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0-3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京剧:骆驼祥子(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
    •   ( 14 条评论 )
    • 陈融 编译 /2015-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本书以由舒乙先生担任文学顾问、剧作家钟文农改编的京剧剧本为基础进行了阐释和翻译。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三部曲,即他的三起三落,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再到自甘堕落的悲剧故事。不仅使老舍笔下倾泻的原著思想得以体现,又得到了另一番戏剧化的张扬。本书说明文字流畅,译文精到,史料丰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学术性、故事性、普及性、可读性,让人感受独到见解, 获得丰富启迪,适合对中国近现代京剧感兴趣的外国学生、研究人员和英语学习者阅读。

    • ¥26.4 ¥36 折扣:7.3折
    • 京剧下午茶【正版】
    •   ( 0 条评论 )
    • 徐城北 /2009-10-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京剧的行当、道具、表演艺术特点等知识,同时娓娓道出众多梨园典故和伶界轶事,展现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京剧艺人的不懈追求。作者年轻时得幸亲眼目睹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等人演出,后来又因工作关系与众多京剧艺术家有深入交流,谈起京剧个中趣味,可谓手到擒来。 书中配有九十多幅照片,画家程多多专门为本书绘制了二十幅插画,插画和文字相得益彰,更是可人。

    • ¥27 ¥30 折扣:9折
    • 中国京剧小史【正版】
    •   ( 0 条评论 )
    • 徐城北 /2011-05-01/ 学习出版社
    • 《中国京剧小史》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京剧史之萌生、名旦的集体崛起、新中国与戏曲改革、万马齐喑岂十年。既非正史,也非野史,是作者研究之余偶有所得,不求涵盖,不求完整无缺,从文化入手,小处着眼,历数通信领域,于闲情之余有所获。

    • ¥23 ¥25.8 折扣:8.9折
    • 别梦依稀(梅兰芳在香港)/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静|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香港是梅兰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说香港是梅兰芳的第三故乡。梅兰芳五至香港, 次是1922年,九龙码头人山人海,梅兰芳一行百余人,应邀而来,载誉而归。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广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间亦游历岭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粤港各演出一月,台上声势 盛,粤班一时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时访苏归国,暂停香港。第五次居留 久,历1938至1942年,家国蒙难,梅兰芳在香港度过了悲喜交加的隐居岁月。香港虽是粤方言区,但梅兰芳在香港的影响,因其艺术,兼其意志,不唯为京剧在香港留下了种子,也为国人在香港彰显了民族魂。

    • ¥26.66 ¥39 折扣:6.8折
    • 倾城旧事(梅兰芳在上海)/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斯琦|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梅兰芳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多个角度记录了梅兰芳在上海的重要事件。1913年梅兰芳 随王凤卿莅沪演出,并在大轴首演《穆柯寨》,深受沪上好评。1915年后梅兰芳来沪演出已经列为大轴,开创了旦角超过老生、 整个京剧市场的新局面。几次来沪演出,梅兰芳陆续演出红楼戏与时装戏, 排演新剧的风潮。在沪演出期间,梅兰芳与上海各界名流都有交往,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提高了京剧演员的地位。并在上海多次灌片、录影,保留下了自己的艺术。1930年自美国归来后,梅兰芳对于传统戏剧以及自己的艺术生涯,都有了新的认识,两年后正式定居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沪上蓄须明志,直到1945年后重登舞台, 一次在沪演出是1956年。梅兰芳与梅派艺术,在上海影响深远,无论是业界票界、都有众多传人。梅派艺术在上海得到了广泛的传

    • ¥26.66 ¥39 折扣:6.8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读本:京剧
    •   ( 0 条评论 )
    • 刘新阳 /2016-06-01/ 重庆出版社
    • 京剧,又叫皮黄、平剧、京戏等,距今已有17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极大的戏曲剧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一大剧种和全国性剧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个精神抖擞的台上亮相,一句韵味悠长的唱腔,一张走笔细腻、颜色丰富的脸谱,无不透着梨园艺术的讲究、味道,更是蕴含了传统审美心理、中华传统文化人生百味的脉脉相承。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京剧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既有对京剧发展历程、剧目、流派、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常识介绍;又有作者对戏曲界名家、名剧展开的深入、贴切、独到的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普通传统文化爱好者透过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全书还收录了近200张极具历史价值和珍藏价值的照片,使读者更直观地领悟到京剧百年传承的历史、诸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风采,以及京剧艺术

    • ¥27 ¥35 折扣:7.7折
    • 君子如党(梅兰芳与梅党)/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国强|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梅兰芳是20世纪 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梅兰芳在表演艺术与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梅兰芳智囊团“梅党”的谋划与帮助。“梅党”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捧角”风潮影响下形成的梨园伶党,为梅兰芳提供资源、宣传策划、创排新戏,是近代剧坛特殊的文化现象。本书旨在挖掘隐藏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梅党”群体,对其形成、成员构成及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梅党”对梅兰芳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并不局限在舞台表演, 涉及梅兰芳的社会生活。“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的互动关系,分别从剧本创编、服饰布景、表演方式和传统范式等方面,分析“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将视线聚焦到舞台艺术之外的梅兰芳社会生活层面,如“梅党”对梅兰芳家庭生活的渗入,内部成员

    • ¥26.66 ¥39 折扣:6.8折
    • 雪国琐忆(梅兰芳在苏联)/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周丽娟|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梅兰芳访苏时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高峰,梅兰芳又是戏曲界的 杰出代表,同一时期的苏联也是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В·И·梅耶荷德、В·И·聂米罗维奇—丹钦科、С·М·爱森斯坦、А·Я·泰伊罗夫等戏剧大师辈出的时代,是苏联大清洗前 的辉煌时期,而当时布莱希特、皮斯·卡托(E·PISCATOR)、戈登·克雷等世界 戏剧家也恰巧在莫斯科,这些戏剧大师们对戏曲艺术的关注和研究体现在其后理论和实践中,他们的阐释、思考和借鉴影响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这样规格的交流在目前看来已成为东西方戏剧交流的 唱。本书试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对1935年梅兰芳访苏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介绍,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走进梅兰芳与中国戏曲艺术那段的辉煌的历史。

    • ¥26.66 ¥39 折扣:6.8折
    • 梅香美名气(梅兰芳在美国)/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梅玮|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作为将中国京剧有组织有规模全面系统地推广和介绍到大洋彼岸的领风者,梅兰芳和他的访美团队在1930年成功的在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巡演,完成了至今仍令国人振奋不已的壮举,也搭建了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本书将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梅兰芳访美的机缘条件,访美前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做的准备,访美期间所遭遇的挑战和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梅兰芳访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对当今中国文化向世界输出所起到的推动和借鉴作用做全面的阐述,力求让读者 加直观的了解梅兰芳访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26.66 ¥39 折扣:6.8折
    • 别梦依稀(梅兰芳在香港)/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静|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香港是梅兰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说香港是梅兰芳的第三故乡。梅兰芳五至香港, 次是1922年,九龙码头人山人海,梅兰芳一行百余人,应邀而来,载誉而归。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广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间亦游历岭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粤港各演出一月,台上声势 盛,粤班一时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时访苏归国,暂停香港。第五次居留 久,历1938至1942年,家国蒙难,梅兰芳在香港度过了悲喜交加的隐居岁月。香港虽是粤方言区,但梅兰芳在香港的影响,因其艺术,兼其意志,不唯为京剧在香港留下了种子,也为国人在香港彰显了民族魂。

    • ¥26.72 ¥39 折扣:6.9折
    • 似是故人来(梅兰芳在日本)/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江棘|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不断,有着数千年的友好历史。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文明论而生的新旧、东西、古今之思,如无形巨链,捆绑、缠绕着百年间的东亚全域;在“现代化”道途中先行一步,“脱亚入欧”之声日炽的日本,与曾经被视为文化母体的中华文明之间,也生发出 的张力;拓殖、侵略、战争等地缘政治中的对抗角力, 曾为近代以来的两国关系添上惨淡阴云。如果说,要为这段悲欣交集的中日关系史,在中国的艺术界寻找一个 有发言权的见证者,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那熠熠生辉的三个字——梅兰芳。从1919年到1956年,身历两个时代的梅兰芳,以不同身份,三次赴日本公演,五次踏上日本国土,与日本政商文艺诸多领域名流巨匠展开各种层面的交流,在樱花之国留下了幽雅端庄的“梅”影,至今暗香萦人。他和日本的缘分,确实既深厚

    • ¥26.66 ¥39 折扣:6.8折
    • 君子如党(梅兰芳与梅党)/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国强|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梅兰芳是20世纪 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梅兰芳在表演艺术与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梅兰芳智囊团“梅党”的谋划与帮助。“梅党”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捧角”风潮影响下形成的梨园伶党,为梅兰芳提供资源、宣传策划、创排新戏,是近代剧坛特殊的文化现象。本书旨在挖掘隐藏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梅党”群体,对其形成、成员构成及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梅党”对梅兰芳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并不局限在舞台表演, 涉及梅兰芳的社会生活。“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的互动关系,分别从剧本创编、服饰布景、表演方式和传统范式等方面,分析“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将视线聚焦到舞台艺术之外的梅兰芳社会生活层面,如“梅党”对梅兰芳家庭生活的渗入,内部成员

    • ¥26.52 ¥39 折扣:6.8折
    • 君子如党(梅兰芳与梅党)/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国强|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梅兰芳是20世纪 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梅兰芳在表演艺术与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梅兰芳智囊团“梅党”的谋划与帮助。“梅党”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捧角”风潮影响下形成的梨园伶党,为梅兰芳提供资源、宣传策划、创排新戏,是近代剧坛特殊的文化现象。本书旨在挖掘隐藏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梅党”群体,对其形成、成员构成及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梅党”对梅兰芳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并不局限在舞台表演, 涉及梅兰芳的社会生活。“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的互动关系,分别从剧本创编、服饰布景、表演方式和传统范式等方面,分析“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将视线聚焦到舞台艺术之外的梅兰芳社会生活层面,如“梅党”对梅兰芳家庭生活的渗入,内部成员

    • ¥26.66 ¥39 折扣:6.8折
    • 程砚秋戏剧艺术三十讲
    •   ( 105 条评论 )
    • 程砚秋 著,钮葆 整理 /2010-01-01/ 华艺出版社
    • 《程砚秋戏剧艺术三十讲》主要内容有程派艺术的本源、从陈德霖、王瑶卿到四大名旦、攻玉之旅(一):砚秋先生赴欧考察戏曲音乐之缘起、攻玉之旅(二):砚秋先生在欧考察戏曲音乐综述、攻玉之旅(三):戏曲改进基本思路的形成、攻玉之旅(四):常被京剧界忽视的一部重要论著、攻玉之旅(五):“程式”恪守与突破的辩证、攻玉之旅(六):建造“新屋”与修葺“旧屋”的辩证、攻玉之旅(七):《(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给我们的启示、抗战前后砚秋先生对正确戏剧理念的践行等。

    • ¥20.1 ¥28 折扣:7.2折
    • 别梦依稀(梅兰芳在香港)/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张静|责编:刘翯|总主编:刘祯 /2022-01-01/ 知识产权
    • 香港是梅兰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说香港是梅兰芳的第三故乡。梅兰芳五至香港, 次是1922年,九龙码头人山人海,梅兰芳一行百余人,应邀而来,载誉而归。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广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间亦游历岭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粤港各演出一月,台上声势 盛,粤班一时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时访苏归国,暂停香港。第五次居留 久,历1938至1942年,家国蒙难,梅兰芳在香港度过了悲喜交加的隐居岁月。香港虽是粤方言区,但梅兰芳在香港的影响,因其艺术,兼其意志,不唯为京剧在香港留下了种子,也为国人在香港彰显了民族魂。

    • ¥26.66 ¥39 折扣:6.8折
广告