乐。以《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一书深深打动读者的寿岳章子,再度娓娓道出说也说不完的京都故事。随着作者信手拈来、回忆所至,漫步京都一间间的老铺,神游丰富壮丽的传统祭典,垂首低回,流连忘返,体会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