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爱因斯坦称其为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最的逻辑学家,他的理论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堪称数学逻辑理论中最的发现,至今仍影响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哥德尔早年就职于维也纳大学,后因战乱逃离欧洲,辗转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逐渐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并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晚年的哥德尔获得终身教职,但最后因被害妄想症悲惨离世。 他的一生在哲学、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甚至涉猎了相对论。如果哥德尔的定理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制造出能够复刻人脑推理、学习、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在知识鞭长莫及的认知极限
谢希德院士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谢希德是新中国的位女校长,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她的桃李满天下。谢希德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她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并投身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复旦和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谢希德传》资料殷实、照片珍贵、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院士的生平业绩和人格魅力,读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是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励志之传记作品。
本书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本书旨在呈现一幅全景式、立体化的窦国仁 画像 。本书共分15 章,其中第一到三章讲述了窦国仁的家世背景、童年生活经历和留苏时期的学习与成长;第四到十一章讲述了窦国仁回国后的工作历程,以水利、港航工程和水流、泥沙研究为主线展开,从射阳河口、钱塘江河口、上海吴淞口、武汉青山运河到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再到黄骅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木兰溪治理,窦国仁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融为一体,在服务国家建设的同时也构建了恢弘的泥沙理论体系;第十二到十三章讲述了窦国仁在宏观战略方面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在推动泥沙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第十四到十五章讲述了窦国仁用心经营的 泥沙之家 ,家人既是他事业中的 战友 ,又是他生命的温暖慰藉,在临终之际,家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1031—1095)。他是我国古代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殷海光在中国20世纪思想史上有着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20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从这本《殷海光学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殷海光的学术思想的理论支点,可以见出殷海光思想形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在继承大师思想时体现出的“批判精神”。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文社科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传主年龄排序,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研究路径的变迁和学术生涯的沉浮,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记述了农学领域200多位知名科学家,本册收录了约50位科学家。
《罗沛霖文集》,全书共十个部分,收入文稿九十余篇,诗词五十篇,凝聚了作者一生从事电子科技的心血,是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渊博知识与不平凡经历的融会。
艾尔文·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因建立了波动力学,发展了原子理论而举世闻名,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人生理念有着强烈的兴趣。他撰写的影响力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把同时代的科学同仁引入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他是20世纪最的科学家之一。 《薛定谔传》是沃尔特·穆尔先生的获奖著作,被推崇为“激动人心的成就”,它记述了薛定谔的科学工作,私人友谊,以及对神秘的兴趣,同时也记录了他的政治态度和只身从纳粹铁蹄下逃离的经过。本书可读性很强,是今天能看到的描写薛定谔生活和工作的的书,是科学传记中的书之一。
《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是纪念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杰出的文理通才,潮籍学者黄际遇教授奉安60周年、诞辰123周年的著作,当代汉学宗师、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题签。书中系统收录60余年来海内外学者发表的追思黄先生的纪念文章,探骊得珠地从原始档案、日记、旧报刊、著述中,梳理出黄先生年谱简编,钩辑出悼念黄先生的祭文、唁电、唁函、褒扬令、挽章、诗词等各类悼亡文献,排比出黄际遇先生著述目录。
《达尔文》由英国的阿德里安 戴斯蒙德和詹姆斯 穆尔所著,为了展示一个更为真实的达尔文,作者利用了大量新材料,包括其笔记本、旧手稿、撕下的纸页、加有注释的选印本和书信等。此外,这本《达尔文》中还收入了有达尔文1.4万封来往书信的《查尔斯 达尔文书信编目》,让人窥见达尔文如何封闭和切断友谊,如何利用甜言蜜语来哄骗和推托,如何寻求支持者,如何施予恩惠,如何挑出科学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