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从异质文化交织的角度,从市政格局、人口结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交往、婚姻状况、娱乐休闲、语言变迁诸方面,综合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书中对于异质文化交织的特别现象,如中西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协作融合、中外通婚、混血儿、学习外语热、洋泾浜外语、公园、西洋人歧视华人等,予以特别的关注。由于租界的存在,近代上海在文化上产生示范效应、缝隙效应、孤岛效应与集散效应,使得上海城市文化特性呈现两极并存特点,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摩登性与传统性并存,贫富悬殊,高度分层,有中有西,有土有洋,中西混杂。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视野宏阔,见解独到,资料翔实,分析细致,文字生动,在众多的上海史著作中,自成一格。
1914年5月,以奥登堡院士为首的俄国考察队沿中国新疆塔城、奇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到甘肃敦煌千佛洞,详细研究了洞窟壁画与彩塑,认真进行了摄影、临摹、绘画、测绘、考古发掘和记录工作。本书作者画家兼摄影师杜丁作为考察队的重要成员,主要负责实地考察时的摄影与绘图工作。 本书内容从1916年2月开始在俄国《建筑艺术刊》连载,后又汇印成少量单行本。书中叙述中国新疆焉耆、吐鲁番地区的古代建筑遗址情况,分为七格星、吐鲁番州两部分,是研究西域文化遗存的手资料。其中当时所拍摄的照片及测绘图,包括绘制的洞窟平面图,剖面图,佛寺平面图等,都是极具价值的珍贵资料。本书为九十年来个中文译本。
清源北距太原约35公里,是旧清源县的县城。清源城的选址与城内产业的形成,均与洪水的关系极为密切。清源还是一个“醋都”,历史上也出了不少晋商,本地还有土盐业、典当业、蔬菜业和火炮业等,保留有规模比较集中的各类工商业建筑。《晋中清源城》从清源的地理位置讲起,分析了清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及城市的格局,逐类介绍清源的各种行业类型及相应的工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及庙宇、文教建筑等公共建筑。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
内容简介
《福建庄寨》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通过精美又史料价值的350张图片、50张测绘图纸,从庄寨新发现、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建筑、装修装饰、防御设置、庄寨实例等角度分析其防御居住并举的山岭。福建庄寨庄寨由庄前山岭、庄墙、庄门等构成,在防御功能方面与福建土楼。中国防御性乡土建筑——福建庄寨,区别于福建土楼、福建土堡,是一种设计科学、匠作精良、构筑另类、防御完备、居住良好、装饰精美、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大型土、木、石结构民居。
《河西简牍综论》是一部理论专着。由酒泉市史志办公室联合省内简牍学研究的学者对简牍的发掘,主要内容、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论述,是目前比较全面研究简牍学的学术作品。《河西简牍综论》包括绪论,河西简牍的出土与整理公布,河西简牍的主要内容等章节。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中国村镇建筑文化》对中国村镇建筑文化进行了研究。
《老北京叫卖调》是一部用文字、图片、乐谱、音响全面记录老北京叫卖调这种民俗音乐文化的著作。书中收录叫卖调达八百多首,原唱者大都是亲身经历旧京时代的商贩、各行手艺人和各阶层人士,涉及叫卖商品一百多种,同时还提供老北京市井文化、饮食文化、商业叫卖文化等诸多信息,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市井风貌图,使您能够从中品味老北京民俗风情,感悟老北京的岁月变迁。书后叫卖调音响资料,精选70首具代表性的老北京叫卖调,其中部分收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街头采录的珍贵历史遗音。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价值、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分类型、分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工艺、相关文化习俗等内容。本丛书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刘托等人编著的《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是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